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272339)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是(A九
A.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B.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C.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
D.机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下列不属于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是(C )。
A.国家环境标准 B.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
C.地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D.地方环境标准
3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应考虑(C )。
A.敏感区,如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 B.满足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
C.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范围、评价等级的高低和敏感区范围
D.满足预测敏感区所受影响的需要
4.气象资料调查的期间因评价级别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二、三级评价项目需要最近
(A )年的气象资料。
A. 1 B. 2 C. 3 D. 4
5.核实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通常有(B )。
A.现场实测、类比法和经验估计法
B.现场实测、物料衡算和排污系数法
C.物料衡算法
D.现场调查与实测法
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A) o
A.环评影响评价报告表 B.环评影响评价报告书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分析表
7.省级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B)。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地
方环境标准
8.下列不属于工程分析方法的有(B )。
A.类比法B.遥感法C.物料衡算法D.资料复用法
9.不属于零维水质模型的适用条件的是(B)。
A.河流充分混合段 B.持久性污染物 .C非持久性污染物 D.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10.运用数学模型预测河流水质时,充分混合段可以采用(D)预测断面平均水质。
A.一维模式 B.三维模式 C.S-P模型 D.零维模式
二、 填空题
1、 在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其构成是七类三级。七类标准是指: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环境保护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 谨、环境仪器设备标准和污染报警标准;两级是指国家级和地方级和国家环 保部机。
2、 在污染源的调查中,最为基本的方法是社会调查法,在具体的调查过程 中,又可分为详查和普查 两种方法。
3、 在污染源的调查中,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是调查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 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物料衡算法、实测法和排毒系数法。
4、 在环境质量评价中,既考虑分指数的平均值,又考虑分指数的最大值的评价 的方法有两种,它们分别是上海大气质量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时需要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Pi, 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6、 环境影响评价从法律层面上分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和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时 间上分为过去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三、 名词解释
1、 环境质量评价
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给予定性与定量的说明。
2、 社会调查法
通常指深入到工厂、企业、学校和党政机关进行访问等各种类型座谈会的调查方法。
3、 最佳实用技术
体现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治理技术。
4、 “一地三域十专项”
,一地”是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三域”就是流域、海域、区域,“十专项”包括工业、旅 游、资源开发、农业、林业、交通、畜牧、能源、水利、城市建设
5、 潜在污染能力
污染源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最大污染效应,只与污染源源特性有关与周围环境特性无关。
6、 新建项目污染源源强“两本账”
一是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Q1);另一本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 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Q2)。
7、 样方
就是在有一定大小的面积上来量测个体数量,从而确定某一物种在群落中的密度或者组 成的代表性区域。为方便起见一般利用正方形、矩形等容易计算面积的形状进行调查。
8、 卫生防护距离
从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 距离。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边界到居住 区的范围内,能够满足国家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相关标准规定的所需的最小距离。
9、 安全防护距离
一般是为保护生产工人、公共设施及人类角度出发的,如危险设备与操作工人间的安全 防护距离。一般安全评价讲安全防护距离,是指爆炸等可能波及的范围,它不包括爆炸等引 起污染物扩散可能危害的区域。
四、简答题
1、简述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排放方式、途径及污染源的类型和位置,直 接关系到其影响对象、范围和程度。
1) 、工业污染源调查:企业概况,工艺、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生产布局,污染 物排放、治理、危害情况,管理、发展规划等。
2) 、农业污染源调查:农药、化肥、机械使用情况,农业废弃物排放、治理情况等。
3) 、生活污染源调查:居民人口,用水、排水、燃料、垃圾及处理方法等情况。
4) 、交通污染源调查:运行中发生的噪声,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燃料燃烧时排出 的废气等。
2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⑴依法评价原则⑵早期介入原则(3)完整性原则⑷广泛参与原则
3.简述环境评价的内容。
(1)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2)环境质量的调查与评价
(3)环境效应分析即环境污染影响的分析
A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生态效应;
B区域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C经济损益分析。
4.环境要素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答: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的、性质不同而有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 要素,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水、大气、土 壤、岩石、生物等,社会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城市、工厂、交通干线、学校、医院等。
5.什么是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答:污染源评价是对污染源潜在污染能力的鉴别和比较。潜在污染能力是污染源可能对 环境产生的最大污染效应,它不同于污染源对环境产生的实际效应。
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影响评价 提供基础数据,提供环境质量水平的成因;为环境综合防治指出目标,提供数据。
6.列出排毒系数法的计算公式,试描述其物理意义,并说明其优缺点。
答:尸—竺
物理意义:表示污染物作用于人体时引起的毒作用反应时的人数。
优点: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明确;能够找出主要的污染物、主要的污染源
缺点:对于没有毒性而排放量大的污染物往往容易忽略。
7.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答:①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
%1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1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8.简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1) 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主;
(2) 具有法律强制性
(3)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3) 分类管理:分三类
(4) 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
(5) 突出工程实用性
9.简述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水域的规模、以及对水质的要 求。
10.列出等标污染负荷的表达式,说明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并说明其优缺点。
C
答:等标污染负荷的表达式为:A =^xQxk,其中k为换算系数,污染物为废水
时k=W6mg/L,污染物为废气时k=W9mg/m3; Q为污染物体积。
其物理意义是指把排放介质稀释(浓缩)到排放标准时的体积。
优点:物理意义明确;能够找出主要的污染物、主要的污染源
缺点:对于毒性强、危害性大而排放量小的污染物容易忽略
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采用估算模式需要哪些数据?
答:源强的排放速率、烟囱高度、烟囱内径、烟气排放温度、烟囱出口处环境温度
12.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答:环境评价的基本功能是:
1)、判断功能2)、预测功能3)、选择功能4)、导向功能
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是: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 管理;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五、计算题
1、一台普通锅炉每小时烧烟煤800kg。
(1) 求这台锅炉排入大气的烟灰量?(已知烟煤灰分取15%,排灰因子为80%)
(2) 如果排烟温度为273°C,求SO2的排放量(质量排放量和体积排放量两类)。
(已知烟煤含硫分为5%,转化率取80%)
答:烟灰量
G 烟尘=BXAXdfX (1-ri ) =800X 15%X80%=96kg
式中G烟尘——烟尘排放量;
B——耗煤量;
A 煤的灰分含量(%);
df——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的百分数(%),与燃烧方式有关;
n—除尘器的总效率(%)。
so2的质量排放量
G=BXSX80%X2 X (l-rp
式中G——二氧化硫的产生量;
B——耗煤量;
s——煤的含硫量,% n——脱硫效率
SO2的体积排放量
G=B X S% X 80% X 2 X (l-rp X (273+t/273) X 22.4/
式中G——二氧化硫的产生量;
B——耗煤量;
S%——煤的含硫量。
n 脱硫效率
2、某市经大气污染源调查后得到以下资料:
工业名称 | 废气量 (万 m3/a) | so2 (kg/h) | NOX (kg/h) | 烟尘 (kg/h) |
冶金工业 | 8000 | 118 | 19 | 200 |
电力工业 | 6700 | 67 | 14 | 175 |
化工 | 3900 | 49 | 7.3 | 94 |
食品 | 4100 | 40 | 8.4 | 56 |
纺织缝纫及皮革 | 2900 | 52 | 7.7 | 92 |
(2) 该城市废气的主要污染行业是什么?
(3) 该城市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C
答:(1) Pi=^x0
(2) Ki=^-xlOC%
P总
按照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Ki排序,分别累积百分比,将累积百分比大雨 80%左右的污染物列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源。
(3)按照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Ki排序,分别累积百分比,将累积百分比 大雨80%左右的污染物列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物。
3、根据下列测量数据和分级尺度,用标准型单一指数法计算各分指数,用加权 叠加法计算综合指数,并判断大气质量级别(15分)
参数 | so2 | NOX | T.S.P. |
实测值 | 0.3mg/L | 0.1mg/L | 16T/km2 •月 |
评价标准 | 0.15mg/m3 | 0.1mg/m3 | 8T/ km2 •月 |
权.系数 | 0.4 | 0.3 | 0.3 |
分级 | 的尺度 | ||
综合指数值<0.3 | 0.31-0.5 | 0.51-0.8 | 0.81-1.0 >1.0 |
质量级别 清洁 | 尚清洁 | 轻污染 | 中污染重污染 |
解:由单一指数法公式Ii=Ci/COi可知, | |||
蛆。2=4 =气=2 | Inox = | CnOx = 0.1 二 | =1 %=& =虬2 |
C0sOi 0.15 | Cqtsp 8 | ||
n I 综=Z叱/, - 0.4 X 2 + 0.3 X1 + 0.3 X 2 = 1.7)1.0 Z=1 | |||
所以该区域大气质量属于重污染级别。 |
1、论述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工程分析项目 | 工作内容 |
1 .工程概况 | (1)工程一般特征简介 (2)物料及能源消耗定额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2.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及产 污环节分析 | |
3.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 | (1)污染物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 (2)物料及水量平衡 (3)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 |
(4)风险排污的源强统计及分析 | |
4.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 |
5.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 |
6.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 (1) 分析可研报告中环保措施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性和可 靠性 (2) 分析污染物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3) 分析环保设计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4) 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
7.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 (1) 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和 安全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2) 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和合理 性 (3) 分析村镇居民拆迁的必要性 |
8.补充措施与建议 | |
9.小结 |
1) 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进行初步的工程分 析,同时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及公众意见调查,)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评价工作 等级和评价标准,最后制订工作方案)
2) 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进一步的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并开展公众意见调 查,若建设项目需要进行多个厂址的比选,推荐最佳厂址方案
3)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 措施,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并最终完 成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的编制
3、 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功能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答: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功能是:为设计部门规定防治措施;为管理部门
提供管理依据;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是:
(1) 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 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使用强。
(2) 基础数据可靠
(3)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 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
(5) 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
(6)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报告书的署名,报告书编制人员 按行政总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技术审核人、项目总负责人依次署名盖章, 报告编写人署名。
4、什么是环境风险评价?它包括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对某建设项目的兴建、运转或是区域开发行为所 引发的或面临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 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以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 讲是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 风险的方案和决策。
环境风险评价包括三个紧密相关的步骤,即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估计以及环 境风险对策和管理。
(1) 环境风险识别:又称危险识别,是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首要工作。就是根 据因果分析的原则,用筛选、监控和诊断的方法,把环境系统中能给人类社会、 生态系统带来风险的因素识别出来的过程。它将对有哪些环境风险应当考虑、引 起这些环境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作出回答。环境风险识别是整个评价过 程的基础。
(2) 环境风险估计:或称环境风险度量,是指对环境风险的大小及事件的后果 (包括事件涉及的时空范围、强度等)进行量测。在环境风险识别中已回答了要
遇到的风险及引发的因素是什么,在环境风险估计时就应回答这个事件有多大, 给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性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确定风险事 件危害的范围,分析环境风险的途径。确定环境风险的危害范围,应该从空间和 时间两方面考虑。环境风险估计常常采用定量化的方式估计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 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来表示。
(3) 环境风险决策和管理:是指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的后果,结合风险事件的 承受者的承受能力,确定风险是否可以被接受,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减小风险的 措施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