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有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2:21:03
文档

有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研究

有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研究 研究方案                        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    执笔:王 军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一、选题1、课题研究现状述评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将使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高中数学作业存
推荐度:
导读有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研究 研究方案                        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    执笔:王 军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一、选题1、课题研究现状述评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将使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高中数学作业存
有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研究

 研 究 方 案

                         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     执笔:王  军

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

一、选题

1、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将使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

目前,高中数学作业存在最大的误区是教师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于是布置作业时也是本着教师的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及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做得是同样的作业。使得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

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地做,早上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那么怎样使得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面对当今令人担忧的教育现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和锻炼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改变了以往作业的形式,实行分层分层作业模式。

2、选题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二、内容

1、课题研究的视角

主要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与作业、学生与作业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2、研究的目的

(1)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2)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分层作业的模式。

(3)通过好、中生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

(4)通过对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地补差、防差,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素质教育要求。

(5)通过作业的有效教改实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3、研究方法

(1)调查法: 用书面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召开有关学生座谈会进行调查。

(2)行动研究法: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作业分层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反应。

(3)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后的成果。

4、研究内容的具体化

⑴ 学生完成作业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⑵ 教师布置作业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⑶ 影响学生作业有效因素的调查分析。

⑷ 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标准研究。

    ⑸ 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策略。

    ⑹ 个别不做数学作业学生、个别抄袭数学作业学生、个别做作业无中间推理计算过程的学生的个案研究;

    ⑺ 促进数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⑻ 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1) 本课题的研究,是实施课程标准的需要,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课题的运作提供了契机。数学课程标准为我们描绘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在课标中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作业没有实效,那怎么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2)通过探索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获得数学是人类社会中极为普遍的活动”,经过做作业“学生要相信自己有做数学的能力,而不是害怕或厌恶数学”,“有充分的信心去有效地使用已具有的数学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实践意义

① 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把握知识能力的需要。

② 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教师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③ 本课题的研究,是教师减负,学生减负的需要。

④ 本校有责任和义务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于研究中的有行成果,有着广泛推广、验证的条件和机会。

四、研究的对象

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十七个班共738名学生。

五、研究过程

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为研究的全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前期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9月  学习有关理论,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9年3月  实施课题研究,开展数学作业分层布置实践活动,不断总结,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教学程序。

总结评估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  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撰写论文、结题报告,进行评审鉴定,成果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步骤

⑴ 准备阶段(2006.10-2006.12),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修改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⑵ 研究阶段(2007.1-2009.2)

 根据“实施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各子课题负责人实施子课题研究。总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研究分析会,每学期写一次阶段研究报告。

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

2007.1-2007.2  举行开题仪式,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请专家或有经验的研究人员开讲座。

2007.3-2007.8  设计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调查了解目前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现状,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以便制订出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并撰写调查报告。

2007.9-2007.12  实施子课题:“初中数学作业有效的标准”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研究出可行的作业有效标准,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2008.1-2008.3 实施子课题“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通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研讨探究,如何精选作业,精选作业的方法与策略,与全校数学教师一起实施、验证、总结。

2008.4-2008.7  实施子课题“促进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研究,并进行个案研究,对不做作业、抄袭作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探索出促进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撰写调查报告。

2008.8-2008.9  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后期调查,前后对比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2008.10-2008.12  实施“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班级实验,一齐研究讨论,探索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2009.1-2009.2  总结促进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并进行问卷调查、反馈、试验,形成较系统的作业有效性的指导方法,并撰写调查报告、论文。

⑶ 总结阶段:2009.3-2009.7  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整理、归

纳、总结、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做好结题前的准备工作。

七、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

主持人王军曾参与省级《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2、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增强本组老师的教科研意识,进一步提高教科研能力,营造了教科研的氛围。全组老师围绕这一课题的展开研究,使集体备课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的立足点,使团队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利用对学生作业研究为载体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3)开发出具有代表性的有效性的作业设计。

(4)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课题组成员中蔡永青、王志伟等同志都参加过课题研究,再有本组有浓郁的教科研气氛,教师有着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以高中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纲要,一定可完成这一课题的研究。

4、资料设备

计算机、网络、图书馆、资料、调查统计等

5、科研手段等

1、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收集相关素材。

2、调查法。分别调查研究前后,学生的素质状况。

3、调查统计对照法。有计划、有目的的在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进行对照实施。

4、对比法。对比新旧教材的差异和要求,获得研究方向和总体目标。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在分层作业的探索中,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了每一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师生心情皆愉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九、研究基础

《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谈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有关高中阶段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理论

《素质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档

有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研究

有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研究 研究方案                        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    执笔:王 军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一、选题1、课题研究现状述评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将使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高中数学作业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