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当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及其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2:41:48
文档

当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及其分析

第2卷第3期2011年9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fXuzhouNormalUni.(EducationalSciencesEdition)Vol.2,No.3Sept.,2011[收稿日期]2011-03-31[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20101slktmks-04)立项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毕冉,女,山东德州人,渤海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当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及其分析毕冉(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推荐度:
导读第2卷第3期2011年9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fXuzhouNormalUni.(EducationalSciencesEdition)Vol.2,No.3Sept.,2011[收稿日期]2011-03-31[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20101slktmks-04)立项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毕冉,女,山东德州人,渤海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当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及其分析毕冉(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第2卷第3期2011年9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f Xuzhou Normal Uni.(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Vol.2,No.3Sept.,2011

[收稿日期]

2011-03-31[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20101slktmks -04)立项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毕冉,女,山东德州人,渤海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当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及其分析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原因[摘

要]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日益深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峻挑战,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

认同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淡化、理论教育不得力等问题。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因素包括: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多元文化的渗透;2.封建落后文化及社会邪教的消极影响;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形式与社会发展实际不协调;4.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缺乏正确认识。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25(2011)03-0009-03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基本状况调查

为有效掌握当前高校大学生在构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申报了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

:“当前我省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构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研究”,特意选择了辽宁省内的大连理工大学、渤海大学、东

北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之所以选择这9所大学,是因为课题

组主要成员来自于这9所大学,能基本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课题调研分别涉及这9所高校的文、理、工科共39个不同专业的428名大学生。其中男生207人,女生221人;党员116人,团员251人,群众61人;专科99人,本科242人,硕士

研究生87人。方法是随机抽样,

匿名答卷,当场回收。调查问卷采用的是课题组根据本课题研究

理念自编的

《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调查问卷》

,问卷的思路总体分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认识和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这几个层面。

(一)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状况

从“大学生有无信仰的选择”调查项目数据

统计可以看到:大学生中认为“信仰重要”

的占全体被调查人数的67.7%,表示“信仰不重要”的占全体被调查人数17.1%,“无所谓”的占全体被调

查人数的15.2%。“认为今天在大学生校园流行的信仰有哪些”的调查统计显示,

17.2%的大学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17.8%的大学生选择了功利主义,

18.5%的大学生选择了集体主义,19.3%的大学生选择了拜金主义,16.8%的大学生选择了实用主义,还有12.8%的大学生选择了个人及时行乐主义。对“最影响自己信仰选择的因素是什么”

的调查中,选择社会环境因素的有47.8%,21.6%的大学生选择了家庭环境因素,28.9%的大学生选择了个人世界观因素,1.68%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校环境因素。对“认为对大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的调查中,

31%的大学生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教育,

17.7%的大学生选择党的宣传和其他媒体途径,

31.7%的大学生选择自身修养的加强和正确人生观的确立,

还有19.5%的大学生选择马克思主义能解决现实问题。对“你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的调查显示,

31.8%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有说服力并且没有过时,12.8%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说服力,已经过时了,

20.1%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

(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评价情况

对“你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总体评价”的回答中,56.5%的大学生比较满意,43.5%的大学生总体评价不满意。对“你对大学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有什么建议”的回答中,38.4%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要与现实生活贴近,16.2%的大学生认为要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教学,25.6%的大学生选择学生自身需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学习,19.8%的大学生选择改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对“当前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的因素”的调查中,26.8%的大学生选择了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实际,24.6%的大学生选择教学方式没有创新,17.3%的大学生认为老师自身信仰和素质较差,18.7%的大学生认为是学生太功利化,12.6%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回答“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帮助”时,36.5%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帮助,37%的大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48%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帮助,26.5%的大学生说不清楚。在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力是什么”的回答中,16.1%的大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力是个人兴趣,49.2%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方,学习它对自己有所帮助,14.7%的大学生选择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生命力依然很强大,20.1%的大学生则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动力仅是一切为了学分,及格就行。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情况

对“如何看待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倾向”回答时,32%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18.3%的大学生认为应以指导思想多元化代替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21.1%的大学生认为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倾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现象,应根据现实发展情况再作决定,28.5%的大学生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必然出现多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交融和冲突。在对“认为今天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否有必要”的回答中,45.1%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30.3%的大学生认为可能有必要,10.3%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14.3%的大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在对“你认为中国搞市场经济是否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回答中,43.7%的大学生认为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33.7%的大学生认为基本没有背离,13.1%的大学生认为背离了,9.5%的大学生认为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在对“你认为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前途怎样”的调查中,35.9%的大学生对目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充满信心并且认为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是对的,37.5%的大学生认为关键要在实践上体现制度优势,10.7%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无法与资本主义竞争,15.9%的大学生选择不发表意见。

二、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多元文化的渗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文化通过各种途径涌入我国,试图用文化渗透逐步影响中国青少年的政治思想和价值取向,加之中国越来越多地引进西方国家的影视剧以及各类计算机软件和游戏,它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精神生活和理想信仰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遭遇淡化、冷漠和排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不会改变,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与反方面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会是十分尖锐的。”[1]所以,只有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实际,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立足扎根[2]。

(二)封建落后文化及社会邪教的消极影响

有些大学生受封建落后文化及邪教思想的影响,导致他们在人生观上产生了宿命论思想,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喜欢就爱情、工作、事业等问题找人算命。这种现象也反映出高校大学生受封建落后文化及社会邪教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功利主义、宗教主义等错误人生观,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因此,消除封建迷信思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是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

01(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形式与社会发展实际不协调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的内容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并借鉴了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政治、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容为顺应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入,但不良现象的存在也在所难免地冲击着在校大学生,使部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转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对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总体评价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教学内容与现实不符,教学方式单一,不足以调动大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而处于信仰迷茫期的大学生接受多元信息文化渲染的渠道和内容之多之广,于是更加认为马克思主义离现实太遥远。而且,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重知轻行”,使大学生忽略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无法把马克思主义提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

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形式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高校传播为主渠道,但由于目前高校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方式死板、形式单一,多数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抽象说教灌输方式,使大学生被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经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其理论教育所起的作用显然是微乎其微的[3]。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后果只会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厌烦和逆反心理。

(四)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缺乏正确认识

首先,当前大学生总体来看,对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有着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80、90后的大学生所生活的时代有条件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到多种现代思想,在多种思想共同冲击下,他们自然而然地被自由、开放、时尚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思想所吸引,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持淡漠和不信任的态度,其中重要原因是他们还未能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整体把握;人生价值观趋于实惠化、功利化和短期化;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不高,部分大学生甚至排斥主流意识形态而热衷于新兴的意识形态。

其次,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正潜移默化地改变,并且在高校教育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忽视也正在动摇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与时代脱节的问题,又造成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既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不能解决现实的就业问题。所以,从大学生自身看,由于他们正处于趋于成熟但尚未成熟阶段,自我意识和要求的意识明显增强。从其认识水平看,大学阶段缺乏实践经验,因而会被一些错误思想所迷惑,进而深刻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

[参考文献]

[1]《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7月17日。

[2]古维娟、柯元:《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淡化原因及对策》,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杨飞、刘海华、田景文、姚英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Analysis on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Marxism Identity

BI Ran

(College of Marxism,Bo Hai University,Jinzhou121013,China)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Marxism identity;status;reasons

Abstract: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Marxism has been challenged a great deal with challenge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A recent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hows that there exist such problems as the weakening of both mainstream ide-ology of Marxism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of Marxism in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The main factors can be roughly generalized as follows:1)the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multicultures under globalization;2)the negative influence from backward feudal culture;3)the in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oretical education of Marism and practical social development;4)cur-rent college students'multivalue-orientation which causes in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Marxism.

[责任编辑:李文亚]

11

文档

当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及其分析

第2卷第3期2011年9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fXuzhouNormalUni.(EducationalSciencesEdition)Vol.2,No.3Sept.,2011[收稿日期]2011-03-31[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20101slktmks-04)立项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毕冉,女,山东德州人,渤海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当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及其分析毕冉(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