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20101516实习心得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2:32:48
文档

120101516实习心得

森林生态学实习心得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班级:1201015学号:120101516姓名:钱云楷实习地点:下蜀林场实习时间:2015年5月25日至2015年5月28日本次实习主要围绕着四个方面展开:调查下蜀林场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参观学习林内群落演替情况和相关检测设施。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在这一项实习内容中,主要运用到植物群落调查的相关知识。其步骤主要为:首先在所选范围内进行全面踏查,了解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状况和植被之间的通视
推荐度:
导读森林生态学实习心得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班级:1201015学号:120101516姓名:钱云楷实习地点:下蜀林场实习时间:2015年5月25日至2015年5月28日本次实习主要围绕着四个方面展开:调查下蜀林场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参观学习林内群落演替情况和相关检测设施。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在这一项实习内容中,主要运用到植物群落调查的相关知识。其步骤主要为:首先在所选范围内进行全面踏查,了解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状况和植被之间的通视
森林生态学实习心得

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

班级:1201015

学号:120101516

姓名:钱云楷

实习地点:下蜀林场

实习时间:2015年5月25日至2015年5月28日

本次实习主要围绕着四个方面展开:调查下蜀林场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参观学习林内群落演替情况和相关检测设施。

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

在这一项实习内容中,主要运用到植物群落调查的相关知识。其步骤主要为:首先在所选范围内进行全面踏查,了解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状况和植被之间的通视情况。尽量选择在地形相对平坦和通视情况良好的地方打样地。然后利用罗盘仪、测绳等工具打好样地,其中注意进行坡度改正和坡向的确定。在确定好样地之后,对样地内的乔木进行每木检尺,测量其树高、胸径等数据,并记录树种名称。在样地内分别确定5个灌木和草本样方,并对样方内的植被进行高度,盖度等的测量与计算,并记录种类。

通过计算,我所在小组样地内乔木的平均胸径为21.63cm,平均树高为15.28m,树种组成基本都为栎树。而就灌木和草本而言,其数量稀少,其中灌木数量极少,且盖度基本在10%左右。由样地内的情况可见,测定地区的群落结构相对单一,基本可定义为栎树林。

考虑到所选样地在靠近山顶的位置,其主要原因还是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差异。尽管山顶地区所接受到的光较多,但与山下相比,土壤条件相对较差,水分不如山下充足,且温度存在垂直方向上的递减情况。综合以上因素,山顶对于植物种类的要求比山下高,所以能够生长在山顶的植物较少,从而造成了群落结构的单一。而且,随着山体海拔高度的增加,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

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

本项实习主要的内容是根据所记录的数据,计算分析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并根据各指数所代表的含义,分析该地区的群落结构情况。

数据计算:

1、α多样性指数

(1)物种丰富度指数

a.Gleason指数

S=7   A=400m2

D =S/lnA =7/ln400=1.168  

    b.Margalef指数

N=46

D =(S-1)/lnN=(7-1)/ln46=1.567

    (2)Simpson指数

栎树:P=23/46=0.5

a:P=4/46=0.087

络石:P=3/46=0.065

A:P=1/46=0.022

B:P=2/46=0.043

C:P=12/46=0.261

D:P=1/46=0.022

D=1-∑Pi2=1-(0.52+0.0872+0.0652+0.0222+0.0432+0.2612+0.0222)=0.667

(3)中间相遇几率(PIE)指数    

D =N(N-1)/∑Ni(Ni-1)=46*(46-1)/(23*22+4*3+3*2+1*0+2*1+12*11+1*0)=3.146

(4)Shannon指数

H'=-∑(Pi2*lnPi)=-(0.52*ln0.5+0.0872*ln0.087+0.0652*ln0.065+0.0222*ln0.022+0.0432*ln0.043+0.2612*ln0.261+0.0222*ln0.022)=0.304

(5)Shannon均匀度(均衡度)指数

E=H'/lnS=1.393/ln7=0.716

(6)Pielou均匀度指数

Hmax=lnS=ln7=1.946

2、β多样性指数

(1)Whittaker指数(βω)

βω=S/ma-1=7/1.4=5

(2)Cody指数(βc)

g(H)=22    l(H)=5

βC=[g(H)+l(H)]/2=13.5

    (3)Wilson Shmida指数(βT)

    βT=[g(H)+l(H)]/2a=9.

(3)Jaccard指数

Cj=j/(a+b-j)=0.069

结果分析:就α多样指数而言,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较低,乔木基本都是栎树,而灌木和草本在种类上和总体数量上也较少。而在分布方面,物种总体分布较为均匀。就β指数而言,将该区域与另一组所测区域相比较,进行计算可以发现,物种多样性变化或差异较大,相同种主要是栎树,其他灌木和草本的物种在数量和种类上均有较大差异。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山顶和山下在光、温、土、气、水方面的差异,其中主要是光照和土壤因子的不同,从而导致山上灌木、草本种类较少。

问题回答:

物种多样性在生物群落中有哪些功能和作用?哪些因素影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的多少会影响生物群落的稳定性,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生物群落趋于稳定,单一的物种在面对某种干扰时,可能会使得整个群落遭到破坏。

2.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会使得物种产生变异,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

3.物种多样性会对整个生物群落的功能产生影响,尤其是关键种,有时会决定一个生物群落有哪些功能。

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包括河流、降水等)、土壤条件(主要是对植物)、风、人类活动等。

三、土壤动物群落研究

将所收集的土壤动物,用对照图进行比对后的数据如下:

层次种类数量

枯落物层

蜘蛛类4
鞘翅类(甲虫)2
盲蛛类2
唇足类(大蜈蚣)1
半翅类(蝽)1
等足类(鼠妇)1
膜翅类(蚁)6
第一层(0—20cm)

蚯蚓类2
等足类(球鼠妇)1
鳞翅类(幼虫)2
膜翅类(蚁)4
第二层(20—40cm)

膜翅类(蚁)11

第三层(40—60cm)

蚯蚓类1
膜翅类(蚁)1
鳞翅类(幼虫)1
数据分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唇足类、等足类、半翅类等体形相对较大的土壤动物主要分布在枯落物层到20cm深处,其原因是,下层土壤相对紧实,不适宜其活动生长。而蚯蚓类则相反,主要分布在下层的土壤之中,因为下层土壤可以提供更加阴暗湿润的条件,减少其水分流失,同时能够为其提供充足的无机物。而蚂蚁则分布较广,在各层中均有出现,其体积小,适应性强,能够在各层土壤中活动。可以看作是优势类群。

从土壤动物的表聚性来说,上述数据基本满足这一特点,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除蚁类数量产生波动)。

 

四、林内群落演替情况和相关检测设施参观学习

问题回答:

1、人工智能温室是怎样控制光、温、土、气、水(5大生态因子)的?

光:主要通过光照控制设备调节透光率,从而在不同条件下,给予温室内植物以不同的光照条件。

温:通过温控装置,将室内温度维持在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当温度出现波动时,及时通过降温和升温来调节。

气:通过相关仪器控制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等主要气体的含量,将其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通过控制室内空气的对流来调节室内风速和风向,促进植物生长。

水:通过灌溉设备,排水设备以及相关增减湿设备调节土壤和空气中含水量,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同时也不会因为水分过多导致植物根系出现无氧呼吸,致使烂根现象。

土:综合以上的手段,控制土壤温度、含水量,促进土壤结构的合理化。

2、比较林内外气象站的数据可以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的哪些功能?

调节气候,比较林内外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可以看出森林生态系统对于气候的调节作用,使得林内气候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改善环境,将林内相关数据与林外相比,可以发现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对环境的改善的促进的作用

维持碳氧平衡:比较林内外空气中的碳氧比,可以反映森林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对于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比例的作用。

保护土壤:主要通过比较林内外降水、径流等数据,可以反映森林对于减缓土壤冲刷破坏的作用。

3、竹子相对于乡土树种在繁育和养分竞争上有什么优势,为什么竹林从山顶向山下生长?

    一般植物都是依靠顶端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变大而生长的。而竹子的分生组织不仅顶端有,而且每一节都有。所以,竹子细胞更快,更容易生长繁殖。而竹子长到一定的阶段之后,便只向上长,而不向粗长,所以在争夺光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竹子的生长主要靠强大的地下茎向四周蔓延扩大,而竹子对于水热的条件要求较高山下水热条件较好,所以向上蔓延的地下茎不易生长,而向下蔓延的则比较容易生长,从而出现竹子从山顶向山下生长的状况。

文档

120101516实习心得

森林生态学实习心得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班级:1201015学号:120101516姓名:钱云楷实习地点:下蜀林场实习时间:2015年5月25日至2015年5月28日本次实习主要围绕着四个方面展开:调查下蜀林场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参观学习林内群落演替情况和相关检测设施。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在这一项实习内容中,主要运用到植物群落调查的相关知识。其步骤主要为:首先在所选范围内进行全面踏查,了解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状况和植被之间的通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