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二、重、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①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
②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变小了;
③寒冷冬天窗玻璃上的窗花 人工降雨;
④舞台上的喷雾。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
1、(2012•绥化)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 | 山间的“云海” | B. | 树枝上的“雾凇” | C. | 花草上的“露珠” | D. | 房檐下的“冰凌” |
A、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符合题意;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D、房檐下的“冰凌”,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10•广西)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 “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 “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 “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解析:卫生球的粉末是固态的,粉末变少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停止加热,气态的卫生球就会受冷,树枝上的“雪景”就是固态的卫生球粉末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在封闭的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卫生球粉末受热就会升华变为气态,所以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气态的卫生球就会重新凝华为固态的卫生球粉末,粘在树枝上,形成“雪景”。
故选D。
3、(2012•盐城)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 凝华 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 吸 热.
解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发生的是凝华现象;
雪在熔化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变成液态的水;
故答案为:凝华,吸。
4、(2012•沈阳)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图乙中的物质为 液 态.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升华 ,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 ① (填序号).
①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②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
解析:①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排列不规则;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
②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本题中①观察图示,图甲中分子排列紧密有规则,是固态;图丙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态;图乙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间隙比图甲大,比图乙的小,没有规则,是液态;
②因为图甲是固态,图丙是气态,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是升华,所以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升华;
③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因为固态的清香剂变成气态消散在了空气中,属于升华现象;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冻室里冒出的冷气会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所以可看到有“白气”冒出,这是液化现象;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是因为蔬菜中的水分不蒸发成水蒸气消散了,属于物质的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液;升华;①。
5、(2012•广州)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 水蒸气 经过 凝华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会放热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内侧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
本题中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是凝华。冬季,房间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