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月考试题2月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炽热(chì) 杉木(shā) 笼络 重蹈覆辙
B.痤疮(cuó) 遂心(suí) 窠臼 各行其是
C.胚胎(pēi) 煞尾(shā) 廖廓 开诚布公
D.聒噪(guō) 症结(zhēng) 沥青 免为其难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勇再次把其他12位农民弟兄 起来,组成志愿者队伍,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严重的北川县城。
(2)脸谱是我国富有民族传统的化妆艺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 有辩忠奸、扬善恶、寓褒贬的内容。
(3) 那些极高明的儒者对于“中庸”有怎样深刻的解释,但在许多具有一定知识的文化人那里,“中庸”只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
(4)感冒痊愈后过早参加锻炼,容易造成身体的疲劳,而使感冒重新或反复发作,发生咽炎或气管炎等。
A.积聚 包含 尽管 以及 B.集聚 包涵 尽管 以及
C.积聚 包涵 不管 甚至 D.集聚 包含 不管 甚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圣诞节的夜晚,繁华闹市区人头攒动,各类饭店里座无虚席,大型商厦里烟火辉煌,更是挤得不可开交。
B.“若要甜,加点盐”,这些平凡普通的厨师,也能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和文学艺术家们异曲同工的格言。
C.她的初衷仅仅是远离喧嚣的都市,避开一些无辜的伤害,久而久之,大自然的赏心悦目刺激了她的感官,抚慰了她的心灵。
D.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商家比比皆是,消费者蒙在鼓里,纷纷抢购,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误病的一项是 ( )
A.上司应该排定简短会议的时间表——五分钟左右——与每一位员工,就他们的职责范围,每月进行一次沟通。
B.城市贫困已成为新的社会问题,与城市贫困户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到高档饭店一掷千金、年底分红数万元的均大有人在。
C.艺术品的鉴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严重过,如今的艺术品市场,赝品已如洪水猛兽。
D.平安并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太平盛世,也不是顶礼膜拜的神灵赐予,而应该是通过我们用心灵的书写和人生的营造,迎来悠远温馨的阳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王维的境界
钱穆
(1)最近,偶然看互《红楼梦》里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2)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3)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摩诘诗极富禅味。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打,扑扑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4)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扑扑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5)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极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节选自《中国文学论丛•谈诗》有删改)
5.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指的是全诗有着特殊的意境和特殊的情趣,在诗的背后要有活生生的人与生活气息。
B.指的是做诗要有禅味,要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是富有动感的景色。
C.指的是写诗不能全说出来,要含蓄一点,能让读者感受到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D.指的是不直接讲出作者所感觉的,而是让读者通过外境去领略诗歌的意境。
6.根据文章的第四段进行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落”字和“鸣”字用得好,是因为这两个字很形象地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B.“落”字体现了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鸣”字表现了草虫夜半哀鸣的凄凉。
C.王维“顿然”感到此生命同时又感到此凄凉,这正是诗中禅意之所在,别有意境。
D.这一联好就好在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领略体悟,若是直接抒发议论,就降低了诗格。
7.下列和文章相关的论述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诗应以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为宗师,向陆放翁学效果不佳,有时无异于无异于问道于盲,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B.陆放翁的这一联虽然对仗工整,形式整饬,但并无特殊的意境和情趣。
C.我们要参悟禅理,才能体味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中蕴含的无限深意。
D.按照作者的评价标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比文中所举两例更为高妙。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吸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项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襄子最怨智伯 怨:恨,仇恨
B.顾不易邪 顾:考虑
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 数:列举罪过而责之
D.敢布腹心 布:坦露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去而事智伯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B.欲以刺襄子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C.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于是襄子大义之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襄子最恨智伯,把他的头盖骨漆成了饮具。豫让先隐身厕中,又漆身涂碳、自毁形象,以俟机刺杀襄子。
B.豫让的朋友劝他委身侍奉襄子,进而借机杀掉襄子,豫让严词拒绝,他认为作为臣子,应当忠心事主。
C.豫让侍奉过犯氏、中行氏,智伯把他们消灭了,豫让不替他们报仇。智伯死了,豫让却为他报仇,因为豫让认为犯氏、中行氏并不像众人那样礼遇他。
D.虽然未能真正实现为智伯报仇的意原,但豫让还是希望求得襄子的衣服砍上几刀。襄子为豫让的义气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8分)
(1)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5分)
译文:
(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有关问题。(10分)
南园十三首(其六)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1)解释前两句诗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5分)
(2)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主旨。(5分)
13.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今辞》)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苟子《劝学》)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2) , ,雁阵凉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屈原列传》)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西风胡杨
潘岳
①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
飞旋的胡舞,激愤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以……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②胡杨,是最美的树。它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它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④胡杨,是我生平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胡杨林中有梭梭草、甘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容与和,正是儒学的真髓。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二十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幅悲天悯人的冬天童话,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
⑥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她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她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这又使我想起远在天涯海角,与胡杨同一属种的兄弟,他们是红树林。与胡杨一样,他们生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注定长得俊美,生得高贵,活得清白,死得忠诚。
⑦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林外,滚滚的黄沙埋下了无数辉煌的古国,埋下了无数铁马冰河的好汉,埋下了无数富丽奢华的商旅,埋下了无知与浅薄,埋下了骄傲与自尊,埋下了伴它们一起倒下的枯杨。让胡杨不倒,其实并不需要人类付出什么。胡杨的生命本来就比人类早很多年。这凄然无语的树,只想求人类将上苍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给它们。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就能化出沸腾的热血,就能化出清白的正气,就能让这批战士前赴后继地奔向前方。
⑧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
14.根据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胡杨的最美的树。(6分)
15.作者写胡杨的同时,也写了红柳、红树林,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16.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6分)
①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3分)
②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3分)
17.概括全文主旨,并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6分)
六、(15分)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结尾的划线部分,补写出一句有文采又精炼的反问式的话,使整段文字内容上更加完整又有一定的思想深度。(4分)
四岁时,妈妈带他去学钢琴,老师弹了一支曲子,他听了一遍就能复弹,老师誉之为天才。从四岁到九岁他一直在学钢琴,但错一个音,老师或妈妈就对着他的手背打一棍子。
五年里,每天练琴不断,直到深夜。他的手背每天都是青的。睡觉时,十个手指肿得老大。十岁时他开始学大提琴。这时爸爸有了外遇,他被送到乡下寂寞孤独的奶奶家。十四岁,父母离婚了。第三年,中考才考了一百多分。于是开始买报,用大提琴招揽顾客。十八、九岁两次高考落榜。
由于长期弹琴,他又得了脊椎炎,现代医学无法根治。因此,他常常痛得直流冷汗。为了生存,他到一家餐厅当服务生,后来成了餐厅的钢琴手。一次,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参加了大型的选秀活动,结果是彻底失败。一位音乐人无意发现了他谱的曲,请他到自己的音乐公司专门为歌手写歌。但一年多了无一个人愿意唱他谱的歌。眼看要被公司辞退了,他向老板请求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十天后,他谱出了五十多首歌,老板精选出十首,发行了他的首张专辑,大受欢迎,于是他一举成名。
他的名字叫周杰伦。
19.请用整句的形式,分别对今年春晚的小沈阳或刘谦的表演或他们有关的现象、行为等,进行或褒或贬的评论。至少要有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八十左右。(5分)
20.请模仿下面这首小诗,以“一片飘荡的云”为题,写一首小诗,要有意蕴,有感情。(6分)
一棵开花的树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哪,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七、作文(60分)
从“山寨”手机的出现到“山寨”一词的全面风行,只用了几年时间。“山寨”最初是指一种低层次生产工业的仿制手法,继而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当下,山寨可以泛指一切制作粗劣但功能强大、着意模似但难看得精髓、创意无限但细节欠精、占有欲旺盛但求知欲衰退、什么都有但又似乎什么都不好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我们发现,身边的许许多多都变成了山寨。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定立意;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自拟题目;4.不少于800字。
参
1.B
2.D(“积聚”,一点点积累使之聚集起来,强调积累过程;“集聚”,把分散的聚集起来。“包含”指里面含有;“包涵”,套语,请人原谅自己时常说的话。“尽管”表示转折,“不管”表示条件,后边跟的词语有选择性。“发生咽炎或气管炎等”与前一分句是递进关系,而“以及”是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甚至”表递进。)
3.B(A“不可开交”指无法摆脱或结束,这里形容人拥挤的情形,可改为“不亦乐乎”。B“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C“赏心悦目”指人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改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大自然”。D“大旗作虎皮”是指打着某种旗号吓唬人,改为“挂羊头卖狗肉”)
4.B(A歧义,“他们”指代不明。C“鉴定”与“严重”搭配不当。D“而应该是”一句句式杂糅。)
5.D
6.B
7.B
8.B(顾:难道)
9.A(A中的两个“而”,皆为表承接的连词。B中的两个“以”皆为介词,前表凭借;后表动作的对象,译为“率领”。C中的两个“则”,前为副词,用在判断句中,就是;后为连词,表并列,就。D的两个“之”,都为代词,前为第三人称,后为第一称。)
10.C(C“犯氏、中行氏并不象众人那样礼遇他”错,是“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把我当成一般人对待)
11.(1)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
(2)可是我这样做的原因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12.(1)参:前两句描述了诗人艰苦的书斋生活。具体意境为:清冷,凄凉,孤独,寂静,幽伤,神色低沉,情绪默然。诗歌运用了正话反说,比喻,白描,情景交融的手法。
(2)内容是: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写诗作文这样的雕虫小技上,每天伴着清冷的月光刻苦读书,发奋写作,孜孜不倦地琢句雕章谋篇。而读书有才又有什么用呢?你没看到年年辽东之地战争频繁,武士受重用,而文人无法发挥自己悲秋作赋的才能吗?一二句从自我生活现状写起,三四句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怀才不遇,无识见弃之感愤。
注:寻章摘句:写诗文时就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
雕虫:指写诗作文本为小技,这里指轻视辞章。
哭秋风:悲秋作赋
13.(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知来者之可追。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扈江离与辟芷兮。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举类迩而见义远。羁鸟恋旧林。
楼船夜雪瓜洲渡。
14.(1)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树种;(2)是作者平生所见最坚韧、最包容的、最悲壮的树;(3)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注定长得俊美,生得高贵,活得清白,死得忠诚;(4)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只答到“最坚韧的树”、“最包容的树”、“最悲壮的树”的给2分)
15.说明胡杨并不孤独,红柳是它们的红颜知己,红树木是它们的兄弟(意思近即可)(2分)。衬托(或“表现”等词均可)胡杨有着与红柳、红树林一样的坚韧高贵、清白、忠诚的品质(2分)
16.①胡杨孕育了中华文明(或“西域文明”)(1分)。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杨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或者“胡杨的品质体现了儒学的真髓,胡杨林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意思相近即可)。(2分)
②呼唤人类的觉醒、良知,来保护胡杨。(3分)
17.拟人、对比(2分)
①表现了作者对胡杨由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②作者对人为的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的状况(或“西域文明的流失”)表示深沉的忧虑;③作者深切地期望人们能关爱胡扬,使中华文明(或“西域文明”)连绵不息(或“延续发展”等皆可)(答到其中两点给4分)
18.当你对别人的成功充满艳羡时,我问你,那汗水纷飞,血泪交织的奋斗历程,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