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向泥土致敬
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
②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叫驴打滚,草的种子,这只是《圣经》不同的文字。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把庄稼种到石板上?你把草籽把蔬菜撒到瓦楞上?
③泥土与人,人与草,草与谷粟,大家都是平等的,要照顾各自的脾味,不要人有脾气就欺负泥土,欺负鸟雀,大家都是对门合户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以免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脸红。
④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掮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心跳的地方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除夕从祖坟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
⑤我读过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手上的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脉管和血管。父亲的手粗糙么?但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父亲说,草来到庄稼的领地是来串门,如果草多了,那是草霸道了,反客为主,那就要教训了,但一般也是警告,一般不会判处死刑,把草们拿到太阳下暴晒。
⑥但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在春天的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
⑦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地看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只用烟叶卷成的烟,咝咝地点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当时我一时没有明白父亲的话。这是在推己及物想象蚯蚓的痛吗?
③冬令时节,父亲也常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一年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为了对泥土的报偿。泥土在收获后,如产后的女人,它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在把庄稼地腾出来茬以后,就想着为泥土养身子了。到了秋收罢了,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来,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
⑨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卷起衣襟,想帮他擦掉。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是当着我,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虽满是泥,父亲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土在父亲的脸上,是土地的徽章,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么?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⑩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14.作者说“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做《圣经》”,怎样理解“他们把泥土当做《圣经》”在文中的含意?(3分)
15.第⑤段中对父亲的手进行了捕写,作用是什么?(4分)
16.“泥土与人,人与草,草与谷粟,大家都是平等的”,文中是通过哪些事件的叙述表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概括。(6分)
17.文中说:“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虽满是泥,父亲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请结合文意分析这种行为体现了父母亲怎样的情感?(3分)
18.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呼吁“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请结合当下的现实,谈谈作者发出这样的呼吁有何意义?(7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第14-18题
字据
长途汽车进站的时候,天上飘着雪瓤子,柳絮一样东飘西荡,落在地上,倏忽就不见了。
罗树林见父亲下了车,急忙跑过去接父亲手中的东西,父亲不让,兀自往前走。
罗大头手里拎着一筐鸡蛋,自己家鸡下的,无污染。鸡蛋是专门捎给孙子罗城的。罗城这孩子,才八岁,都快有他爸罗树林高了。
罗大头走着想心事,突然,脚下一个趔趄,摔倒了。
摔倒的时候罗大头似乎听到了腿骨断裂声,像积雪压折枯枝的声音。他顿时感到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还没来得及喊叫,筐子就从手中甩了出去,鸡蛋散落一地。熙熙攘攘的人流忽地闪开一片地方来。有的人驻足观看,有的人瞟了一眼坐在地上的罗大头,匆匆往前走。
罗树林在路边的亭子里买包烟的功夫,一转眼发现父亲没了人影,紧忙往前追。他见前边围了一圈人,拨开人群往里瞅,见父亲坐在地上捂着腿,嘴里只嘘凉气。忙说,请让一下,请让一下。
一个鸭舌帽拉住了他。鸭舌帽说,小伙子,请你不要这么冲动,不能扶他起来,会“粘”在手上的。
罗树林一愣。鸭舌帽从胸前掏出个小本子给罗树林看。鸭舌帽说,我是律师,从常理分析,你去拉他起来没什么不对,但你知道这老头到时会不会反咬你一口,把你告上法庭?看样子他摔得不轻,你去拉他,就得先送他去医院接受检查,去医院检查就需要医疗费。如果这个老头身上没有带钱,这医疗费就需要你给他垫上。如果老头想治病又没钱还你,反咬你一口怎么办?
罗树林笑笑说,我不怕。鸭舌帽有些急,说,你怎么能不怕呢?我同事经手过这样一个案子,判救人的人赔偿被救的人五万块钱。现在那人因为官司缠身,被老板辞退了工作,老婆也跟他离了婚。你救他,会按常理分析,得出是你撞人的结论。知道什么是常理分析吗?就是法官根据人之常情推断是你撞的人。
罗树林止住笑,说,这么多人,都可以作证嘛,总不能看见一位老人摔倒在地,没人拉一把。鸭舌帽从公文包里掏出纸和笔,对罗树林说,你要想救人,我给你出个主意,你让这老头在纸上写个字据,声明是自己摔倒的。这样,你就会在以后摆脱许多麻烦。民事诉讼的原则是这样的,谁主张,谁举证。你手里有了证据,将来他告你,也告不赢。
罗树林说,他要是我父亲呢?鸭舌帽看看躺在地上的罗大头,又仔细瞅瞅罗树林。摇摇头,没说话,挤出人群走了。
罗树林正想往里冲。被一个穿风衣、戴墨镜的人拽住了。那人急忙把罗树林拉到一边,说,请你别冲动。墨镜掏出一张判决书,递到罗树林面前。你看,我救了一位摔倒的老人,判我赔偿五万元。有证人给我作证,不予认可。我的证人现在还住在医院里,气病的。太气人了!
罗树林说,可他是我的父亲。墨镜很着急,问,你兄弟几个?罗树林说,兄弟四个,除了我,他们都在乡下。
还是嘛,墨镜说,人心隔肚皮。你知道你父亲怎么想的?万一说是你把他撞倒的,把你告到,医疗费将全部你拿。如果不是你撞的你父亲,你完全不用送他去医院。你把他送了医院,医疗费你得全部拿,而你的兄弟们不会出一分钱,会更感激你的父亲。
罗树林出了一身冷汗。墨镜抽了一下眼镜说,我看你父亲伤得不轻。在这个城市住院,伤筋动骨,没有十万八万是不够的。
罗树林突然握住墨镜的手,激动地说,谢谢大哥提醒!说完,从挎包里掏出纸和笔,递给罗大头,说,爹,你也都听到了吧。这是一个讲证据的年代。你写个字据,说是你自己摔倒的,我就扶你去医院。
罗大头气得浑身发抖,眼珠子要从眼眶里蹦出来,他怒视着罗树林,喊道,你一一给我滚!说完,手“啪”地拍在自己的大腿上。一阵钻心的疼痛,罗大头昏迷了过去。
罗树林跑向路边的电话亭,拨打120说,珠江路与南京路交叉路口,有位摔伤的老人需要急救。对方问他姓名。罗树林说,一个过路人。说完,挂了电话。
120急救车呼啸着把父亲罗大头拉走了。罗树林忙掏出手机往老家发信息:父亲自己摔伤,速来医院看望。发完短信,罗树林突然想起那满筐的鸡蛋,便向出事的地点跑去。远远看见,泥泞的雪地里到处是散碎的鸡蛋,一片狼藉。
14.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泥泞的雪地里到处是散碎的鸡蛋,一片狼藉”的含意?(2分)
15.小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6.请围绕儿子罗树林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5分)
17.戴鸭舌帽的律师没能劝止住罗树林,而穿风衣、戴墨镜的人却阻止住了罗树林,这说明什么?(6分)
18.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这篇小说的社会价值。(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