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抄写下面一段话,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看拼音,写词语。
1.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生闷气的人quán dǎ( )沙袋去xiè fèn( ),虽然沙袋留下一个个小坑,但人的情绪却qià qià( )好转了。
2.比赛现场,有léi ɡǔ( )的,有nà hǎn( )的,午饭时间到了,大家似乎也没感到jī'è( )。
3.dù jì( )别人是不对的,爱使yīn móu ɡuǐ jì( )也是不对的,要做一个堂堂正正,大公wú sī( )的人。
三、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身穿金甲亮堂堂(táng tāng),头戴金冠(guān guàn)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chèng chèn)。一双怪眼似(sì shì)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qìn qìng)。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
自( )妙用 神机( )算
一饮而( ) 请勿自( )
自言自( ) 暝( )蹲身
喜不( )胜 抓耳( )腮
(1)与“阴谋诡计”感情色彩相反的一个词语是( )。
(2)当你做了这件事,心里非常高兴时,可以用上( )这个词语。
(3)你对这道题不会做,心里很焦急而也没有的样子时,我们可以用( )来形容。
(4)当我看到桌子上有一盒饮料,我拿起( )。
五、如何阅读古典名著呢?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阅读名著时,遇到不懂的语句时,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猜测语句的意思。
B.阅读名著时,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表示古代事物名称的词语,不用反复琢磨,只要懂得大概意思(属于哪一类事物)即可。
C.阅读名著时,只需要把故事读通顺就行,不用理解文字的含义。
六、默写古诗。
鸟鸣涧
[唐]王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学常识填空。
1.《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写的是__________。“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如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写的是____________。
2.《水浒传》中“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描写的是________,绰号________。
八、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草船借箭》一文刻画了机智聪慧的诸葛亮、嫉贤妒能的周瑜、胆小怕事的鲁肃等人物形象。( )
2.《景阳冈》中,武松用“三闪”来对付老虎的进攻,是因为他害怕老虎。( )
3.《猴王出世》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猴王出世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只顽劣、可爱、大胆的石猴形象。( )
4.《红楼春趣》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 )
九、连一连。
诸葛亮 《红楼梦》 三顾茅庐
武 松 《西游记》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齐天大圣 《三国演义》 刘姥姥进大观园
林黛玉 《水浒传》 三打白骨精
十、你最喜欢这些名著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的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1.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
敛声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诞无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虽然不确定王熙凤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但是能感觉到她穿戴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文中描写王熙凤肖像的句子,并画上双横线。
5.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是一种“未见其人,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2)“远客”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这句话是对王熙凤的________描写。
参
一、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
二、拳打 泄愤 恰恰 擂鼓 呐喊 饥饿 妒忌 阴谋诡计 无私
三、táng guān chèn sì qìng
四、有 妙 尽 误 语 目 自 挠 神机妙算 喜不自胜
抓耳挠腮 一饮而尽
五、C
六、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七、王熙凤 贾宝玉 武松 行者
八、× × √ √
九、
十、我喜欢《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十战九胜,神机妙算谓之智。
十一、1.不出声,屏住呼吸。形容精神集中。
不循礼法,没有礼貌。
2.“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3.珠光宝气
4.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5.先闻其声 林黛玉 语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zhòu gēng tián gòng gēng zhī
zhì zǐ sāng shù yín zhēng
yù qìng shuǐ mǎn bēi
jìn hán yī chūn xiǎo
二、形近字组词。
昼( ) 耘( )
桑( ) 晓( ) 供( )
但( ) 耕( )
嗓( ) 浇( ) 洪( )
三、按要求填空。
“盛气凌人”的“凌”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第九笔是( )。“凌”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冰;②迫近;③侵犯;④欺凌。“盛气凌人”的“凌”应选第( )种解释。
四、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都督(dū shū) 诡计(guǐ wěi) 阻挠(ráo náo) 镌刻(xié juàn) 燕国(yān yàn) 涟漪(yī yì)
供货(ɡōnɡ ɡònɡ) 秉持(bǐnɡ bǐn)
五、下面哪幅图能反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句诗的意境?( )
A.
B.
C.
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初春 B.初夏 C.盛夏 D.初秋
七、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_______、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_________。本课所学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___________。
2.《稚子弄冰》这首诗中“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童真童趣。全诗突出一个“_______”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们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3.《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___________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_______图。全诗有静有动,___________,描绘出很美妙的乡村傍晚美景。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唐朝诗人王维的《春中田园作》,诗中写道:“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_____________。”
九、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本课三首诗都描写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表现儿童热爱劳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表现童稚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表现牧童自在悠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A.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B.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C.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十、下面几首诗中,( )是描写春天的,( )是描写夏天的,( )是写于秋天的,( )是描写冬天的。(填序号)
A.《鸟鸣涧》 B.《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C.《稚子弄冰》 D.《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一、下面是《护生画集》中的内文插图示意图,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内文插图示意图)
1.“老牛亦是知音者,横笛声中缓步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2.看了这幅图,我会想起雷震《村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短文。
半瓶阳光
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小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 ”她手指向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 !”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我当然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 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暖意。难道我也抓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回屋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她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滋鞄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越发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 “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明亮——( ) 顽皮——( )
2.短文第1自然段属于___________描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为下文女儿捉阳光作铺垫 B.点明短文的中心
3.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小女儿捉到了阳光?用横线画出来。
4.仔细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的不同含义。
(1)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暖意。
(2)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第(1)句中的“暖”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中的“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对“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一、白昼 耘田 供耕织 稚子 桑树 银钲 玉磬 水满陂 浸寒漪 春晓
二、昼夜 耘田 桑树 春晓 供给 但是 耕地 嗓子 浇水 洪水
三、冫 8 フ ②
四、dū guǐ náo juàn
yān yī ɡōnɡ bǐnɡ
五、B
六、B
七、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八、1.秋 困苦 天真情趣
2.比喻 晚景
3.晚景 有声有色 持斧伐远扬 荷锄觇泉脉
九、C A B
十、A B D C
十一、1.B
2.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十二、1.昏暗 乖巧
2.环境 A
3.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
4.阳光 照到手上的温度高,感到温暖。小女儿的天真打动了“我”。
5.儿童对生活充满好奇和幻想,值得成人学习。儿童的天真无邪能帮助成人看到他们发现 不了的东西,感悟到世界的真善美,所以说“儿童是成人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