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潜心教育 感悟幸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2:33:44
文档

潜心教育 感悟幸福

潜心教育感悟幸福关于对幸福的思索,还得从白岩松说起。十年前,白岩松出书《痛并快乐着》,这个短语很快就成为流行语,直到今天,我们还经常引用或改编,写总结时经常说自己“累并快乐着”、“痛并享受着”等等。2010年,白岩松又出书《幸福了吗?》书中他直面自己的心灵,追问“幸福在哪里?”“幸福了吗?”读他的书,感动、震撼的同时,引发我深深地思考:人的一生,是追求幸福的一生。幸福的密码到底是什么?可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那么作为教师,幸福,又是什么?人们常说“追求幸福”,我倒觉得,幸福更多的是一种感受,
推荐度:
导读潜心教育感悟幸福关于对幸福的思索,还得从白岩松说起。十年前,白岩松出书《痛并快乐着》,这个短语很快就成为流行语,直到今天,我们还经常引用或改编,写总结时经常说自己“累并快乐着”、“痛并享受着”等等。2010年,白岩松又出书《幸福了吗?》书中他直面自己的心灵,追问“幸福在哪里?”“幸福了吗?”读他的书,感动、震撼的同时,引发我深深地思考:人的一生,是追求幸福的一生。幸福的密码到底是什么?可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那么作为教师,幸福,又是什么?人们常说“追求幸福”,我倒觉得,幸福更多的是一种感受,
潜心教育 感悟幸福

关于对幸福的思索,还得从白岩松说起。十年前,白岩松出书《痛并快乐着》,这个短语很快就成为流行语,直到今天,我们还经常引用或改编,写总结时经常说自己“累并快乐着”、“痛并享受着”等等。2010年,白岩松又出书《幸福了吗?》书中他直面自己的心灵,追问“幸福在哪里?”“幸福了吗?”读他的书,感动、震撼的同时,引发我深深地思考:人的一生,是追求幸福的一生。幸福的密码到底是什么?可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那么作为教师,幸福,又是什么?

人们常说“追求幸福”,我倒觉得,幸福更多的是一种感受,幸福不在追求的终点,幸福在起点与终点的每一个细节上。

那么,接下来,我想从三个感受入手,谈谈我所理解的教师的幸福。

一、与学生心灵交融,幸福像花儿绽放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去年春天,我身体不舒服,有三四天没有上班,在家休养。一日晚上,接到我班学生小元妈妈的电话,询问我的病情。她说,今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小元拄着筷子什么也不吃,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她觉得很奇怪,因为孩子长这么大,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事——哪怕是闯再大的祸,他都不会吃不下饭。

(讲到这里,咱先来说说小元这个孩子。小元是我们班各科老师公认的最调皮、最难管、最不懂事的孩子。举个例子说,他能在年轻老师上课的时候,趴在桌子底下从第一位钻到最后一位,然后在老师的批评声中微笑着再钻回来。不管你是哄他还是训他,他都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好像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老师们都盼着他能早一天长大。)

在家长的追问下,小元说:“妈妈,我们刘老师病了,好几天没来上课了,我想她了。” 小元妈妈说,她真没想到这个小捣蛋能说出这样的话,能难过得吃不下饭。电话那头的她哭了,为了孩子的长大,为了我们师生间的这份浓情。电话这头的我也流泪了,想到平日付出的点点滴滴,我付出真爱与宽容,收获的是最真最美的童心。

教育事业是一种基于人的生命成长的事业,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劳动见证着、促进着、影响着、推动着学生的成长。我们学校始终要求老师们关注学生的心灵,学校每年都要评选“魅力教师”,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要看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看孩子们是否喜欢这位老师。我们每个学期还在老师们中间进行“我的教育故事” 演讲比赛 ,老师们讲的故事中流淌的都是师生间浓浓的真情,让台下的老师及家长代表一次次热泪盈眶!真诚地对学生敞开心扉,付出我们的爱,更能感受到孩子们对我们的爱。这种心灵的交融是何等的珍贵!我们呵护童心,珍藏纯真!幸福像花儿绽放!

二、促自身专业成长,幸福似雨润心田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我们不能仅仅是向学生奉献心血、青春乃至毕生的年华,不能仅仅是因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而喜悦,我们还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味;在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不断成长并走向成功,从中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为自己的生命喝彩。”一遍又一遍读着的话,直读到自己热血沸腾!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这又是另外一个层次的幸福。

说到成就自己,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我不敢说自己有什么经验可谈,回顾18年的从教经历,我有这么三点体会:1.要埋头苦干;2.要低头读书;3.要回头反思。

(一)要埋头苦干

说到“埋头苦干”,就给大家讲讲实验小学的“磨课”吧。一毕业,进入实验小学,我不怎么会讲课。可不会讲也得讲,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人人参与的组内交流课、校内观摩课。谁都要好啊,怕在课堂上丢人,就得好好准备。反复琢磨教材,一遍遍试讲。教研组的老师都互相帮助,查资料、做课件,探讨教学思路,推敲某个细节。表面看起来是一个人讲了一节公开课,实际上相当于几个人讲了几节课。每个学期都要经过好几次这样的锻炼,日子长了,大家的水平也渐渐高了。

为了让我快速成长,学校领导们逮着机会就和我进行密集型的研究。记得有一年要参加青岛市的优质课比赛,赛前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因为是抽签比赛,所以要准备12篇课文。那些日子,我天天试讲,每篇课文至少讲了两遍,领导们也天天听,听完后就是一、两个小时的评课。想想真是累啊,走着路、吃着饭、甚至睡着觉,满脑子都是课。累的不只我一个,所有参与指导的领导都处于这种状态,他们经常因为和我研究课而忘了下班、忘了吃饭、忘了接孩子。这18年来,大大小小的公开课讲了有多少节,我自己也数不清了。

苦是苦,可是大家一定有和我同样的感受,当你成功的上完一节课或者大家共同讨论出一个好思路,哪怕只是设计了一个新颖的作业题,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时候,所有埋头苦干的经历都化作了幸福的回忆——点点滴滴。

(二)要低头读书

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读书可以长智。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变成教师的精神需要”。

我十分庆幸,遇到了积极倡导读书的好领导。无论是过去的管校长还是现在的刘校长,都身体力行地引导老师们读书。管校长引导老师读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教大家学会做事,克服浮躁,把平凡的事做好,把简单的事做成。读丁远峙《方与圆》,学会做人,内在要方方正正,外在要灵活处之。要有所作为,要学会思考,抓住机会,快速行动。读《谁动了我的奶酪》使我们明白了,面对今天这个变革的时代,要不断寻找自己想要得到的新的“奶酪”,要适应变化,方能获得成功。而刘校长经常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印刷发到每位老师的手中,和大家共享。比如,去年教师节,刘校长印发文章《提高教育工作幸福指数 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文中告诉我们:以前是教师有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所有学生只能用同一碗水。现在,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碗水,需要那么多碗水,我们就得“打机井” 了。我们不学习就给不了学生新的东西,就无法获得学生和社会的信任。当我们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时候,个人和事业的幸福感就会源源不断产生。再比如,今年“三八节”,刘校长印发了文章《做阳光教师》,刘校长不仅关注老师们的工作,更希望老师们能做到身心和谐、心理阳光。《为自己的“长相”负责》这篇文章,引发我的思索。美国前总统林肯说:“一个人40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40岁以后的脸却是自己决定的。”这话颇有道理。一个人的高低、胖瘦、五官的搭配等固然都是遗传基因决定的,但是脾性、谈吐、举止、文化、思想等方面却要靠后天的修养才能形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完全可以为自己的“长相”负责。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学生免不了是会像我们的,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自身完美人格,使自己的“长相”光彩照人。正如同刘校长在推荐附言中写到:希望老师们通过读书学习,显朝气、养才气、生灵气、筑底气,使自己的“长相”越来越美丽!

从去年开始,我校还每学期评选书香教师;学校的青年教师还自发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俱乐部”。他们制定了严格的章程、详实的读书计划,每周六都要集体读书、交流。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要教好书,就得读好书。读书更是教师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持之以恒地阅读,教师的素养才能得到提高。当我们手捧书本静静阅读的时候,什么荣誉啊、奖励啊、牢骚啊,都抛到脑后去了,沉浸在读书与思考中,享受着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幸福——就在字里行间,滋润心田。

(三)要回头反思

教育教学工作琐碎而又复杂,常常让人心生厌烦。有的老师星期一一走进学校就开始烦恼——又要去和孩子们淘力气了。想从繁杂的工作中寻找幸福,就要做智慧型教师——做事有办法,游刃有余。而成为智慧型教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不断地回头反思。

和大家讲讲我和一个学生过招的经历吧。还没有,小健的名字就如雷灌耳。扰乱课堂、打同学还不算,和老师也屡屡动手,用头顶老师的肚子,抢老师的手机摔,我无法想象,一个刚上二年级的孩子会顽劣到如此地步。看来,我真得好好会会他。

(第一个回合)

初次交手——勇者胜

开学第一节课。一进教室,我就注意到了他。独自一人坐在最后一位,看起来瘦瘦小小的,没什么特别之处。

在我的调动下,学生很快进入了上课的状态。听讲、读书、发言,一切是那么和谐。小健似乎对我这位新老师也颇感兴趣,努力挺直了身子参与到课堂上来。我特意让他回答了几个问题,思维清晰,表达正确,看来是个聪明的孩子。

不知不觉,半节课过去了,小健的新鲜劲也过去了。他开始翻铅笔盒、玩铅笔,并且口中念念有词,完全进入了自己的世界中。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我没有理他。很快,他的游戏就升级了。他不断捅前位的同学,邀请他们观看自己的表演。放肆的笑声也越来越刺耳。我停止讲课,走到他面前,伸出手:“拿来”。他攥着铅笔的手本能的往身后藏去,我迅速一翻手,抓住了他的手脖子。他用力挣扎着,想把手抽出来。我平静的看着他,由着他折腾。他试了几次,怎么也抽不出手来,就停止了努力。他迎着我的目光,满脸的不服气、愤怒和挑衅。我微微一笑,拿着铅笔,松开手,转身走向讲台。其实,我心里也没有底,我仍然高度紧张,准备着他从后面向我扑过来。还好,他没敢轻举妄动。转回身来,我看见他把自己的铅笔盒狠很地摔在地上。我没有理他,就让他发泄一下吧。这足以证明,第一回合,我赢了,算是给他一个下马威吧——新来的老师劲大,不好惹。

从第一次的交手,我觉得小健是个被宠坏了的孩子,他任性而且很过分。同时,他又很聪明,知道“欺软怕硬”。

(第二个回合)

多次较量——遭惨败

总是这样“以强凌弱”也不是个办法。小健很快就发现,我其实并不能把他怎么样,是只纸老虎而已。

看,这节课他又旧病复发。不仅自己不学,还弄出很大的声响。我用严厉的目光瞪他、点名批评,他总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我真火了,请他到讲台前面来。他没有半点羞愧之意,摇晃着走上来,一路上还挥着手,好像要上台领奖一样。真想踢他一脚!我深吸一口气,打开教室的门。他似乎习惯了,一下子就蹦了出去,还转身给我一个笑脸。而我,只能把满腔的怒火发在门上,使劲关上门。一直到下课,他都没有消停过。一会趴在门玻璃上做鬼脸,一会在门外喊同学的名字。好不容易安静了一会,居然捡了满满一大把树叶玩了起来。

这次交手,以我的失败而告终。这个小滑头,短短几天就弄明白了:这个新老师,和原来的老师没什么两样,她也不能把我怎么样。空吓唬人而已。看来我还得另想法子。

(第三个回合)

抓住机会——赢信任

机会说来就来了。这天中午,就餐的同学去餐厅吃饭没有2分钟,小健就哭着跑回了教室。一向口齿伶俐的他,说话也不清楚了,只是嚷着要回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小霸王如此伤心?好不容易把他哄的不哭了。从他抽抽噎噎的叙述中我明白了,原来早到餐厅的同学吃了他饭盒里的炸鱼,他一气之下饭也不吃了,就要回家。真是被宠坏了,一点委屈也受不了。虽然这么想,但是,这件事的确是别的同学错了,我一定要公正的处理。我带小健来到餐厅,找到搞恶作剧的琪琪。琪琪马上承认了错误,向小健道了歉。我又向餐厅的工作人员要来炸鱼放在小健的饭盒里。他终于高高兴兴地吃起饭来。

也许是我的公平公正引起了他的好感,吃完饭,他主动找我聊天。我就引导他:“发生了事情,耍脾气能不能解决问题?”他使劲摇头。“那你说怎么才能解决问题?”“告诉老师!”他脱口而出。真是个孩子!不过,这也说明他对我有了好感,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对啊,老师一定不会偏向哪一个人,一定会公平解决的,对吗?”他又使劲地点头。看着他天真的样子,我也忍不住笑了。

事后,我又及时和家长取得了联系。在电话里,小健的妈妈和我聊了很多。我了解到,由于小健的父母忙着做生意,小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被老人宠坏了,十分任性。上学后,因为不守纪律,所以在家里经常遭训斥甚至挨打。谁知越打越差,真不知怎么办好了。一个任性的孩子,怎么能靠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呢?怪不得这孩子刀不入!我也和小健的妈妈谈了很多,主要是让她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少训斥多引导,更不许打骂,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放下电话,我也明白了自己以前的方法错在哪里——硬碰硬,只能是两败俱伤啊。

(第四个回合)

改变策略——见成效

下午,我就把小健从最后一位调到了第一位。而且,给他安排了一位成绩不如他的同学做同桌。我告诉他,你成绩好,要多帮助同桌。看得出来,他很激动,小脸都涨红了。

课堂上,我也有意识的多提问他,尽量不让他走神。有时,他又控制不住自己了,我就悄悄的走过去敲敲桌子,再指指他同桌。他立刻就明白了,得好好学,还得教同桌呢。他的注意力就又集中了。

特别是有几次午休,他表现好被值班老师表扬了,我又在班里表扬了他,他的劲头更足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那次歌咏比赛。下午比赛,上午我们去操场上熟悉场地。因为排队的班级比较多,我也催着学生抓紧时间。偏偏这时候小健又闹了起来,用力去推他前面的同学,差点把那学生推倒。我气极了,把他从队伍里拉出来,并大声告诉他,不用参加下午的比赛了。小健又“疯了”,他蹲在地上,用手使劲打地。我心想:“你上火?我更上火!我对你那么好,看你干了些什么!”直到放学,我都没有理他。

下午,我早早的来到学校,检查学生的服装、道具的准备情况。小健使劲凑到我跟前,嗬,小家伙,居然穿着崭新的校服,戴着一根新红领巾,手里还拿着两条长长的彩带。“你不用准备了,老师都说不用你上了!”“就是……”还没等我说话,旁边的同学一齐攻击他。小健两眼含着泪水,眼巴巴的看着我。这可是我从来没见过的表情啊!要是在以前,他早就暴跳如雷了。“你知道自己错了吗?”我轻轻地问他。“恩。”他点着头,泪水簌簌地流下来。“那么,上了场要好好唱!”我帮他把彩带扎好,擦掉了眼泪,那眼睛里亮亮的,分明是感激,是希望啊。

比赛时,他站在男生第一排,唱得那么响亮,笑得那么开心。

是的,小健还是会时不时地犯错误。只是,现在的他不再充满敌意,而是能理智的和我一起分析事情的对错。并能主动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不就是一大进步吗?

这是我当时写下的教育随笔,从这个故事中,老师们可以看到,面对特殊学生,我在不断地想办法,然后实践,实践后无论成败及时反思,接下来进一步指导自己的工作,再实践,再反思。我也在不断反思中成长、成熟。

我写下的许多随笔也陆续发表在《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小学德育》等刊物上。当然,像我这样的老师,我们学校还有许多。参加工作仅7年的程老师,仅去年一年就发表了9篇文章呢。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这种感觉很幸福。

老师们之间的互相交流也是引导我们反思的一条好途径。我们学校设立了尚德讲坛,老师们走上讲坛,交流自己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点子,也坦诚分析自己的失败与不足。这个过程,无论对主讲者还是听者,都是反思升华的过程。

近两年,我校的很多老师都建立了班级博客,记录自己的工作和思考。抓住身边的细节,及时反思,已经成为我们学校许多老师的习惯了。

回头反思,每一次回头,都是一种提升,天长日久,有一天回望来时路,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脚印是那样清晰、坚实,心中那份默默的喜悦有个名字叫——幸福。

三、换个角度看问题,幸福如柳暗花明

教育教学生活中难免遇到棘手的问题、难以管教的学生以及无法沟通的家长等等。有的时候,事情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糟糕,换个角度试试,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我想讲讲发生在我们学校的一件事: 我们学校的书吧是开放式的,书吧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丢了不少书。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恼火的事情啊;那么大一个学校,怎么能查出是谁干的呢,多伤脑筋;就算能查出那么一个两个,怎能保证别的孩子不来拿书呢?按照一般的思路来处理这件事情,可真是够麻烦的。不少老师就建议还是把书放到图书馆吧!而刘校长却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这件事,他觉得学生偷偷地把书据为己有,这肯定是不对的,但是这个行为背后也有可取的因素,那就是学生爱读书。试想,这些书丢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不正是到了特别喜欢它的读者手里去了吗?而且,如果某一位学生喜欢某本书到了非要冒着道德风险据为己有的程度,这本书他一定会非常认真阅读的,甚至我们可以想象,说不定这本他偷偷拿回家去的书,会改变他一生……因为即使丢书,一直也没有看到有一本书被撕坏扔在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这说明学生是爱书的。所以如果因为丢书,那就是取消开放书吧,把书放回图书馆,让学生凭借书证借阅,这样当然可以保证书一本不丢。但放在图书室的书多半无人问津,或少人问津。这样整整齐齐的书,有何意义呢?这样想,老师们不但释然了,而且情况真的越来越好。

大概是从第二年开始,我们开放式书吧的书就基本不丢了。而一到课间,包括中午时分,总有孩子静静地在书吧前读书,成为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

再比如,做班主任老师的会经常代收各种费用,而学生却很难在规定时间都按时带来,总有忘记的。这就让老师们很烦恼,每次要收费前就得反复嘱咐,甚至要吓唬说,如果带不来就如何惩罚等等。搞得老师、学生都没没有好心情了。其实,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啊,不要想带不来就如何如何,而在布置任务前就和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这件事情,可以按时带来。学生的办法还是有许多的,往往出乎老师的意料。当然,效果也是非常好。我从来不会因为这种事情而烦恼。

教育教学生活中,这样的琐事俯首皆是,困惑、迷惘、心烦、生气的时候,换个角度,再换一个角度吧——幸福就在转角的地方,如柳暗花明!

老师们,我谈了这么多与幸福有关的感受,粗浅的很,甚至不一定正确,恳请大家谅解、批评。最后,把特级教师俞正强的话送给大家:“有很多人老是抬头看着高处,希望从那里得到幸福。其实幸福就在身边,低头就能找到。”老师们,让我们怀揣着一颗快乐的心,寻着幸福的影子前行吧!祝大家永远幸福!

文档

潜心教育 感悟幸福

潜心教育感悟幸福关于对幸福的思索,还得从白岩松说起。十年前,白岩松出书《痛并快乐着》,这个短语很快就成为流行语,直到今天,我们还经常引用或改编,写总结时经常说自己“累并快乐着”、“痛并享受着”等等。2010年,白岩松又出书《幸福了吗?》书中他直面自己的心灵,追问“幸福在哪里?”“幸福了吗?”读他的书,感动、震撼的同时,引发我深深地思考:人的一生,是追求幸福的一生。幸福的密码到底是什么?可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那么作为教师,幸福,又是什么?人们常说“追求幸福”,我倒觉得,幸福更多的是一种感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