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2:25:05
文档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推荐度:
导读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 这 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 + 加数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法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4、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 步骤: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 ③作答。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3、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 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要点归纳: 

 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如右图。 顶点

 3、角的特点:①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②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③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6、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

 ① ② ③ 按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①﹤②﹤③

 7、★画直角的方法:①画一个点 ②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 

 ③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 

 ④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⑤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9、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与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知识要点归纳: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 × 3 = 12 或 3 × 4 = 12

 ︰ : : : : :

 相同加数 相同加数的个数 和 相同加数的个数 相同加数 和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因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

 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10、“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11、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就是5的3倍。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一、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

 3、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镜面对称

 如湖面的倒影、照镜子都是镜面对称现象。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三、补充对称图形。 

 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可以先在格子中找到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对称点,然后用直线连接。在对称轴上的点,其对称点还是这个点。对称轴是竖直方向的,图形左右对称;对称轴是水平方向的,图形上下对称。

 第七单元 统计

 知识要点归纳:

 1、统计方法:“正”字统计法、列表统计法、条形统计图。

 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3、“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4、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知识要点归纳: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2、数字的组合;衣服的搭配;握手;怎样付钱;推理、猜测

文档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