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高血压是社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已达1.6亿,世界患高血压的总人数则高达10亿。高血压在我国乃至全球都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在各种心血管病中患病率最高。
高血压可分为:
①原发性高血压:
原因不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占高血压中的95%以上;
②继发性高血压:
有明确而的病因,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在高血压中不足5%。7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由肾脏疾病引起。
1.肾实质病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青少年,有急性起病链球菌感染史,有发热、血尿、浮肿史,鉴别并不困难。慢性肾小球肾炎与原发性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者不易区别,但反复浮肿史、明显贫血、血浆蛋白低、蛋白尿出现早而血压升高相对轻、眼底病变不明显有利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糖尿病肾病,无论是1型或2型,均可发生肾损害而有高血压,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为主要的病理改变,早期肾功能正常,仅有微量白蛋白尿,血压也可能正常;病情发展,出现明显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时血压升高。
2.肾动脉狭窄
可为单侧或双侧性。病变性质可为先天性、炎症性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后者见于老年人,前两者主要见于青少年。反进展迅速的高血压或高血压突然加重,呈恶性高血压表现,药物治疗无效,均应怀疑本症。本症多有舒张压中、重度升高,体检时可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处闻及血管杂音。大剂量断层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有助于诊断,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3.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等嗜铬细胞肿瘤可间歇或持续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升高。反血压波动明显,阵发性血压增高伴心动过速、头痛、出汗、苍白症状,对一般降压药物无效,或高血压伴血糖升高、代谢亢进等表现者均应怀疑及本病。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本症系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临床上以长期高血压伴顽固的低血钾为特征,可有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烦渴、多尿等。血压多为轻、中度增高。实验室检查有低血钾、高血钠、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性降低、尿醛固酮排泄增多等。螺内酯(安体疏通)试验阳性具有诊断价值。超声、放射性核素、此可作定位诊断。
5.库欣综合征
系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糖皮质激素过多所致。除高血压外,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血糖增高等特征,诊断一般并不困难。
6.主动脉缩窄
多数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少数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所引起。特点为上肢血压增高而下肢血压不高或降低,呈甚至血压高于下肢的反常现象。在肩胛间区、胸骨旁、腋部可有侧支循环动脉的搏动和杂音或腹部听诊有血管杂音。胸部X线摄影可显示肋骨受侧支动脉侵蚀引起的切迹。
高血压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
18周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如果连续三次不在同一天测量血压都超过正常标准,就可确定患高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类 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注:如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不在同一级别,则就高不就低
高血压分期:
1979年我国修订的高血压病临床分期标准,按临床表现,将高血压病分成三期。
第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
第二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大;②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③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第三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②左心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神经乳头水肿。
从上述分期可见,第一期尚无器官的损伤,第二期已有器官损伤,但其功能尚可代偿,而第三期则损伤的器官功能已经失代偿。
高血压病的主要危害及后果
1、一旦患病很难治愈,将终生接受治疗,并伴有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肾衰等严重并发症,会致死致残。
2、高血压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慢性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和持续性或骤然性血管高压。高血压既是动粥的原因之一,又可加速这一过程。
3、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4、50%~70%的冠心病患者伴有高血压
◆对脑:导致脑动脉硬化,易使脑部的细小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中风(脑卒中)
◆对心:导致心脏负担变大,易引起左室肥厚,扩大,衰竭。加速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及狭窄,易导致心绞痛,严重时将导致心肌梗塞,危害生命
◆对肾:可导致肾动脉硬化而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流,易引起肾萎缩,肾机能不全,尿毒症等。
◆对眼:导致眼动脉硬化,出血。
二、流行特点和危险因素
我国的高血压具有以下流行特点:
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全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959年到1979年的20年间患病率上升了51%;1979到1991年的12年患病率上升了54%。
②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自东北向西南递减,但近年农村高血压患病率快速上升,“城乡差别”明显减弱;
③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集中于老年人口。但近年来年轻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趋势比老年人更明显,具有年轻化趋势。体力劳动者患病率低于脑力劳动者。
三、高血压病的行为危险因素
1、不合理的膳食 不同的食物,对血压产生不同的影响,摄入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过多的饱和脂肪酸,高盐饮食都可以使血压升高;研究表明部分个体中存在着盐敏感基因,盐敏感人群食盐摄入,降压效果明显。WHO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为不超过5克。
2、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病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正常者要高2—3倍,对于一些肥胖和超重的人,减肥可降低血压。
常用的肥胖判定标准有:
①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的平方)
22-23者为正常;≥24者为超重;≥27者为肥胖。
②腰围/臀围之比:男≥0.9;女≥0.85者为向心性肥胖。
③理想体重估计值(kg)=(身高cm-105):>10%为超重;>20%为肥胖。
3、吸烟 吸烟可在短期内使血压急剧升高。高血压患者大量吸烟,心脏病及因心脏病致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吸烟与不吸烟人群比较,脑卒中发病危险性增加90%,冠心病发病危险性增加2.2倍。
4、饮酒 饮酒量与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呈直线关系,重度饮酒者或每日饮酒者比少饮酒者或不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高1.5—2倍,减少饮酒量可以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5、精神紧张 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都能成为紧张刺激,紧张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头部和肌肉血液供应增加、内脏血液供应减少,若过于强烈持久或反复发作,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改变。
6、缺乏运动 久坐生活方式者与同龄对照者相比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20%—50%。规律和至少中等强度的需氧体育运动,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益处。
7、从医行为不良 不能遵照医嘱坚持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行为称为从医行为不良。高血压病相关的不良从医行为包括:①不定期测量血压;②出现病情变化不及时就医;③不能严格按医嘱坚持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8、家族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父母均患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双亲血压均正常,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因此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要特别注意预防。
9、其他
(1)微量元素:钾、钙、镁摄入不足 ;锌/锂比值低;血铅高;
(2)口服避孕药: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不服药者的2.59倍
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干预中可以有所作为的部分,也称行为因素,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吸烟、酗酒、肥胖、缺少运动、心理压力、从医行为不良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
四、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针对一般人群;二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三级预防针对病人。
1、原级预防:是在青少年中开展高血压的预防,比如控制儿童肥胖等;
2、一级预防:是指已经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人员的预防,其主要措施是:倡导合理的饮食机构,减肥、高盐饮食和高脂饮食,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坚持有氧运动,缓解心理压力等;
3、二级预防:是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延缓疾病发展。
高危人群确定标准:
●具有以下一项及以上的危险因素,即可视为高危人群:
①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mmHg之间;
②超过标准体重20%者,包括少年儿童;
③有高血压病家族史;
④每天食盐量超过10克以上者;
⑤经常饮高度白酒,每天100克以上者;
⑥吸烟者,特别是每天吸20支以上,超过一年者;
⑦经常接触噪声、情绪不稳定者;
⑧连续口服避孕药物一年以上者;
⑨缺乏运动者。
二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定期的健康体检;“50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等制度的建立;全人群普查。对筛选出的高血压病人及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的治疗,包括一些积极的非药物治疗和宣传教育。
4、三级预防:是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随访,同时加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通过培训、咨询、指导和健康教育等方式,促进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技能和信念的提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五、高血压病的健康促进规划
规划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包括教育目标、行为目标和规划目标。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应特别强调的领导,社区群众的参与,这是高血压病防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单靠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难以奏效的。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规划的具体内容和评价程序见14-1图。
六、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通过社区诊断,评估社区需求
(1)了解社区特定,社区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人群的工作、生活环境及其生活质量。
(2)了解影响社区居民健康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不运动、膳食不合理等。
(3)了解高血压在该社区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患高血压病的主要行为和危险因素。
(4)通过社区诊断,明确优先项目,确定优先项目的原则有三。①严重性:对人群健康威胁最严重的问题;②有效性:该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是有效的;③可行性:成本低,效益好,且是群众普遍关心和易于接受的。
2、确定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目标,计划执行后预期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1)总体目标 总目标通常是远期、比较笼统的。如某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总体目标是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具体目标 为实现总目标所要达到的具体结果。具体目标必须回答6个问题,即某一项指标、在某范围内、某一目标人群、在多长的时间内、实现什么变化、变化程度有多大。
①教育目标: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技巧等方面变化指标。如在干预一年后某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
②行为目标:干预对象行为变化指标,如在干预一年后某社区老年人吸烟率下降2%;
③健康指标: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变化指标,如在五年后某社区中年妇女高血压患病率下降2%。
3、确定目标人群
①一级目标人群:计划希望这些人群将实施所建议的健康行为。如高血压病人、家属、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②二级目标人群:对一级目标人群有着重要影响的人,或能激发教育和加强一级目标人群行为和信念的人,如医务人员、同伴、朋友等。
③三级目标人群:社区决策者、经济资助者及对计划的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
4、确定健康教育信息
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向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
(1)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加强随访和管理,通过健康教育让病人知道坚持按时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良好的保健服务,预防病情恶化,预防复发,促进功能与心理康复。
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①控制体重与减肥,减少摄入热量。使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0—24。
②合理膳食与限盐,减少脂肪,人均每日盐摄入量6克以下。
③戒烟,饮酒,少饮咖啡。
④适量有氧运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⑤避免紧张刺激,松弛与应急处理训练,通过听音乐、练书法以及绘画等活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⑥定期测量血压,按医嘱服药,预防病情恶化,学会高血压紧急状态的识别、抢救、转诊。
⑦药物的正确使用。
2)高危人群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健康教育的疾病内容是:①生活方式干预,消除行为危险因素,减少患病的风险;②采取有效监测,定期测量血压,35岁以上一般人群每年测量一次血压,高危人群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健康人群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使儿童从小树立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小预防高血压;促使“知、信、行”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矫正不良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 健康人群预防高血压病的有关信息:
①控制体重与减肥,减少摄入的热量,适度增加有氧运动量,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
②低盐饮食,人均每天摄盐量6克以下。
③不吸烟,吸烟者劝其戒烟,饮酒。
④合理膳食,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喝牛奶;不进食高脂饮食,对于胆固醇含量超过100毫克的食物,要尽量少吃;超过400毫克的,尽量不吃
⑤适量有氧运动,学会一种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方法,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等,应持之以恒,保持理想体重。
⑥松弛与应急处理训练,通过气功、太极拳、听音乐、练书法与绘画等活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应急水平,避免紧张刺激。
⑦定期测量血压,学会家庭内定期自测血压或定期到社康中心测量血压。
(4)加强对高血压病人最有影响力的人群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家属、亲朋好友、近邻、街道干部、医护人员等去影响病人,监督其从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常能取得良好习惯。
5、传播渠道与活动形式
①与新闻媒介合作,在电视台、电台、报刊上普及医学科普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②利用健康教育橱窗、墙报、展览等,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
③编印发放预防高血压健康教育资料、画册等。
④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围绕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结合就医对象的健康问题与特点,编写系列健康处方。
⑤针对不同人群,举办各种类型的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⑥在每年的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开展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
⑦在病人候诊或输液时播放防治高血压卫生科教片。
⑧举办高血压知识竞赛、烹调比赛、健身比赛等。
⑨对重点病人实施跟踪监测、分类管理和健康教育。
⑩开展家庭病床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与家庭成员急救、护理、康复技能。
6、组织实施与评价
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组织实施与评价是社区综合干预的主体部分,也是重点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