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课教师:
| 单元 | 第八章 | 课题 | 电功率 | 共几课时 | 2 | 课型 | 新授 | ||
| 第几课时 | 1 |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3.知道公式P=W/t常用的两套单位; 4.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P=W/t 进行简单的计算。 |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经历从资料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经历观察用电器铭牌并交流对其意义理解的活动。 | ||||||||
| 情感与态度 | 对各种用电器铭牌有观察了解的兴趣,对生活中各种电器耗电情况有关注的热情,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 ||||||||
| 重点 | 电功率概念和定义式 | ||||||||
| 难点 | 电功率的概念及公式的单位 | ||||||||
| 教法 | 演示法、讨论法。 | ||||||||
| 学法 | 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 | ||||||||
| 教学 准备 | 实验录像 | ||||||||
| 预习设计 | 1、提前观察家庭电能表转动的快慢情况。 2、提前认识灯泡及家用电器铭牌或说明书。 | ||||||||
| 教学过程 | |||||||||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电能表,说出它的用途 2观察各种用电器铭牌上的参数,发现都标有“功率”的字样。 3提出问题:功率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什么是电功率 1演示: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中,电能表转动的情况。 同学们观察灯泡亮暗并比较两次转动快慢情况。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的。电能表转得快说明了什么?转得慢又说明了什么呢? 2举例子引导学生思考 假如:甲灯工作100秒,消耗电能10000焦; 乙灯工作10秒,消耗电能6000焦。 1)两盏灯消耗的电能一样多吗? 2)两灯每秒钟分别消耗电能多少焦? 3) 哪盏灯消耗电能比较快? 结论: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仅与消耗电能的多少有关,还与时间有关。 消耗电能多的不一定就消耗电能快。 3.要求同学们看课本,了解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是“P”;单位是瓦。 4、让同学们猜测常见的家庭用电器的电功率。 更大单位还有千瓦(kW) 1 kW=103 W 单位换算练习 (二)电功率的大小 1、定义: 2、结合前面的计算给出公式:P=W/t 1J/S = 1 W 3、公式变形:W=Pt 4、单位的配套使用 5、巩固练习 (三)“千瓦时”的来历 1、根据 W = P t,若 P=1 kw, t=1 h W=P t= 1kw ⅹ 1h = 1 kW ·h 即: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 小时所耗的电能。 2、换算:1kW ·h=3.6 ⅹ106J (五)例题、综合应用、拓展练习
三、课堂小结
| |||||||||
|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电功率 一、电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用电器在1s内消耗的电能。 3、公式:P= W/t (w=Pt) 4、单位:(1)J、W、 S;(2))kW·h、 kw、 h; 二、千瓦时的来历:1kW·h=1000W×3600s=3.6×106J
| |||||||||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