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入
分类讨论题得分率不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看不懂题意,二是不会分类讨论。而分类讨论在高考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分类讨论思想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它不仅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而且是高考的难点。每年在中高档题甚至在低档题中都设置分类讨论问题,通过分类讨论考查推理的严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起分类讨论的主要原因归纳一下主要由以下五种: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2、由数算引起的分类讨论;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引起的分类讨论;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5、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含有参数的问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的结果不同,或对于不同的参数值要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而对参数的分类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讨论是我们的难点。
二、例题
例:若函数,求函数的极值点。
变式1:若函数,试讨论函数的极值存在情况。
变式2:若函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变式3:若函数,求在区间[2,3]上的最小值。
三、小结:
在利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最值及单调区间等问题时,若函数中含有参数,我们需对参数进行讨论。
1)若导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参数,需对二次项系数为正、负或零进行分类讨论;
2)若需考虑判别式Δ,需对Δ>0、 Δ=0、 Δ<0进行分类讨论;
3)在求最值或单调区间时,由f’(x)=0解出的根, 需与给定区间的两个端点比较大小,进行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第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其实质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在分类讨论时,要注意:1、分类对象确定,标准统一;2、不重复,不遗漏;3、分层次,不越级讨论。
四、课后练习
1.已知是实数,函数
(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Ⅱ)设为在区间上的最小值。
()写出的表达式;()求的取值范围,使得。
2.已知函数
(I)当时,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II)当时,讨论的单调性.
3.已知函数. (Ⅰ)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Ⅱ)设,证明:对任意,.
4.已知函数.
(Ⅰ)当时,讨论的单调性;
(Ⅱ)设当时,若对任意,存在,使,求实数取值范围.。
5.已知函数,,,其中,且.
⑴当时,求函数的最大值;
⑵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6.设函数
(I)求的单调区间
(II)求所有实数,使对恒成立。
注: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7.设函数。若对于,均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8.已知是实数,函数,如果函数在区间上有零点,求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