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公开课教案(沪科版七年级上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2:22:30
文档

公开课教案(沪科版七年级上教案)

公开课教案——线段的比较授课教师:江小燕时间:2011年12月1日第2节课地点:多媒体教室班级:七(1)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实际条件,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短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存在的长短;借助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过程,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观点。3、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
推荐度:
导读公开课教案——线段的比较授课教师:江小燕时间:2011年12月1日第2节课地点:多媒体教室班级:七(1)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实际条件,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短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存在的长短;借助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过程,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观点。3、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
公开课教案——线段的比较

授课教师:江小燕   时间:2011年12月1日第2节课    

地点:多媒体教室   班级:七(1)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实际条件,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短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存在的长短;借助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过程,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和线段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线段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对联:加减乘除谋算千秋功业;点线面体描绘四化蓝图。这幅对联上联中的加减乘除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数学中的四则运算,下联中的点线面体在前一课《多彩的几何图形》中已初步了解,知道它们有一定的规律。

数学家高斯有句名言“学习中最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的知识,而是要不断的学习。在我们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例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需要有护旗手,护旗手最好是一样高,那么老师该怎样选择呢?再比如,老师想知道张振同学和侯志鹏同学谁的个子高,你该怎么做呢?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对照问题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将两名同学站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比较他们的高矮。或者通过测量学生的身高进行比较。

提出问题:两名同学我们可以把他抽象成什么图形呢?

板书:线段的比较

二、讲授新课

(一)比较线段的长短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线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很容易知道他们的长短,比如黑板的长与宽等等,但是还有一些线段,往往不容易直接比较它们的长短。如黑板上画出的两条线段,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呢?

学生思考、讨论

1、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度,再比较两者数据的大小。

让学生就黑板上画出的两条线段长短的比较展开讨论,学生应该很容易发现和说出,用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可以比较它们的长短。

提出问题:除度量外,有没有其他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引导学生探究,能不能用操作叠合的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2、叠合法:画一条直线l,在l上作出线段AB,再作出线段CD,并使点C与点A重合,点D与点B位于点A得同侧

让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叠合的方法,移动其中一条线段,使其与另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观察两条线段另外一个端点的情况,并就几种情况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口述。

师生共同将上述分析过程板书在黑板上:

(1)如果点D与点B重合,就说线段AB与线段CD相等,记作AB=CD;

(2)如果点D在线段AB的内部,就说线段AB大于线段CD,记作AB>CD;

(3)如果点D在线段AB的外部,就说线段AB小于线段CD,记作AB(二)线段的中点

线段中点:若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与CB,则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记作AC=CB=1/2AB或AB=2AC=2CB

1、拿出一根无弹性的细绳子,让学生找到绳子的中点 

   2、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条线段,请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找出线段的中点

让学生实际操作,探索如何通过折叠的方法得到:一根细绳的中点,一条线段的中点。

(三)线段的性质

思考:1、我们的校园里,在八(3)班教室的后面草坪上出现了一条小路,本来那里并没有路,可走的同学多了就出现了一条路,为什么呢?

2、人们修建公路遇到大山阻碍是,为什么时常打通一条穿越大山的直的隧道?

3、如图,甲、乙两地间有曲线、折线、直线段等4条路线可走,其中哪一条路线最短?

学生思考,回答

师生归纳: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四)性质应用

例、已知:线段AB=4cm,延长AB至点C,使AC=11cm。点D是AB中点,点E是AC中点,求DE的长。

分析:对于这类题,我们可以借助图形直观的看出答案

解:如图,因为AB=4cm,点D是AB中点,故AD=2cm。

          因为AC=11cm,点E是AC中点,故AE=5.5cm。

          DE=AE-AD=5.5-2=3.5cm

三、随堂练习

课本136页练习1、2、3.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我们讨论了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认识了线段的中点,了解了线段的性质,并运用线段的性质解释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布置作业

    习题4.3   2、3

文档

公开课教案(沪科版七年级上教案)

公开课教案——线段的比较授课教师:江小燕时间:2011年12月1日第2节课地点:多媒体教室班级:七(1)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实际条件,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短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存在的长短;借助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过程,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观点。3、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