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理念,就是要遵循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人民群众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克服在人才问题上不合时宜的观念,方能把人才强国战略变成自觉的实践。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才强国只是少数精英的事情。这种看法是 片面的。从宏观上说,人才强国是一项覆盖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说,人才强国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战略。它只有在全社会形 成共识,形成千军万马、万众一心的努力,才能切实得到贯彻。为此,特别需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为此,特别需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我们应当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不拘一格选人才
人人都可以成才,要使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需要一些必备条件:一是发展社会教育;二是加快创新,不断优化社会成才环境;三是个人的努力
人人可成才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力优势和潜能,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激励和开发,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发挥。决不能用文 化考试成绩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更不应对这方面后进的学生采取讽刺、挖苦和歧视的态度,何况他们并不一定真的难以造就,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真正视其人人可 成才,个个能成功。
“十个指头不一般长”,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难免存在差异,但是成绩不应该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依据,只要他/她有可取之处,我们就该肯定他/她,及时给于鼓励。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真正视其人人可成才,个个能成功。很 多学校成立了“一对一”学习小组,目的是给好生一个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机会,给后进生一个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平台。我们同样成立了互帮互组小组,但是 成绩不是挑选组员的唯一标准,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增进学生感情,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甲同学只有体 育好,乙同学只有成绩好,为了培养德、智、体三好生,我们把他们分配到一个小组。同 时,我们还建立了班级名片,每个人都在名片上写明自己的兴趣爱好,感想心得以及生物近期学习目标,大家一起为该目标加油。适当举行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舞 台,展示他们的才华。此外,为了保证所有学生对生物充满信心,我们偶尔进行抽查考试。例如:抽取若干成绩优异的学生考一套有难度的试卷,让他们明白“山外 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去娇弃躁,踏实学习。在统考中,则适当降低难度,使差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
我们要的不是空头口号,而是要用我们的真心、诚意让学生感觉到“人人可成才,个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