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娟,秦尧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410081)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党和中国人民在、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优秀文化,是性与先进性、科学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创新化、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的统一,具有印证历史、传承文明、开发利用和政治教育等多重价值。新时代下更要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通过脉络、传播手段、科学开发、融入教学和文艺精品等手段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关键词:红色文化;社会价值;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9)05-0059-03
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马克思曾说过:“色彩是反映一个民族性格最直观的方式”,中国人的“红色情结”是与生俱来的。从远古时代对火的崇拜,到辟邪保平安的美好愿望;从封建王朝表示权威,到当今代表果敢和光荣,中华民族早已与“红色”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代表。党的以来,总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并在重温红色记忆、追逐红色足迹和领悟红色精神中以身作则,“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象征和集中体现,必须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弘扬.“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一、红色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分析
狭义的中国红色文化应当包括中国党在、建设和改革时期创造的先进文化,包括人、物、事、魂等四个部分,贯穿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其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与必然性。
(一)揭示时代演进的文明形态与重要遗产
红色文化萌芽、形成和发展贯穿了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全过程,见证了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也见证了中国党创造新中国的艰难探索和不懈斗争,可以说,一部红色文化史就是…部中国人民反抗压迫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中国党为广大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见证了“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如果没有中国党挑起历史的重任、没有1921年红船上的“一大”、没有井冈山根据地建设、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没有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平等和自由。红色文化还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为核心的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旗帜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提高,这些都与中国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息息相关。因此,红色文化是印证中国历史的文化形态与重要遗产,具有重大的传承价值与意义。
(二)迎合中华民族的情感期盼与灵魂寄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但精神需求、精神文化生活未必也得到了提升。很长一段时间内,充斥媒体的言情剧、武侠剧、宫廷剧等并未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继而开始转向红色文化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和生命真谛,红色小说、红色电影、红色歌曲满足了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
红色文化还迎合了中华民族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召唤。全球化趋势使得西方价值观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考方式和行为特点,人们不禁深思:“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红色文化正是中国人民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集中体现,唤醒了人们的内心情结,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国际上有中国特色的独特风景。
(三)社会和谐稳定的文化支撑和思想保证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
收稿日期:2019-04-10
作者简介:冯丽娟(1995—),女,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秦尧(1995—),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I 59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年第5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5,2019
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而这些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教育功能,是实现公民道德工程、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工具。首先,对于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红色文化史展示了中国人民勇敢不屈的斗争史,这正是源于心中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世界的憧憬,更源于对社会主义和主义的坚定信仰。其次,对于高尚道德的教化功能。红色文化以“红色精神”为魂,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提升政治思想觉悟,自觉地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再次,对于健康情感的陶冶功能。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主义奋斗终身”,传递着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对于在新时期培育个人爱国情怀、道德风尚、行为习惯和良好社会风气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最后,对于创新素质的锻造功能。红色文化对于创新素质的养成主要体现在价值引导、思想启迪和示范教育等方面,红色文化就是形成于中国党和中国人民改革创新社会实际的伟大实践,创造出凝聚时代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新型文化。
(四)激励中国人民的遗传基因与动力源泉
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个人、社会、民族和国家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红色文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争取和自由、为理想和信仰而斗争。前辈感天动地的情怀与事迹、遗址、旧物展现的场景、重大历史事件带来的转折和红色精神的流传,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的最好题材,永远是激励中华儿女前进的动力源泉。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织,意识形态领域多变性增强,主流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唱响主旋律,引领多样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想,从而为“五位一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和“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强劲的思想保证。而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既吸收了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又结合时代要求进行了创新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与能量,是民族文化中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激励着中华儿女继续前进。
(五)提升文化实力的客观要求和有力手段
红色文化一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规范教育;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现在越来越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因素,国家软实力也体现着国家的发展状况。当今,我国硬实力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软实力与硬实力并没有同步提升,成为影响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阻力因素。在国际上,我国的孔子文化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青睐和广泛认同,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伟大实践孕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并走出国门,起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民族气节、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丰富的精神信仰资源,无论是战争年代的“胸怀理想、坚定信念”的井冈山精神,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为国分忧、忘我拼搏”的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雷锋精神,都是具有强大号召力和感召力的文化资源,可以鼓舞人心、提升斗志,共同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筑牢思想根基。
二、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的路径探究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情怀和爱国底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仍然具有巨大的引导教育价值、言行规范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一)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勾勒脉络
红色文化有自身的形成、发展逻辑,精神源头可追溯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与五四运动、十月后马克思主义传入相融合,与新民主主义相伴相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与时代条件和背景相结合,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红色文化与中国、建设的实践始终紧紧相连,是一部中华民族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富国强民的史和奋斗史。然而,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歪曲历史、抹黑英雄和否定中国党的伟大功绩,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极大破坏。我们应当看到历史虚无主义造成的巨大破坏,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维护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成果,正面宣传英雄、事迹与精神,以清晰的脉络引导、感染和教育人民,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二)创新传播手段扩大红色文化影响
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国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建设实践,张扬了信仰、热情和奋斗精神,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了主旋律,它的继承和弘扬离不开传播方式的更新。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到来,微媒体的兴起为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影响扩大带来了机会,红色文化的宣传不再局限于原来的纸质传播,而转为与技术融合的“微传播”。“微时代”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必须创新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以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传统的红色文化宣传都是通过博物馆、教科书、旧址等载体,并且都是单面平面展示传授、“你讲我听”的模式,难以生动地重现历史场景,唤醒共鸣。互联网时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年第5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5,2019
代下,这些都可以改编为短视频,让参观者“扫一扫”就能详细地了解历史,唤醒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还可以与VR技术、3D动画模拟、全息投影技术等进行融合,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现代感和感召力。
(三)实现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相融合
将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也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红色文化的性质和丰富内涵天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并且在高校和中小学教育中都可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彰显了教育价值的本质体现。红色文化可以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红色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先烈坚守信仰与理想,演绎着一个个曲折动人的爱国传奇故事,这些都是引领和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手段。在具体教学中,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学习好历史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要对红色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和研讨,深刻感受文化;二要做到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调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三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红色文化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表现的方式和内涵都有所不同,要结合时代特点,讲好当代的红色文化故事。
(四)打造文艺精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总在看望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文艺作品在宣传红色文化、推动文化发展、提升国家实力中就发挥着培根铸魂的作用。中国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诗。红色文艺作品的责任就是讲好红色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在红色文艺创作中,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红色文艺作品的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红色事迹、红色精神,创造出一批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近年来,也出现了《战狼1》《红海行动》《战狼2》等获得广泛好评的精品力作,并走出国门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声音,但这样的作品还不够多,接下来还应该继续提升红色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发展。
(五)科学开发厚植市场经济文化根基
中国红色文化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资源,还具有重大的经济开发价值,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红色文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不仅在特定的时代发挥着引领思想、规范言行的作用,还有利于构建诚信经营、奉献社会、艰苦奋斗的经济文化氛围,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红色文化的经济开发价值也应该得到重视,文化产业早已成为经济结构中新的增长点,而红色文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普通文化具有更大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科学开发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也有利于转变为经济资源,带来经济效益。近年来,有很多老区将红色文化和旅游相结合,将教育引导融入文化娱乐和观光旅游中,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三、结语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哄,是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和目标。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伟大、建设实践中创造的,并不断结合时代条件创新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要不断地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融入青少年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中,科学开发红色文化的经济潜力,更要打造出一批文艺精品走出国门,传播中国声音,提升国际话语权,还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为我所用,这样才能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厚实的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丘石]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