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逍遥游》练习(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2:23:20
文档

《逍遥游》练习(含答案)

《逍遥游》练习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mínɡ)鲲(kūn)抟扶摇(tuán)坳堂(ào)B.夭阏(è)决起(jué)抢榆枋(qiānɡ)蓬蒿(hāo)C.斥(yàn)舂粮(chōnɡ)朝菌(zhāo)蟪蛄(gū)D.沮丧(jǔ)泠然(línɡ)恶乎待哉(wū)蜩(tiáo)解析:“决”读“xuè”。答案:B2.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小知不及大知②此小大之辩也③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④而御六气之辩⑤而彼且奚适也⑥而征一国者⑦北冥有鱼⑧而莫之夭阏者
推荐度:
导读《逍遥游》练习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mínɡ)鲲(kūn)抟扶摇(tuán)坳堂(ào)B.夭阏(è)决起(jué)抢榆枋(qiānɡ)蓬蒿(hāo)C.斥(yàn)舂粮(chōnɡ)朝菌(zhāo)蟪蛄(gū)D.沮丧(jǔ)泠然(línɡ)恶乎待哉(wū)蜩(tiáo)解析:“决”读“xuè”。答案:B2.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小知不及大知②此小大之辩也③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④而御六气之辩⑤而彼且奚适也⑥而征一国者⑦北冥有鱼⑧而莫之夭阏者
《逍遥游》练习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mínɡ )      鲲(kūn )

抟扶摇(tuán )      坳堂(ào )

B.夭阏(è )      决起(jué )

抢榆枋(qiānɡ )      蓬蒿(hāo )

C.斥 (yàn )      舂粮(chōnɡ )

朝菌(zhāo )      蟪蛄(gū )

D.沮丧(jǔ )      泠然(línɡ )

恶乎待哉(wū )      蜩(tiáo )

解析:“决”读“xuè”。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小知不及大知  ②此小大之辩也

③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而御六气之辩

⑤而彼且奚适也  ⑥而征一国者

⑦北冥有鱼  ⑧而莫之夭阏者

A.①②⑥⑦      B.②④⑤⑧

C.①③⑤⑦      D.③④⑥⑧

解析:③⑤⑧没有。①“知”通“智”,②“辩”通“辨”,

④“辩”通“变”,⑥“而”通“耐”,⑦“冥”通“溟”。

答案:A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虽,都解释为“虽然”。且,前者为“况且”,表递进;后者为“还”,助词。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彼且恶乎待哉

D.遂见用于小邑

解析:A、B、C三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被动句。

答案:D

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解析:A项,“海运”古义:海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B项,“羊角”古义:“旋风”;今义:羊的犄角。D项,“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答案:C

6.下列句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D.不过数仞而下

解析:B项“南”,名词活用作动词,“向南飞”。C项“合、征”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满意,使……信任”。D项“下”名词作动词,意思是“落下来”。

答案:A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菌不知晦朔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发:毛,指草木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此亦飞之至也      至:最高限度

解析:绝:直上穿过。

答案:C

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D项,适,动词,到,往。A项,动词,作为/动词,叫做;B项,代词,代彭祖/结构助词,的;C项,副词,将近,将要/连词,况且。

答案:D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加:去

②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沮:沮丧

③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广:身宽

④而后乃今培风    乃:才

⑤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适合

⑥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饱

A.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⑥

解析:①加:更加,越发。⑤适:往。用排除法。

答案:D

10.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以战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以五百岁为春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D.去以六月息者也

解析:D项,“以”,介词,用、凭借。A项,“以”,用;B项,“以”,以……为,把……当做;C项,“以”,介词,因为。

答案: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控制

B.去以六月息      去:离开

C.宿舂粮      舂:捣掉谷壳

D.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负:载,托起

解析:A项,控:投,落下。

答案:A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①表判断,②表停顿。B项,①就;②此,这。C项,均表推测语气。D项,①在,②向。

答案:C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野马也,尘埃也  B.三餐而返,腹犹果然

C.虽然,犹有未树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析:A项,野马:春天山林沼泽中奔腾如野马的雾气;今为一种野生动物。B项,果然:很饱的样子;今为副词或连词。C项,虽然:虽然这样;今为连词。

答案:D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解析:C项理解错误,文章虽然谈到了“小大之辩”,但舟与水的例子是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

答案:C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上下文具体解释,注意句式和语句的通畅。

答案:(1)天色深蓝,这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去呢?

三、语言表达

1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逍遥游》其实无形地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②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③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④所以大与小呢,它绝不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中很多实用的规则里。

⑤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关键要找出体现语段中心或主旨的关键句或领起句,然后根据各句中的关联词语、逻辑关系等合理排序。⑤为领起句,引出文段主要话题,①为主旨句,③对①做解释分析,④是由①③得出的结论,②是对④进一步具体的解说。关键词语:“其实”“因为”“所以”“也就是说”。

答案:⑤①③④②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画线处进行调整,使句子语意连贯,句式协调。(字数不得增减)

庄子①像水一样冷静,又像火一样热烈。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一方面疾恶如仇,嬉笑怒骂;另一方面却又把天大的事,化成一股清风,一弯明月。他那②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深刻的思想,更是时时令人击节赞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前一分句阐释的是“像火一样热烈”,后一分句阐释的是“像水一样冷静”,所以此处两句话的语序应互换,以保持上下文语意的照应。②三个短语各自内部的结构调整一致。

答案:①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②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思想的深刻(或:恣肆的文笔,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

1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之处。

(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4)____________,神人无功,____________。

答案:(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3)定乎内外之分 (4)至人无己 圣人无名

第二课时 能力拓展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D项,若:像,好像。A项,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B项,代词,这样/动词,表判断。C项,副词,则,就/代词,这。

答案:D

2.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③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④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①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②代词,指代鹏。③代词,指代风。④代词,他们。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汤之问棘也是已

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鹏之徙于南冥也

⑤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⑥之二虫又何知

⑦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④⑤⑦      D.②③④⑥⑧

解析:①④⑤⑦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②③为结构助词。⑥代词,此。⑧动词,到……去,往。

答案:C

4.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志

B.图

C.名

D.穷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理解。A项两句中的“志”均为“记载”义。B项“图”:①动词,图谋;②动词,料想。C项“名”:①名词,名字;②名词,名声。D项“穷”:①形容词,尽、完;②形容词,困窘,处境困难。

答案:A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且夫:表示更进一层,译为“再说”

B.虽然,犹有未树也

虽然:虽然如此

C.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若夫:用于引起下文,可译为“像这样”

D.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犹然:笑的样子

解析:C项,“若夫”放在句首,用以引起下文,有“至于,说到”的意思。

答案:C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

B.也

C.且

D.者

解析:此题考查虚词的辨析能力。B项中,两个“也”均为助词,表句中停顿。A项中,①句的“其”表反问,副词译为“难道”;②句中的“其”为代词,它。C项中,①句的“且”为副词,况且;②句的“且”为副词,将要。D项中,①句的“者”为句末表停顿的助词;②句中的“者”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答案:B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节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B.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C.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D.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解析:“宰人上食”,“三环之”的主语应是赵王,所以“王”不与“三环之”拆开;“剑事已毕奏矣”意思是“有关剑术的事我已启奏完毕”,这里不能断。

答案:A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解析:“谋”意思是“图谋”。

答案:A

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解析:A.“庄子剑术高超”只是庄子的说法,不一定是事实。C.与原文中“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矛盾。D.“清静无为”在文中没有体现。

答案: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谁能够说服赵王让他停止招募剑客比试剑术的做法,我将给他千金的赏赐。(“孰”,代词,谁;“止”,动词,停止,阻止;“赐之千金”前省略主语,翻译时要补出来。)

②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好”,动词,喜好;“窃”,副词,私下里;“薄”,形容词用作动词,鄙薄,看不起。)

参考译文:

    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多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图谋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让他停止招募剑客比试剑术的做法,我将给他千金的赏赐。”左右近侍说:“庄子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就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还哪里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太子说:“是这样的。我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太子说:“如今先生一定要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

      庄子进入殿内不小步快走,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手,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手,后对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

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以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进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这种剑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这种剑,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帽子低垂,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了。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

三、语言表达

11.仿照画线句子,再造两个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庄子是先秦最伟大的批判者,正是他的逍遥,丰富了中国的古代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他们都是具有人格的思想者与批判者。

答案:(示例):鲁迅是现代最有力的批判者 正是他的呐喊 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人 巴尔扎克是法国最杰出的批判者 正是他的抨击 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所填句子要对应下文的“呐喊”“抨击”两个词语)

12.阅读下面的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夜深人静,寺庙里的两块石头在小声交谈。铺在地上的当台阶的一块石头向被雕成佛像的另一块石头抱怨说:“咱俩从一座山来,瞧你现在多风光,每天都要有那么多人跪在你脚下顶礼膜拜。我怎么那么倒霉,每天被人踩来踩去。”被雕成佛像的那块石头略一沉思,慢悠悠地说:“老兄,别忘了,进这座庙时,你只挨了四刀,我可是挨过千刀万剐呀!”

由这个故事我们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个看到的是风光的表象,一个看到的是风光前的磨难,答题时要将这二者结合起来。

答案:成功总在风雨后。或:要成功,就要经受磨难。

1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__①__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__②__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__③__,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中国人喜欢茶

②酒的热烈奔放

③中国主张“和而不同”

文档

《逍遥游》练习(含答案)

《逍遥游》练习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mínɡ)鲲(kūn)抟扶摇(tuán)坳堂(ào)B.夭阏(è)决起(jué)抢榆枋(qiānɡ)蓬蒿(hāo)C.斥(yàn)舂粮(chōnɡ)朝菌(zhāo)蟪蛄(gū)D.沮丧(jǔ)泠然(línɡ)恶乎待哉(wū)蜩(tiáo)解析:“决”读“xuè”。答案:B2.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小知不及大知②此小大之辩也③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④而御六气之辩⑤而彼且奚适也⑥而征一国者⑦北冥有鱼⑧而莫之夭阏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