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保护焊焊接作业指导书
一、焊前准备规定
1、检查焊接电流:在等速送丝下使用平硬特性直流电源,极性采用直流反接。
2、检查送丝系统:推丝式送丝机构要求送丝软管不宜过长(2~4m之间),确保送丝无阻。
3、检查焊:检查导电咀是否磨损,若超标则更换。出气孔是否出气通畅。
4、检查供气系统:预热器、干燥器、减压器及流量计是否工作正常,电磁气阀是否灵活可靠。
5、检查焊材:检查焊丝,确保外表光洁,无锈迹、油污和磨损。检查CO2气体纯度(应大于99.5%,含水量和含氮量均不超过0.1%),压力降至0.98Mpa 时,禁止使用。
6、检查施焊环境:确保施焊周围风速小于2.0m/s。
7、清理工件表面:焊前清除焊缝两侧100mm以内的油、污、水、锈等,重要部位要求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8、检查焊接工艺指导书(或焊接工艺卡)是否与实际施条件相符,严格按工艺指导书调节施焊焊接规范。
二、施焊操作规定
1、根据CO2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根据焊不同依说明书操作。
2、引弧采用直接短路法接触引弧,引弧前使焊丝端头与焊件保持2~3mm的距离,若焊丝头呈球状则去掉。
3、施焊过程中灵活掌握焊接速度,防止未焊透、气孔、咬边等缺陷。
4、熄弧时禁止突然切断电源,在弧坑处必需稍作停留待填满弧坑后收弧以防止裂纹和气孔。
5、焊缝接头连接采用退焊法。
6、尺量采用左焊法施焊。
7、摆动与不摆动参照工艺指导书或根据焊件厚度及材质热输入要求定。
8、对T型接头平角焊,应使电弧偏向厚板一侧,正确调整焊角度以防止咬边、未焊透、焊缝下垂并保持焊角尺寸。
9、严格按工艺指导书要求正确选择焊接顺序,减小焊接变形和焊后残余应力。
10、焊后关闭设备电源,用钢丝刷清理焊缝表面,目测或用放大镜观察焊缝表面是否有气孔、裂纹、咬边等缺陷,用焊缝量尺测量焊缝外观成形尺寸。
三、焊接参数规范规定
1、焊接工艺参数控制:在焊接工艺指导书下的重要焊缝必需严格按工艺卡所示参数施焊。对未明确指定工艺参数的焊缝施焊时按如下要求施焊:
2、焊丝直径:根据焊件厚度、焊接位置及生产进度要求综合考虑。焊薄板采用直径1.2mm以下焊丝,焊中厚板采用直径1.2以上焊丝。
3、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坡口型式、焊丝直径及所需的熔滴过渡形式选择。短路过渡在50~230A内选择,颗粒过渡在250~500A内选择。
4、焊接电压:短路过渡在16~24V选择,颗粒过渡在25~36V选择。并且电流增大时电压相应也增大。
5、焊丝伸出长度:一般取焊丝直径的10倍,且不超过15mm。
6、CO2气体流量:细丝焊时取8~15L/min,粗丝焊时取15~25L/min。
7、电源极性:对低碳钢与低合金钢的焊接一律用直流反接。
8、回路电感:通常随焊丝直径增大而调大,但原则上应力求使焊接过程稳定,飞溅小,可通过试焊确定。
9、焊接速度:全自动焊根据工艺卡确定,半自动焊根据保护效果、焊缝
四、工作过程
1、按下焊开关,电磁阀获电吸合,送气,供电开始。首先,高电压慢送丝引弧。完成引弧后,系统转为规范的工作电压及送丝速度。当松开焊开关,为防止焊丝末端与溶池粘连消螺球电路动作,保证收弧的稳定。
松开焊开关、送丝停止,先停丝。输出适当的电压,防止焊丝的末端和熔池粘连。消熔球后停电。由于继电器的延时释放,电磁阀继续吸合,实现滞后送气。松开焊开关约25秒钟截止,主电路供电停止,实现空载节电。
2、焊接准备工作
(1)焊丝盘的安装:
将符合规定的成盘焊丝装入送丝机的轴上,请注意焊丝的出丝方向要正确,旋紧轴端的挡板旋扭
(2)送丝机压把的调整
按方向穿好焊丝,焊丝要进入送丝轮的槽中,压紧压臂,调节压紧把手到合适的位置
(3)开机
在开机前检查三相380V电压是否正确,地线连接应当牢固可靠检查焊接电源、送丝机、焊、控制盒、气瓶、减压流量计连接是否正确。
闭合焊机电源开关、指示灯亮,机内的冷却风扇转动。
(4)检查气体流量
先将流量计开关调整下降至松动位置,后打开CO2气瓶顶部的气阀(反之会造成流量损坏)将焊接电源前面板上气体检查开关打到“检查”位置;调整气体流量开关至合适位置,此时,则有气体由焊端部出口处喷出。
(5)手动送丝
将送丝机上的送丝开关搬到手动送丝位置,即可实现手动送丝,调节遥控盒焊接电流旋扭,可改变送丝速度的快慢,当焊导电嘴处焊丝伸出10—15mm时,立即将送丝开关搬到自动位置,送丝停止。
(6)焊接操作,规范调整在焊接操作开始前
a.焊接方式开关置于CO2位置
b.气体保护开关置于焊接位置
c.控制盒电流调节旋钮,电压调节旋钮旋至一定刻度。
按下焊开关,引弧后调节遥控盒上的电压调节和电流调节旋钮,使电弧燃烧稳定、柔和、根据不同的焊接条件,焊接电流和焊接电压的关系见(表)焊接条件(参考)
焊接操作结束后,按下列过程关闭焊机
a.关闭气瓶总开关
b.将气体保护开关拨到检查位置,流量计压力指示到“0”位置。调整流量计的流量旋钮,向左旋到关闭位置
c.关闭焊机电源开关
d.断开焊机外接的电源开关
3、焊缝缺陷产生原因
a.气孔:焊丝和工作有过量的油、锈和水;CO2气体保护不良(流量低,焊丝内硅锰含量不足,气体不纯,喷咀堵塞,漏气,风较大)。
b.裂纹:焊丝和工作有过量的油、锈和水;电流和电压配合不当;溶深过大,母材焊缝含碳量过高;多层焊第一道焊缝过小,焊接顺序不当,气体的含水量过多。
c.咬边:弧长太小,焊速过快;焊位置不合适,焊接电流过小,垫板的凹槽太深。
d.夹渣:前层焊缝的溶渣去除不干净;小电流低速度时溶敷量过多,在坡口内进行左焊法、焊接溶渣流到前面去,焊接摆动过大。
e.飞溅:焊接电流和电压配合不当;焊丝和工件清理不良;导电咀孔径过大或过小,焊丝伸出过长。
f.溶深不够:焊接电流太小,焊丝伸出过长,坡口不适当,角度过小,间隙过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