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1:发热反应
预防与处理规范:
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品质量与有效期,输液器外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0.9%氯化钠注射液及输液器。
4、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寒颤者给予保暖,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6、保留输液器和剩余药液,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和剩余药液进行封存。
8、做好护理相关记录。
并发症2: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预防与处理规范:
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需要特别慎重并密切观察。
2、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果病情允许可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心脏负担。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6-8L∕分,减少肺泡内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平喘、强心和利尿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患者病情平稳后,要加强巡视。
4、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并发症3:空气栓塞
预防与处理规范: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净输液导管内空气。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药液,加压输液时应安排专人看护。
①一旦发生空气栓塞,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处于低位,利于气泡漂移至右心室尖部,从而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较大的气泡碎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逐渐被吸收。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机体的血氧浓度,纠正机体缺氧。
③有条件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记录抢救过程。
并发症4:渗漏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提高穿刺技术。
2、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
3、输注易导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择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4、根据静脉输液时间的长短,选择合适的输液穿刺工具(例如:留置针PICC、CVC等)。
5、最大程度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
6、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有无回血排除渗漏。
7、告知患者输液渗漏的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8、烦躁患者适当固定,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9、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有人在旁协助。
10、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
11、发生渗漏时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
外渗溶液的处理原则:
(1)范围外渗:①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也可以用95%的酒精或50%的硫酸镁湿敷。②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出现发红、苍白、疼痛明显时,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
(2)大范围外渗:一般在药液外渗的48h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
(3)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或遵医嘱进行封闭,以防止局部肿痛、肿胀、坏死。
(4)药物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
并发症5:静脉炎
预防与处理规范: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
3、穿刺后针头要妥善固定,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穿刺。
4、对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选择合适的输液穿刺工具(例如:留置针、PICC、CVC等)。
5、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及在瘫痪的肢体进行静脉穿刺。
6、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7、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
8、静脉炎处理:①将患肢抬高、制动。②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③新鲜马铃薯片或仙人掌外敷。④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⑤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并发症6:输液微粒污染
预防与处理规范:
1、采用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减少污染机会。
2、净化治疗室的空气,若有条件可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前准备。以减少输液污染的机会和程度。
3、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遵守操作规程。
4、认真检查输入液体的质量。
5、输入药液现配现用,避免污染。
并发症7:穿刺失败
预防与处理规范:
1、要熟知静脉穿刺的相关知识,合理选择合适静脉。
2、避免反复操作而破坏可使用的静脉,力争提高静脉的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损伤。
3、更换头皮针重新穿刺,或更换输液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