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试卷分两个部分,答题时请将第I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 共70分)
1、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隋唐
2. 2010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
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⑤“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3.“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手工工场的规模 D.传统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联系
5.厚葬是古代的陋习之一,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陵墓如果被发掘,其大量的随品中将不会出现
A.精致如雪的白瓷 B.精雕细琢的玉器
C.图案精美的丝绸 D.熠熠生辉的青铜器
6.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
A、西汉 B、唐代 C、东汉 D、宋代
7.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
A、成都和苏州 B、南京和杭州 C、苏州和杭州 D、广州和杭州
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能够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内部的客观条件是
A、民族资本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B、清放宽对民间设厂的
C、官僚地主的竞相投资 D、甲午战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9.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二字的含义,主要是指:
A、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B、机器生产
C、由私人投资兴办 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10.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11.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右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1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之所以“短暂”的内在因素包括
①工业结构不合理 ②封建君主的压制
③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④列强卷土重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3.南京国民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①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提倡国货”运动
②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形成
③国民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④国民实行的“币制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18年9月2 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调整民间设厂
B.中华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5.右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杨门女将》
16.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城市经济改革取得成效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17.1982年初,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澳门的回归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广电事业的发展
18.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
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 B.明确了经济的改革目标
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 D.强化了计划经济的手段
19. 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业”和“价格”的作用是
A.促使西班牙、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征服的道路
B.扩大了世界经济、文化联系,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西班牙、葡萄牙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20.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右侧柱状图,指出该地区经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全建立
B.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浦东进一步开放开发的推动
21.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2. 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 B.十四大 C.十二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3.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24.表明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局面被打破的史实是
A.福州船政局建立 B.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
C.中国自行制造出第一艘蒸汽轮船 D.南京国民将轮船招商局改为官办
25.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这些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起了重大作用。右图所示新航路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西班牙利用此航路发现美洲
B.欧洲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葡萄牙殖民活动据点延伸至亚洲
D.荷兰人凭此航路成为“海上马车夫”
26.麦哲伦等人进行环球航行时,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①大西洋 ②印度洋 ③太平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27.右图为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 清主持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
A.北京 B.上海 C. D.南京
29. 在英国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的过程中,它先后打败了
A.荷兰、西班牙、法国 B.西班牙、荷兰、法国
C.法国、西班牙、葡萄牙 D.葡萄牙、荷兰、法国
30.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10分。正确与错误分别用“A”和“B”来表示)
31.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是安徽、江苏。
32.南京国民前十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33.“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4.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5.中国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第Ⅱ卷 (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
20分)。
3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从古代到近现代,经济范围从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发展到全球,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长安示意图 宋朝东京示意图
(1)分析材料一后指出,宋朝东京和唐朝(前期)长安相比,其商业活动主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二
(2)概括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3分)
材料三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钳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性质分别发生了怎样的重要变动?(2分)
材料四
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图22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这一格局形成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一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1920年前,我国共有近代工厂1759家,其中纺织工业475家,食品工业280家, 机械五金业252家,化学工业383家……其他工业35家,总资本达500 620万元。
——《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分析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工业类型方面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
(3)初年尤其在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速度较快, 客观原因是什么?(1分)然而却只是“短暂春天”,造成“春天”短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4)综上所述,民族资本主义怎样才能走上发展的道路?(2分)
4、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
38.20年前的春天,一路向南,先后视察武汉、深圳、珠海、上海,发表了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极为重要的南方讲话。20年里中国俨然再造了一番新天地,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今年是小平同志南巡谈话20周年,也是召开的政治年,2012年前夕,中国改革再次走到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缅怀小平南巡讲话,让我们重温改革精神继续前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这次会议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什么?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6 分)
(2)上个世纪90年代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及西方国家的制裁,中国的改革开放面对严重的困难,通过南巡谈话澄清了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问题,请指出南方讲话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有何作用?(3分)
(3)当今中国将继续进行改革,从经济角度分析您认为江苏地区具备了什么优势?(1分)
高一历史
1-5 DBDDA 6-10 BCDBD 11-15ADDAB 16-20 DABBD 21-25 CDDBC 26-30 BBCBA
31-35 BBAAB
36.(10分)(1)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2分)
(2)新航路开辟。(1分)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2分)
(3)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4) 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分) .
37(10分) (1)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1分)原因: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对外开放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早。(2分)
(2)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分)
(3)原因:欧洲列强忙于“一战”而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分)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1分)说明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1分)
(4) 必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或必须实现国家和政治民主。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38.(10分)答案:
(1) 战略决策: 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分)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1分)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1分)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1分)1997年,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新思想。(1分)
(2)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作用:南方讲话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1分)
(3)优势:江苏经济总量大,位居全国前列,实力强;江苏位居长三角地区,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江苏历史上是中国发达地区,经济基础好。(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