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卷(选择题 共46分)
注意事项:
1.作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并将考试号和考试科目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第一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提供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
B.物体受的力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
C.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
D.物体在地球上的惯性比在月球上大
2、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A.:1 B.1: C.2:1 D.4:1
3、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面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如果物体在运动,那么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力不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关于分力和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力和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两个分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一分力
D.合力随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置于水平地面上,木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所受地面给它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
A.F B.Fcosθ
C.Fsinθ D.μMg
6、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通常采用的是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
B.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使用三孔插座,是为了节约用电
C.在家庭电路中,已有两盏灯正常发光,若再打开电视,则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
D.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这样可以防止断电
7、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 D.加速度逐渐变小,速度就逐渐变小
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B.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一个挂在绳子上的物体,它所受到的重力就是物体对悬绳的拉力
D.物体从赤道移到北极,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保持不变
9、电梯门不会夹伤人的手,是因为电梯门安装的传感器为
A.温度传感器 B.红外线传感器
C.压力传感器 D.生物传感器
10、如图所示,篮球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与竖直墙面相靠,且处于静止状态,则篮球的受力情况是
A.受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墙面的弹力
B.受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墙面的静摩擦力
C.受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
D.受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
1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为
A.伽利略 B.笛卡儿 C.牛顿 D. 法拉第
12、已知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3,所受合外力之比为2∶1,则A、B的加速度之比为
A.5∶6 B.6∶5 C.3∶10 D.10∶3
13、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互相平衡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的,因此不可能相互平衡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可能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14、在光滑水平面上推物块和在粗糙水平面上推物块相比较,如果所用的水平推力相同,物块在推力作用下通过的位移相同,则推力对物块所做的功
A.一样大 B.在光滑水平面上推力所做的功较多
C.在粗糙水平面上推力所做的功较多 D.要由物块通过这段位移的时间决定
15、在下列几种运动中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是
A.雨点匀速下落 B.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
C.汽车刹车时的运动 D.物体在竖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
16、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80kW,它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m/s,那么汽车在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
A.8000N B.4000N C.2500N D.1600N
17、如图所示,在垂直于纸面的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线圈abcd,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O1O2是线圈的对称轴,应使线圈怎样运动才能使其产生感生电流?
A.向左或向右平动
B.向上或向下平动
C.绕O1O2转动
D.平行于纸面向里运动
18、两个质量相等的质点相距r,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若它们的质量都加倍,距离保持r不变,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变为
A.4F B.2F C.F D. F/2
19、如图所示,斜面倾角θ=30°,高h=2m,重G=10N的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底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是20J
B.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40J
C.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20J
D.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40J
20、关于运动的合成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位移为分运动位移的矢量和
B.合运动的速度为分运动速度的矢量和
C.合运动的时间为分运动的时间之和
D.合运动的方向就是物体实际运动方向
21、根据电磁场理论及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表达式v=λ f,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电磁波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就越大
B.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传播速度就越大
C.电磁波发射的能量越大,传播速度就越大
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3.0×108m/s
2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突然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恒力作用,此后物体运动为
A.继续做直线运动 B.一定做曲线运动
C.可能做圆周运动 D.运动形式不能确定
23、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半径越大,速率就越小 B、半径越大,速率就越大
C、半径越大,周期就越小 D、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就越大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注意事项:
1.请将学校、班级、座位号、姓名用黑色签字笔在二卷答题纸密封线内指定位置填写清楚。
2.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二卷答题纸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24、面积为2.5×10-2 m2的单匝矩形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为4.0×10-2 T的匀强磁场中,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 ▲ wb,若在0.01s 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为零,则此过程线圈内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 V.
2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需要用秒表测重锤下落时间
B.应选择密度大一些的重锤
C.应选择密度小一些的重锤
D.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2)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3cm,70.18cm,77.80cm,85.78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 ▲ J,动能增加量等于 ▲ J(取三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9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6、(8分)一小物块以v0=15m/s的速度从h=20m的高度水平抛出,取g=10m/s2,求小物块平抛运动的时间和水平距离.
27、(9分)汽车以v=的速度通过某凸形桥的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是车重的一半,取g=10m/s2,则桥面的曲率半径为多少?汽车在凸形桥的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多大?
28、(10分)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60kg,以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s=35m,取g=10m/s2,求滑雪人下滑的加速度和受到的阻力大小.
29、(12分)一列横波在x轴线上传播着,在t1=0和t2=0.005秒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读出波的振幅和波长.
(2)设周期大于(t2-t1),如果波向右传播,波速多大?如果波向左传播,波速又是多大?
(3)设周期小于(t2-t1)并且波速为6000米/秒,求波的传播方向..
德阳市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卷参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C 2、A 3、D 4、B 5、B 6、A 7、B 8、A 9、C 10、D
11、C 12、B 13、B 14、A 15、B 16、B 17、C 18、A 19、C
20、C 21、D 22、B 23、A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 15分)
24、1.0×10-3 ,0.10 25、(1)BD (2)7.62, 7.61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9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的单位)
26、(8分)解:平抛时间t = =2s (4分)
水平距离 x = v0t = 30m (4分)
27、(9分)解:汽车以v=的速度通过某凸形桥的最高点时,受到重力和桥面的支持力作用,由向心力公式可知mg-=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r = 45m (2分)
汽车在桥最高点时角速度 ω= v / r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ω=0.33 rad/s (3分)
28、(10分)解:由于s = v0t + (3分)
代入数据解得 a = 2m/s2 (2分)
滑雪人在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山坡面的支持力和阻力f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mg sinθ- f = ma (3分)
代入数据解得 f = 180N (2分)
29、(12分)(1)振幅=0.2米.波长=8米. (3分)
(2)当(t2-t1)小于一个周期时,波的传播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如果波向右传播,则传播距离由图上可看出为2米.由此得
(3分)
如果波向左传播,由图可知传播距离为6米,由此得
(3分)
(3)波的传播距离为6000米/秒×0.005秒=30米.比三个波长多出6米.由图可知波是向左传播的.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