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最新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1
一、大国崛起
1.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
2.答案模板
(1)民族、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
1.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答案模板
(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
①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②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③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
1.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答案模板
(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
(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
1.常考设问:科技带来的影响和认识
2.答案模板
(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
1.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答案模板
(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
(5)外交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
1.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答案模板
(1)坚持中国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
七、战争与和平
1.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2.答案模板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防止军国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
(4)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八、民族团结
1.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
2.答案模板
(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3)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
(4)加大对民族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2
一、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6.分析材料
二、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确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阅读材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
原因有三:
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
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3
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
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
“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
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
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
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
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
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
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
识是果。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
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
质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
内因等。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
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
“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