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仍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而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能更快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主动参与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主导作用,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标志就是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树立良好的人格,尊重学生,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可亲感。让他们感受到,无论怎样回答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都不会批评他。相反,如果回答有独到的见解或提问能让老师难以回答的话,还会受到表扬,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在和谐的气氛里,学生有了参与的意识,活跃了课堂氣氛,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创造学生能够参与的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机会。如在新授课中,学生已经懂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不讲,学习小组讨论能解决的问题不讲,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去探索、获取。鼓励学生质疑,根据质疑再针对性地讲解。这样的授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能随机应变地回答学生的任何提问。二是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以备为学生解决来自各方面的问题。三是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提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发挥学生潜能,注重个性发展
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小学生的表现欲极强,遇到问题总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老师已经做出结论,仍要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更多的时候是跟老师唱反调。教师要保护这种表现欲,鼓励他们与老师争论,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