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3:13:37
文档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2020·广东·中考模拟)与北京人相比,河姆渡人的生活有了明显的进步.下列能够反映这一进步的是()A.过上了定居生活B.具有爱美意识C.创立了早期文字D.使用打制石器2.(2020·山东·中考模拟)历史古迹和文物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2020·广东·中考模拟)与北京人相比,河姆渡人的生活有了明显的进步.下列能够反映这一进步的是()A.过上了定居生活B.具有爱美意识C.创立了早期文字D.使用打制石器2.(2020·山东·中考模拟)历史古迹和文物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
部 编 版 历 史 七 年 级 上 学 期

期  末  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0·广东·中考模拟)  与北京人相比,河姆渡人的生活有了明显的进步.下列能够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过上了定居生活    B.具有爱美意识

C.创立了早期文字    D.使用打制石器

2.(2020·山东·中考模拟)  历史古迹和文物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020·山东·中考模拟)  儒家文化占据了我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天下“有德者居之”.下列制度体现了“有德者居之”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4.(2020·江苏·中考模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 ) 

A.公天下取代了家天下    B.禅让制受到了挑战

C.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分封制的建立

5.(2020·江苏·中考模拟)  史料记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征伐到洛水河边,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天子派遣使者慰问,庄王竟然开口询问代表天子政权的“鼎”之大小轻重,并扬言楚国铸九鼎易如反掌.该故事集中反映了此时哪一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集权制

6.(2019-2020·广东·中考模拟)  孔子曾说:“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的话表明春秋时期诸侯称霸的主要因素是(        ) 

A.军事力量    B.经济实力    C.贤良能臣    D.文化影响

7.(2020·山东·中考模拟)  商鞅变法后,“秦战未尝不可,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秦军强大的战斗力主要得益于( )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允许土地私有    D.推行县制

8.(2020·山东·中考模拟)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主张,在调节父子关系时,要求父子之间要互相尊重.父亲要儿子讲孝道,也就应当以慈爱对待儿子.儿子不愿父亲对他不慈,他就要以孝来对待父亲.以此为例,可以推广到其他方面.据此可知,该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阴阳家

9.(2020·贵州·中考模拟)  “在组织上,他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其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的改变.”“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是指( ) 

A.分封制    B.建立集权制度

C.“罢默百家,独尊儒术”    D.三省六部制

10.(2020·江苏·中考模拟)  《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这段材料表明“轻田租”的直接原因是 

A.阶级矛盾尖锐    B.生活动荡不安    C.经济破坏严重    D.封建统治不稳

11.(2020·山东·中考模拟)  “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

12.(2020·山东·期末试卷)  “我们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今地区正式归属统辖开始于( ) 

A.行省的设置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

13.(2019-2020·广西·期末试卷)  一些外国人到中国来乘坐我们的高铁,看见许多中国人用一部手机就可以购物,他们惊诧于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其实,在古代我们的先人就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了四大发明,这四大发明是( )

①指南针②造纸术③印刷术④中医⑤火药⑥火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

14.(2020·贵州·期末试卷)  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派卫温航海到达夷洲,这是人民大规模到达此地的第一次明确记录.夷洲就是今天的 

A.    B.海南岛    C.舟山群岛    D.西沙群岛

15.(2019-2020·陕西·期末试卷)  通过“三国鼎立”、“北方各族的内迁”、“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6.(2020·山东·期末试卷)  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割据局面结束,统一全国的事件是( ) 

A.西晋灭蜀    B.西晋灭吴    C.西晋定都洛阳    D.西晋迁都长安

17.(2020·山东·期末试卷)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下列战役有关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8.(2020·海南·期末试卷)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二者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人民大力拥护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19.(2020·广西·期末试卷)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气候温暖湿润    B.社会安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20.(2020·河北·期末试卷)  科技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列哪一项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 

A.国家,社会动荡    B.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科学家勇于探索实践

21.(2020·河南·期末试卷)  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郦道元    B.贾思勰    C.祖冲之    D.李时珍

 二、 材料分析题  

22.(2020·广东·期末试卷) 中国科技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

材料二: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材料三:

材料四:“国学热”下的《百家讲坛》“制造”的“学术明星”于丹,讲完《论语》后说《庄子》,引发了各界热烈的争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放异彩”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指出各家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法家、墨家的创始人分别是谁?

 

(2)你认同材料二中的观点吗?为什么?蔡侯纸的出现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所学知识分析,图一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图二是哪个领域的著作,作者是谁

 

(4)《论语》记载了谁的主要言论?他的政治主张有哪些?“国学热”下我们怎么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23.(2020·期末试卷)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摘自郭沫若语

材料四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摘自何燕江《孔子》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的威胁?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项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

 

(5)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6)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4.(2020·江苏·期末试卷) 变往、交融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 张骞 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七年级历史上册69页

材料二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七年级历史上册91页

材料三 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95页  

(1)材料一横线上是哪位历史人物?他所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北方人民迁到南方对江南地区开发的意义.

 

 

(3)材料三中“他”是哪位皇帝?除了学习汉语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4)材料三中的改革措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1.【答案】A

【解析】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

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猪纹陶体是河姆渡人烧制的陶器;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②④不符合题意.鱼纹彩陶盆是半坡人烧制的陶器;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①③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相传,尧年老的时期,征求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推举有才德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因此说“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才有德的人.故体现了“有德者居之”的制度是禅让制.故选A.

4.【答案】C

【解析】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反映的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5.【答案】C

【解析】九鼎在中国古代是王权的象征,拥有九鼎意为天子.楚庄王曾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表明他想要称霸.体现了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6.【答案】B

【解析】齐桓公称霸靠的是管仲改革,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故选B.

7.【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该措施使秦军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因此说材料“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中秦军强大的战斗力直接得益于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规定.

8.【答案】B

【解析】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主张,在调节父子关系时,要求父子之间要互相尊重.父亲要儿子讲孝道,也就应当以慈爱对待儿子.儿子不愿父亲对他不慈,他就要以孝来对待父亲”着重提到了“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就提倡孝,主张以孝治国,故B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

9.【答案】B

【解析】由材料关键资讯“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等,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主旨即在强调秦朝开创的主义集权制度带来的影响,秦始皇建立的制度为主义集权制度,之后历朝历代都沿用此制,并进行一定的完善.

10.【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汉兴,接奏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段材料可以提取的信息有:汉继续了奏的弊端,各地的诸侯纷纷反叛,导致民生凋敝,结果收到的米石总共才五千,致使汉不得不减少赋税,再结合我国古代小农经济脆弱性的弱点可以判断出,出现材料中的情况的直接原因是经济上遭受了破坏,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根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等信息可知,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儒法并用,B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重用外戚”“以德化民”材料均没有涉及,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B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开始隶属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对人类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①②③⑤符合题意.④中医、⑥火箭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4.【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派卫温航海到达夷洲,这是人民大规模到达此地的第一次明确记录.夷洲就是今天的.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体育;故此题选A.

1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政权分立,“北方各族的内迁”、“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体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算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的局面,统一全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不符合题意;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383年,前奏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奏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奏卖命,导致前奏大军被东晋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二者相辅相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取得了成功,根本原因都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故B符合题意;A项人民大力拥护、C项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项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虽然也是成功的因素,但不是“最根本的”,排除.故答案为B.

19.【答案】C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魏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20.【答案】A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包括,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所以BCD选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A选项国家,社会动荡不利于科技文化发展,符合题意.

2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南朝的祖冲之.故答案选C.

二、 材料分析题 

22.【答案】

(1)百家争鸣.如何治理国家.法家:老子;墨家:墨子.

(2)不认同.蔡伦是改进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促进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3)为纪念祖冲之取得的科技成就,他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农学;贾思勰

(4)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治国);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大放异彩”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百家争鸣;第二小问:依据材料”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的信息可知,各家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

(2)依据材料二”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我不认同这一观点;第二小问:因为蔡伦是改进造纸术而不是发明;第三小问: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图一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是为纪念祖冲之取得的科技成就,他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第二小问:图二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这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论语》记载了孔子的主要言论;第二小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有为政以德(或以德治国);第三小问:“国学热”下我们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3.【答案】

(1)分封制;废分封,立郡县(或实行郡县制).

(2)主父偃;颁布“推恩令”.

(3)焚书坑儒.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秦始皇时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或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6)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③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从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分封制;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废分封,立郡县(或实行郡县制).

(2)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中的“偃”是指主父偃;“上从其计”后采取的颁布“推恩令”这个措施削弱了地方对的威胁.

(3)材料三“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

(4)在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

(5)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或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6)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我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是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③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

24.【答案】

(1)张骞;长安.

(2)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

(4)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活力,丰富中华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隋唐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辟丝绸之路的是西汉时期的张骞;张骞所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稳定,所以西晋末年以来大量北方人口南下.北方人民迁到南方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南迁人口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材料中“他”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除了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学说汉语外,其他措施包括采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人通婚;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为隋唐的繁荣与发

文档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2020·广东·中考模拟)与北京人相比,河姆渡人的生活有了明显的进步.下列能够反映这一进步的是()A.过上了定居生活B.具有爱美意识C.创立了早期文字D.使用打制石器2.(2020·山东·中考模拟)历史古迹和文物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