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精心选一选(2分×15=30分)
1.如图1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2.关于声音的叙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发生反射
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 Hz—20000Hz
C.声音要靠媒介来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所有的声音都是噪音
3.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新奇、美观 B.为了寻欢作乐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
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要慢
B.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慢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6.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2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
7.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B.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
C.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
D.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8.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
A.影的形成 B.日食和月食
C.小孔成像 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而后才能听到雷鸣声
9.把一块体积较大的冰放在一个容器中熔化,当冰全部化成水以后,可知( )
A.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少了 B.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未变化
C.变成水后质量未变,体积减少了 D.变成水后质量少了,体积未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同种材料的金属块,体积大的密度较大
B.两个同种材料的金属块,质量大的密度较大
C.质量相同的不同材料的金属块,质量大的密度较小
D.质量相同的不同材料的金属块,体积大的密度较小
11.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
A.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12.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 )
A.往右盘中加砝码 B.往左盘中加砝码
C.将调节螺母往左移 D. 将调节螺母往右移
13.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有冰花
B.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屋顶上的霜
C.夏天剥开冰棒纸,冰棒要冒“白气”
D.从低温环境中拿出来的固态水银变成了液态水银
14.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
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15.宇宙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并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运行,在这飞船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结果是( )
A.和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一样大 B.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大
C.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小 D.测不出物体的质量
二.耐心填一填(3分×7=21分)
16.如图3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所测木块的长度为 _ mm.
17.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______,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________.在相同室温下,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
18.如图4所示是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按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
19.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5℃),雨天,你在看到闪电后2s听到雷声,可估测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你的距离约为 m.这个估测是认为光的速度为3×108m/s,光通过估测距离所需的时间为 .
20.小红家上月5日自来水表的读数为5344m3,本月5日自来水表各指针的位置如图5所示,这时水表的示数是_______m3,所以一个月来她家用去_______ m3水(读数到m3即可).
21.音乐厅正确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___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________比男中音的高。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效应.
22.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6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_________.对光有_______作用.
23.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当报警器接触到一定量的泄漏气体时,会发生出响声,有位同学家中所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试判断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为图7中_____(填“A”或“B”)所示,简述你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
三.科学探究(7分+8分=15分)
2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 物质 | 实验次数 | 体积(cm3) | 质量(g) | 质量/体积(g/cm3) |
| 甲 | 1 | 10 | 18 | 1.8 |
| 2 | 20 | 36 | 1.8 | |
| 3 | 30 | 54 | 1.8 | |
| 乙 | 4 | 10 | 8 | 0.8 |
| 5 | 20 | 16 | 0.8 | |
| 6 | 30 | 24 | 0.8 |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5.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同学们作出了如下四种猜想:①液体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气流的快慢;④液体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填“①“②”“③”或“④”)探究方法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④,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四.解决问题(6+4=10分)
26.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一台天平(含砝码)、一只空瓶和适量的水(密度为ρ水).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测定牛奶的密度的实验方案.要求写出简要实验步骤和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27.完成下列光路图(如图8)
五.应用创新(6分×4=24分)
28.如图9所示,把一张透明的塑料纸铺在桌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水球(直径约5毫米),双手平拿着塑料纸,透过水珠看报纸上的字,字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看到的实像还是虚像?小水珠起了什么作用?
29.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配戴近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 树脂镜片 | 玻璃镜片 | 铜合金 | 钛合金 | |
| 透光量 | 92% | 91% | ||
| 密度(kg/m3) | 1.3×103 | 2.5×103 | 8×103 | 4.5×103 |
| 性能 | 较耐磨损 | 耐磨损 | 较耐腐蚀 | 耐腐蚀 |
(2)如图10所示的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这副镜架的质量.
30.需要测一形状不规则木块的密度,先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是15g,再取一只量筒,并装有50mL水,将一铁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到80mL刻度线处,取出铁块跟木块拴在一起,再一起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上升到105mL刻度线处.则此木块的密度是多大?
31.一辆载重汽车的车厢长3.5m、宽2.3m、高0.6m,它的载重量是4t,如果用这辆汽车运送密度1.5×103kg/m3的砖,砖能不能装满?
§期末测试(A卷)答案
1.B 2.D 3.D 4.A 5.C 6.A 7.A 8.D 9.C 10.D 11.B 12.D 13.C
14.D 15.D 16.1mm;20.0 17.吸热;低;低 18.BADC 19.680;2.267×10-6s
20.355;11 21.响度;音调;双耳 22.凸透镜;会聚 23.A;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24.(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2)1与4(或2与5、3与6)
(3)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5.(1)①;控制变量法 (2)选择两种不同的液体,在同样条件下观察它们蒸发的快慢.
26.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1 (2)用天平测出满瓶水的质量m2 (3)用天平 测出满瓶牛奶的质量m3 表达式:
27.如图所示
28.放大了 实像 放大镜的作用 29.(1)(2) 30.
31.车厢容积:V1=3.5m×2.3m×0.6m=4.83 m3
砖的体积:V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