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事迹材料
**就业工作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着眼大局,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方针,继续实施“一把手”工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工作任务,使得**的2009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95%,考研率达14%,2010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7%,考研率达到25.3%,就业率、考研率均位居全校前列。现将**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完善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1、为了更好的加强对外语系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院长和院副组长,系主任、班级指导老师、毕业班辅导员以及主要学生干部为成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全程指导和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院长和充分利用假期走访用人单位,开拓我院学生就业市场,同时发动全院教职工充分利用各自的人际关系资源,全员参与、
2、制定详细的就业工作方案,分工明细,责任到人,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就业情况及思想变化,组织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议近10次,分专业召开2次,开展就业动员会2次,并邀请就业办领导、企业老总、成功校友等为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和动员。
3、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资源出发,根据地方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出了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充分调动一切教育教学手段,对课程体系、专业方向、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整体优化设计。
二、工作思路及措施
1、调查摸底,系统分析,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
毕业生就业工作光靠开大会动员、空喊号子是起不到实际作用的,必须深入学生中,真正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情感交流,然后再有针对性的、逐人的做思想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巨大,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我们深入的在毕业生群体当中开展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帮助毕业生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栏”、“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引导毕业生既要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也要克服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消极的思想,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面对现实,主动出击。
2、结合我院专业实际,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我们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心放在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毕业生,立足专业本身,找准定位,突出专业特色,切实解决所学知识与毕业后所从事行业需求接轨的问题。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学人才的需要,加强与外贸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大力提高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我们还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了解就业、提高求职技巧。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如家庭困难学生,女生等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实行重点帮扶。
同时我们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求职技能并注重提升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尽管求职技能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但对大学生而言,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技能就是“”:一会写自荐书信,写出的自荐书信能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能引起阅读者的重视等;二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的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哪些该说、详说,哪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而抗干扰能力当中,最重要的有两项:一是能够较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防止受骗上当;二是能够捕捉最佳决策时机,防止因脚踏两只、三只船等丧失最佳机遇。
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举办商务礼仪大赛、英语演讲比比赛、外文歌手大赛、外文心理剧大赛、毕业生简历制作大赛、毕业生模拟招聘会、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毕业生党员就业意识专题教育等活动,为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的平台,充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我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扩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理念
由于主客观条件,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有限。毕业班辅导员动员、组织学生收集就业供求信息。在这方面,我们主要从一下四个方面采取着手:一是发动应届毕业生在社会实践中开展调查研究,然后集中讨论;二是发挥学生对网络信息搜索能力强的优势,收集相关的招聘信息,建立应届毕业生就业群,及时在QQ群上共享就业信息和发布面试通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拓宽就业领域。并且通过网上投递简历的形式,鼓励毕业生远程就业;三是利用校友和其他社会资源,不断与他们以及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掌握用人信息,为学生铺就就业之路;四是指导学生留意学校就业网站及其他兄弟院校发布的相关行业资讯与各种电力人才招聘活动的信息。
4、分流就业压力,动员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
提高毕业生升学和考取公务员的比率是提高初次就业率的重要措施之一,面对一些用人单位少、需求量小的专业,考取研究生和公务员无疑又是毕业生的一条出路。我们一方面鼓励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学习本专业以外的其他技能;另一方面动员应届毕业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鼓励参加升学考试的形式参加考研辅导,促进升学率提高。在这两项措施的实施下我院2009届及2010届毕业生的考研率和考取公务员的比率屡创新高。
5、就业工作坚持长线管理,工作方针保持连贯
可以说,我们现在就业工作中所坚持的方针,以及使用的办法,虽有创新,但是其基础还是来源于学校有关部门一贯坚持的工作方针和工作作风。学校领导对于就业工作一贯的重视,特别是在就业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注重实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对我们的就业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长期的指导意义。招生就业处坚持长远的目光,制定了连贯的就业工作的计划和方针,贯穿于多年以来的就业工作中。学校相对稳定的就业工作的和方针,对**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在工作中也力图长线管理,对于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向他们介绍就业工作,使他们能够在进入毕业年级后迅速进入状态。对于用人单位,我们坚持无论今年是否有用人计划,都要常年与他们联络感情,经常通过Email等形式与他们保持联系。这些长期的行动相对于短期的行为来讲,更能够得到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支持和认可,保证了我院就业工作的长期稳定,将经济波动、行业调整等短期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6、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为更好的为毕业生排忧解难,我们强化服务育人理念,建立校内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并挑选优秀毕业生成立年级就业信息小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的传、帮、带作用。深入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意向;同时在每栋宿舍楼底下,设立就业信息服务专栏,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组织辅导员深入招聘会现场,了解用人需求,对符合条件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在开展就业工作的同时,我认真完成毕业生生源信息核对、毕业生档案整理等工作,及时上报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证明函等材料。宣传毕业生进基层工作(选调生等),认真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和安全教育,确保毕业生在校期间无违纪现象,安全离校。
三、工作成效
在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期间,我们认真组织学生参加院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宣讲会、双选会。同时,引导毕业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教育183次,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20余场,和各专业毕业生交流探讨用人单位应聘的方法、技巧等问题。在多年的毕业班就业工作中,我院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最终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7%。
就业质量也同步提高,大部分学生签往广东、上海等发达沿海城市。在动员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中,通过努力,毕业生有30余名同学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录取,大大提高了毕业班的初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也有一部分毕业生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响应国家号召签往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