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三边分别为a、b、c,其中ɑ=4,若b、c是关于x的方程x2﹣(2k+1)x+4(k﹣)=0的两个实数根,求△ABC的周长.
【答案】△ABC的周长为10.
【解析】
【分析】
分a为腰长及底边长两种情况考虑:当a=4为腰长时,将x=4代入原方程可求出k值,将k值代入原方程可求出底边长,再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求出△ABC的周长;当a=4为底边长时,由根的判别式△=0可求出k值,将其代入原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出b+c的值,由b+c=a可得出此种情况不存在.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当a=4为腰长时,将x=4代入原方程,得:
解得:
当时,原方程为x2﹣6x+8=0,
解得:x1=2,x2=4,
∴此时△ABC的周长为4+4+2=10;
当a=4为底长时,△=[﹣(2k+1)]2﹣4×1×4(k﹣)=(2k﹣3)2=0,
解得:k=,
∴b+c=2k+1=4.
∵b+c=4=a,
∴此时,边长为a,b,c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ABC的周长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a为腰长及底边长两种情况考虑是解题的关键.
2.已知关于的方程和,是否存在这样的值,使第一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差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方程的一整数根?若存在,请求出这样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存在,n=0.
【解析】
【分析】
在方程①中,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用含n的式子表示出两个实数根的差的平方,把方程②分解因式,建立方程求n,要注意n的值要使方程②的根是整数.
【详解】
若存在n满足题意.
设x1,x2是方程①的两个根,则x1+x2=2n,x1x2=,所以(x1-x2)2=4n2+3n+2,
由方程②得,(x+n-1)[x-2(n+1)]=0,
①若4n2+3n+2=-n+1,解得n=-,但1-n=不是整数,舍.
②若4n2+3n+2=2(n+2),解得n=0或n=-(舍),
综上所述,n=0.
3.解下列方程:
(1)2x2-4x-1=0(配方法);
(2)(x+1)2=6x+6.
【答案】(1)x1=1+,x2=1- (2) x1=-1,x2=5.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先移项,再加减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完成配方,再根据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即可;
(2)根据因式分解法,先移项,再提公因式即可把方程化为ab=0的形式,然后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1)由题可得,x2-2x=,∴x2-2x+1=.
∴(x-1)2=.
∴x-1=±=±.
∴x1=1+,x2=1-.
(2)由题可得,(x+1)2-6(x+1)=0,∴(x+1)(x+1-6)=0.
∴x+1=0或x+1-6=0.
∴x1=-1,x2=5.
4.已知两条线段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
(1)解方程求两条线段的长。
(2)若把较长的线段剪成两段,使其与另一段围成等腰三角形,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3)若把较长的线段剪成两段,使其与另一段围成直角三角形,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1)2和6;(2);(3)
【解析】
【分析】
(1)求解该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2)先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边,然后求面积即可;
(3)设分为两段分别是和,然后用勾股定理求出x,最后求面积即可.
【详解】
解:(1)由题意得,
即:或,
∴两条线段长为2和6;
(2)由题意,可知分两段为分别为3、3,则等腰三角形三边长为2,3,3,
由勾股定理得: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
∴此等腰三角形面积为=.
(3)设分为及两段
∴,
∴,
∴面积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山西特产专卖店销售核桃,其进价为每千克40元,按每千克60元出售,平均每天可售出100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2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可增加20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核桃要想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请回答:
(1)每千克核桃应降价多少元?
(2)在平均每天获利不变的情况下,为尽可能让利于顾客,赢得市场,该店应按原售价的几折出售?
【答案】(1)4元或6元;(2)九折.
【解析】
【详解】
解:(1)设每千克核桃应降价x元.
根据题意,得(60﹣x﹣40)(100+×20)=2240,
化简,得 x2﹣10x+24=0,解得x1=4,x2=6.
答:每千克核桃应降价4元或6元.
(2)由(1)可知每千克核桃可降价4元或6元.
∵要尽可能让利于顾客,∴每千克核桃应降价6元.
此时,售价为:60﹣6=54(元),.
答:该店应按原售价的九折出售.
6.解方程:(x2+x)2+(x2+x)=6.
【答案】x1=﹣2,x2=1
【解析】
【分析】
设x2+x=y,将原方程变形整理为y2+y﹣6=0,求得y的值,然后再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详解】
解:设x2+x=y,则原方程变形为y2+y﹣6=0,
解得y1=﹣3,y2=2.
①当y=2时,x2+x=2,即x2+x﹣2=0,
解得x1=﹣2,x2=1;
②当y=﹣3时,x2+x=﹣3,即x2+x+3=0,
∵△=12﹣4×1×3=1﹣12=﹣11<0,
∴此方程无解;
∴原方程的解为x1=﹣2,x2=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换元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设出元化简原方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不断走高,引起了民众与区的高度关注,当市场猪肉的平均价格每 千克达到一定的单价时,将投入储备猪肉以平抑猪肉价格.据统计:从今年年初至 11月 10 日,猪排骨价格不断走高,11 月 10 日比年初价格上涨了 75%.今年 11 月 10 日某市 民于 A 超市购买 5 千克猪排骨花费 350 元.
(1)A 超市 11 月排骨的进货价为年初排骨售价的倍,按 11 月 10 日价格出售,平均一天能销售出 100 千克,超市统计发现:若排骨的售价每千克下降 1 元,其日销售量就增加 20千克,超市为了实现销售排骨每天有 1000 元的利润,为了尽可能让顾客优惠应该将排骨的 售价定位为每千克多少元?
(2)11 月 11 日,区决定投入储备猪肉并规定排骨在 11 月 10 日售价的基础上下调 a%出售,A 超市按规定价出售一批储备排骨,该超市在非储备排骨的价格不变情况下,该天的两种猪排骨总销量比 11 月 10 日增加了 a%,且储备排骨的销量占总销量的,两种排骨销售的总金额比 11 月 10 日提高了a%,求 a 的值.
【答案】(1)售价为每千克65元;(2)a=35.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题意计算出11月10的售价和11月的进货价,设每千克降价x元,则每千克的利润为10-x元,日销量为100+20x 千克,根据销量×单利润=总利润列出方程求解,并根据为了尽可能让顾客优惠,对所得的解筛选;
(2)根据销售总金额=储备排骨销售单价×储备排骨销售数量+非储备排骨销售单价×非储备排骨销售数量,即可得出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正值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11月10日的售价为350÷5=70元/千克
年初的售价为:350÷5÷175%=40元/千克,
11月的进货价为: 元/千克
设每千克降价x元,则每千克的利润为70-60-x=10-x元,日销量为100+20x 千克
则,
解得,
因为为了尽可能让顾客优惠,所以降价5元,则售价为每千克65元.
(2)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舍去)
所以a=35.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中理清销售量随着单价的变化而变化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2)中在求解时有些难度,可先设令,解方程求出t后再求a的值.
8.阅读材料:各类方程的解法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把它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把它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求解分式方程,把它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各类方程的解法不尽相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数学思想--转化,把未知转化为已知。
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我们还可以解一些新的方程。例如,一元三次方程,可以通过因式分解把它转化为,解方程和,可得方程的解。
(1)问题:方程的解是,_____,_____。
(2)拓展:用“转化”思想求方程的解。
(3)应用:如图,已知矩形草坪ABCD的长,宽,小华把一根长为10m的绳子的一端固定在点B,沿草坪边沿BA,AD走到点P处,把长绳PB段拉直并固定在点P,然后沿草坪边沿PD、DC走到点C处,把长绳剩下的一段拉直,长绳的另一端恰好落在点C。求AP的长。
【答案】(1)2,-(2)1,3 ; (3)3m.
【解析】
【分析】
(1)因式分解多项式,然后得结论;
(2)两边平方,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验根即可;
(3)设AP的长为xm,根据勾股定理和BP+CP=10,可列出方程,由于方程含有根号,两边平方,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1)x3-x2-2x=0,
x(x2-x-2)=0,
x(x-2)(x+1)=0
所以x=0或x-2=0或x+1=0
∴x1=0,x2=2,x3=-1;
故答案为: 2,-1;
(2)
方程的两边平方,得4x-3=x2
即x2-4x+3=0
(x-3)(x-1)=0
∴x-3=0或x-1=0
∴x1=3,x2=1,
当x=3或1时,有意义,故是方程的解.
(3)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所以∠A=∠D=90°,AB=CD=4m,
设AP=xm,则PD=(6-x)m
因为BP+CP=10,BP=,CP= ,
所以=10-
两边平方,得16+(6-x)2=100-20+x2+16
整理,得3x+16=5,
两边平方并整理,得x2-6x+9=0
即(x-3)2=0
所以x=3.
经检验,x=3是方程的解.
答:AP的长为3m.
【点睛】
考查了转化的思想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无理方程是注意到验根.解决(3)时,根据勾股定理和绳长,列出方程是关键.
9.解方程:(x+1)(x-1)=2x.
【答案】x1=+,x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方程的特点,根据平方差公式化为一般式,然后可根据公式法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x+1)(x-1)=2x
x2-2x-1=0
∵a=1,b=-,c=-1
∴△=b2-4ac=8+4=12>0
∴x==±
∴x1=+,x2=-.
10.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2m+1)=0有实数根.
(1)求m的取值范围;
(2)如果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且2x1x2+x1+x2≥20,求m的取值范围.
【答案】(1)m≤4;(2)3≤m≤4.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6)2-4(2m+1)≥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2)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x1+x2=6,x1x2=2m+1,再利用2x1x2+x1+x2≥20得到2(2m+1)+6≥20,然后解不等式和利用(1)中的结论可确定满足条件的m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
(1)根据题意得△=(-6)2-4(2m+1)≥0,
解得m≤4;
(2)根据题意得x1+x2=6,x1x2=2m+1,
而2x1x2+x1+x2≥20,所以2(2m+1)+6≥20, 解得m≥3,
而m≤4,所以m的范围为3≤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