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悦(1982-),女,天津人,助理讲师,主要从事中文、新闻教学工作及中国古典文学、新闻采写领域研究工作。
21世纪新媒体———手机报分析研究
张 悦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42)
摘 要:作为21世纪的新兴媒体,手机报从2004年一面世就面临着巨大的争议和尴尬的地位。力图从手机
报目前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读者群反映、编辑瓶颈,以及样本分析等几大方面入手,对手机报的发展方向、栏目设置、尴尬地位做出相对全面的分析研究,并找到行之有效的突破之道。关键词:手机报;瓶颈;样本分析中图分类号:G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58(2009)04-115-05
The New M i d i a of 21Cen tury ———the Ana lysis Approach to I -News
Zhang Yue
(Beijing Polytechnic College,Beijing 100042,China )
Abstract:This article seeks ne w media –i -ne ws at the market envir on ment,and audience t o reflect,the current 2ly facing bottleneck,as well as analysis of several sa mp le as pects of i -ne ws,and reported a relatively comp rehen 2sive analysis t o study and t o find effective breakthr ough Road .Key words:i -ne ws;bottleneck;analysis of sa mp le
0引言
所谓手机报,是指以手机彩信为载体,向受众输送新闻、资讯的一种新型的无纸之报。其信息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及网络。这些信息经过一番整合编辑,成为适合在手机上观看的新闻,以彩信的形式发送到用户。
换言之,手机报就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它的实质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
不过真正的手机报纸应该是建立在3G 技术基础之上的。用户可以高速上网获取多媒体新闻信
息,真正做到看新闻、听新闻。随着3G 时代的来临,手机报纸流量、传输速度、多媒体等技术难题将得到解决。手机将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传统报纸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手机报纸方便快捷的优势将凸显出来。
1现阶段手机报读者调查反映
通过网上访查与对周边人士的访问,笔者看到,手机报虽然从2004年《中国妇女报》第一份彩信手机报问世至今已经4年有余,并且达到百种之多,但是大众对于手机报的接受程度并不高,甚至还比较低。受众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图片做的不够漂亮,缺乏吸引力。
第8卷 第4期2009年10月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 J I N G POLYTECHN I C COLLEGE
№14Vol .8
Oct .2009
(3)服务不佳,有的手机报目录与内容明显不符。手机报上显示有10页内容,但经常只接受到一条彩信。
(4)每天多了一个例行任务———删彩信。
(5)手机报是每天了解新闻的窗口,重要的或感兴趣的新闻还需上网查看详情。
(6)对于不看电视、不常上网的人较为实用。
2手机报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瓶颈
2.1手机报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手机报主要是将普通纸面媒体的文章、图片移植到WAP上显示,除此之外其他功能较弱。对于新兴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这样的移植实在是过于简单。目前手机报存在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
(1)几乎是报纸内容的拷贝、粘贴,没有任何二次加工;
(2)新闻图片处理粗糙,基本是web版的图片复制;
(3)所有版面的内容堆叠在一起,本来很小的手机屏幕乱糟糟一片,让用户根本无法很快找到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
(4)时效性不强,没有很好利用手机随身、随时、随地的特点,更像一个定时更新的杂志,而不是一个新媒体;
(5)某些彩信有捆绑销售嫌疑,发的内容不是最感兴趣的,更不是最重要的。
电信专家项立刚认为目前形式大同小异的各种手机报没有前途。每一种媒体形式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内容上与其他媒体有所不同,而不同的内容决定了不同媒体在运作模式上也各有差异,因此,不能把某种媒体的内容形式强加到另一种媒体上,强加的结果注定是以失败而告终。
手机具有以下一些特性:①屏幕小,一屏所能展示的信息量有限;②手机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媒体平台,它可以把人们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人们付出很低的时间成本就可以获取信息。
而反观现在的手机报,是将报纸的内容浓缩之后搬到手机上,这种内容对于手机用户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未来的手机作为一个媒体,它不是手机报纸的形态,也不是手机电视的形态,所谓新瓶必须装新酒,新的载体一定要承载新的内容才能取得成功。
在最初电视出现时,其内容就是广播加电影结合起来的一种媒体形式,电视内容也只有主持人坐着播报新闻和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电影,电视的内容并不吸引人。后来电视新闻逐渐增加了影像资料,之后开始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电视剧也取代了电影,电视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感染力,电视的活力才逐渐被激发出来,成为目前影响力最广的媒体形式。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创造出新的、适合电视媒体播放的内容的电视台才会有勃勃生机,事实也证明了这点。
2.3手机报面临的瓶颈
2.3.1内容缺乏创新性
现阶段手机报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报纸和网络的翻版,没有原创内容,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在强调内容为王的媒介产品竞争时代,内容同质化是手机报发展的死穴。受众在使用手机报纸时享受到了一定的便利和自主性,但求异、求新的需求心态最终会使人们厌倦不能带来新内容的手机报纸。
2.3.2总体受众资源丰富,但有效受众相对较少
有效受众是指目前的手机报纸的实际用户和潜在用户。主要是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对资讯高度敏感的人群。目前,我国消费水平有限,而手机报纸价格相对较高。彩信手机报的包月价在5元到25元不等,一年定价在240元左右。相比于传统报纸在价格上没有优势。
其次,目前支持彩信和WAP浏览的手机在手机用户中并不普及,拥有彩信手机的用户只占20%左右,这也了手机报纸的发展。例如《杭州日报》手机报免费体验阶段有10万多订户,而到收费期只剩下1万订户。
另一方面,手机报纸有效受众也不稳定。相对于那些低收入的人群,手机报纸的有效受众掌握多种信息资源的机会和渠道要多。那么,在占有大量信息资源的前提下,他们还会坚持长期选择手机报纸吗?无线上网的手提电脑和手机无线上网功能,会分流走这部分消费人群。能否将这些消费人群锁定的,也会影响到手机报纸的市场基础。
2.3.3技术不完善
目前,移动通讯还处在2G向3G的过渡阶段,许多技术不完善,如下载速度过慢,连接不够稳定等。当用户在手机与互联网中进行选择时,这是用户会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手机自身的设计也制约着手机报纸的发展。目前,能够收发多媒体短信的手机,一般一个屏幕只能显示100个左右的汉字,阅读起来十分麻烦。人们习惯于宽屏和浏览式阅读,而对狭窄视觉范围内的频繁翻页阅读,人们还需要适应过程。
611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8卷
手机报纸重庆就曾遭冷遇。面市半年多,订制人数只有1000户左右。而一部分用户虽然订制了该业务,却不怎么看。主要原因是阅读不习惯。
此外中国移动彩信的理论容量为50K,文字加图片,这中间的新闻信息含量到底有多大?图片只能是很小的图片几张而已。在这点上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
2.3.4盈利模式单一
从目前手机报纸的实践看,主要通过3种手段实现赢利: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如中国妇女报手机版用户,每月的包月费用为20元;二是对WAP 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如重庆联通对其手机报用户制定的最低价为5元看40分钟(600K )。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赢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
现阶段最主要的盈利主要靠前两种。这部分收入还需在服务商和报社之间分配。这对于手机报纸的长期发展显然是杯水车薪。浙江手机报发展到100万用户,对移动来说单纯靠彩信数据量,一个月的收入尚不及其他业务一天的收入
。没有足够的利
润空间,服务商和媒体是否还有兴趣开发手机报纸。
而对于手机广告来说,现阶段的发展也受诸多因素。用户是否愿意接受广告?广告的收发费用由谁承担?这些都将是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在媒介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不解决利润问题,手机报纸的发展将举步维艰。2.4受众需求逐步提高
中国手机报目前应用的模式一般为MMS 的彩信模式,相比于以前只能发70个文字新闻的S MS 信息模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手机报的新闻订阅份额在整体MMS 业务中所占的市场目前还很小。在中国移动增值服务年度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图1红色和蓝色是新闻订阅和杂志订阅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总共只占到了1/10的市场份额。而铃声下载的收入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占整个MMS 收入的63%。
个人认为在以后的几年中,各种特色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将会占据主流。这也给新闻手机报的个性化特色化内容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 2004~2005年SP 的MMS 分类业务市场份额情况
3手机报样本分析
3.1各报栏目
(1)《新闻早报》:天气早报导读、今日头条、要
闻聚焦、北京新闻、体坛快讯、文娱播报。(2)《新闻晚报》:天气晚报导读、今日聚焦、今日要闻、北京新闻、社会新闻、体坛快讯、文娱播报、开心驿站、新鲜事。
(3)《人民日报》:手机报新闻版、今日要闻、特别策划、文体盘点、环球、财经、房产、体育。
(4)《瑞丽手机报》:每期一个话题、当他失算时、当他失语时、当他失察时、当他失真时、当他失恋
时、当他失控时。
(5)《手机报电影爱好者》:封面人物、电影情报、无线影迷俱乐部话题互动、海外电影。3.2以新华社新闻早晚报为例进行分析
笔者选择3月29日新闻早报进行分析。在3月29日新闻早报中一共设置了天气、早报导读、今日头条、要闻聚焦(含国际新闻)、北京新闻、体坛快讯、文娱播报、有奖小调查8个栏目,共用图片3张。
在资料援引方面共涉及中新网、新华网、广州日报、CFP 、传媒I -NE W S 、新京报、中国日报、国
7
11第4期 张 悦:21世纪新媒体———手机报分析研究
3.2.1早报导读分析
导读共4条新闻标题,涉及美日朝鲜问题、地球日、广东罕见天气以及一条体育新闻。覆盖面比较综合,但是重点没有被突出。
头条不可避免是美日韩出动7艘军舰威慑朝鲜,标题还算惊爆,内容也尽可能简洁地突出焦点。可惜没有搭配图片。
二条是地球日熄灯一小时活动,配有水立方熄灯图片。
3.2.2要闻聚焦分析
要闻聚焦第一条新闻标题是“卫生部陈兰:防止漏报手足口病疫情”。个人认为标题需要改得更好,不能简单照搬新华社。
第2条新闻是陕西徐梗荣猝死事件,也是简单的复制新华网新闻加回顾事件,没有图片。
第3条是穗罕见天气异象。没有笔者最想要看到的图片,而是3种天气的图片,很大的遗憾。
第4条是南北分界标志。约110字左右,个人感觉此条新闻无大新闻点,仍然没有图片。
第5条世博会门票首日售出18万张,这条新闻完全可以至少做第3条,打出很大噱头。
第6条周小川货币观点,也应该提升到前面。
第7条是建设部对日前茅于轼提出廉租房应该没有厕所的建议的回应。这样的新闻完全可以做头条或者读者互动、评论。但是被列到了第7条的位置。
第开始涉及国际新闻,澳洲国防亲华被调查。
第9条美俄核裁军宣言。
3.2.3北京新闻分析
第10条奥地利禽兽父亲。
北京新闻第1条是清明节出游。
第2条是京太动车组票价确定。感觉这个定位第1条似乎更有需求。
3.2.4体育新闻分析
体育新闻首条是世界杯预赛欧洲,这条做的非常好。
第2条有关贝克汉母的。
第3条是中超的。
第4条跳水。配图片感觉体育新闻的摘选比其他新闻要好,焦点更集中,火力更猛。
文娱播报头条是关于吴宇森的,2条是汤唯拒演邦女郎,应该说第2条比第1条有新闻眼。此次没有照片。
最后还有一个有奖小调查。新闻早晚报想摸清楚到底手机报的受众是什么样的群体。
3.3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细化到栏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新闻早晚报目前是定位综合性新闻信息播报的手机报;
(2)对于读者群的划分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以前新闻报单纯就是新闻的编辑,现在为了增加灵活性和亲民化,又先后添加了健康知识、笑话、猜谜等等。但是整体效果差强人意。感觉上有些凌乱,比较像大杂烩;
(3)新闻甄选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普遍上没有自己的主线,全凭当日新闻来决定;
(4)图片太少,太小;
(5)要闻聚焦栏目里面新闻条数过多,还可细分;
(6)几乎完全的复制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闻,内容同质化;
(7)内容全面,但重点不突出。
4关于手机报定位的一点想法
4.1新闻编辑需要个性化
关于手机报的发展,有一个前景就是新闻编辑真的非常个性化:
(1)就备受关注的丹凤中学19岁高中生徐梗荣猝死一事,丹凤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徐梗荣的尸检报告,法医鉴定结论为:徐梗荣系原发性心肌病,由于外伤、疲劳等原因引发心跳骤停死亡。
(2)3月29日是农历三月三,河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只是个开头,接下来,全国各地还有形形色色的祭祖活动:陕西黄陵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河南淮阳公祭伏羲大典、河南南阳祭祀盘古大典、浙江绍兴祭禹大典、河南鹿邑老子祭祀大典、湖北竹山女娲祭祀大典、湖北随州炎帝神农文化节等等。
将以上两条新闻做成对比性新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样编辑会不会既有新闻性,同时又比较有特点一些呢?
4.2图片新闻也需要个性化
图片新闻也需要个性化,不能简单的只是新闻的配图。
比如下面这一则:海南水库溃坝两汽车被冲走。
811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8卷图2 海南水库溃坝两汽车被冲走
笔者认为最妙的应该是图片的注解了,编辑的新闻观点不言而喻,像这种一句话编辑才是手机报特色化个性化真正需要的。
4.3栏目建议应具特色
还有一种有特色的方式,就像凤凰卫视的手机报一样。比如凤凰军事评论,凤凰时政评论那样的定制手机短信。
凤凰手机报的内容相对简洁,不会面面俱到,但是社会中产阶层普遍关注的政治、军事、财经、科技、股票,全部都有,还添加了特色的历史、直播等栏目。
从这些方面去思考手机报的栏目建设,个人认为也是一种很好的特色化方向。
不要用所谓的头条、要闻来区分新闻,而可以尝试细化分类,用股票、马球等细分读者群,这样效果或许会更好。4.4做好用户群分析
正如项立刚所说开发针对用户群,学生、农民和士兵这3类人应该是手机报或者以后的3G手机的主力用户。
因为相对而言,这类群体最封闭,也不具备随时上网的网络条件,所以作为新媒体的手机报可以先从这3个群体入手,了解他们的兴趣、要求,开发适合他们阅读的手机报,形成忠实的客户群。
参考文献
[1]张燕妮.手机报纸研究[D].广西大学传媒类硕士论文,
2008.
[2]李东平.手机媒体现状及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传媒类
硕士论文,2007.
[3]汪玲.手机报纸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初探[D].四川大学
传媒类硕士论文,2008.
[4]陈飞.手机报研究[D].暨南大学传媒类硕士论文,2007.
[5]江南.中国手机报的传播学解读[D].大连理工大学传媒
类硕士论文,2008.
[6]段艳强.手机媒体经营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传媒
类硕士论文,2008.
[7]钟家斌.首都大学生手机报认知使用行为分析[D].中国
传媒大学媒类硕士论文,2008.
[8]宋凯.手机报纸发展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类硕士
论文,2008.
[9]项立刚.第五媒体———手机媒体的未来[E B/OL].2007
-09-06.[2009-04-10].htt p://bl og.c114.net/ht m l/ 54/181354-14468.ht m l.
(责任编辑:吕丰刀女莲)
911
第4期 张 悦:21世纪新媒体———手机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