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十三)(word版有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2:39:58
文档

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十三)(word版有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十三)(一)人工智能⑴3月15日,阿尔法狗(AlphaGo)与韩国围棋天王李世石九段的围棋对战尘埃落定,不管是一上来就直落三局,还是4∶1大胜,都极大刺激了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和忧虑:人工智能会否超越人类智能?如果人工智能超过人类、奇点时代来临,人类的处境将如何?⑵2005年,一本名叫《奇点临近》的书在美国出版。在这本书中,作者雷-库兹韦尔首次提出了技术发展的“奇点”概念,并且认为人类将在2045年左右开始进入“奇点时代”,即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技术变革的节奏如此迅速,其所
推荐度:
导读说明文阅读训练(十三)(一)人工智能⑴3月15日,阿尔法狗(AlphaGo)与韩国围棋天王李世石九段的围棋对战尘埃落定,不管是一上来就直落三局,还是4∶1大胜,都极大刺激了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和忧虑:人工智能会否超越人类智能?如果人工智能超过人类、奇点时代来临,人类的处境将如何?⑵2005年,一本名叫《奇点临近》的书在美国出版。在这本书中,作者雷-库兹韦尔首次提出了技术发展的“奇点”概念,并且认为人类将在2045年左右开始进入“奇点时代”,即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技术变革的节奏如此迅速,其所
说明文阅读训练(十三)

(一)人工智能

⑴3月15日,阿尔法狗(AlphaGo)与韩国围棋天王李世石九段的围棋对战尘埃落定,不管是一上来就直落三局,还是4∶1大胜,都极大刺激了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和忧虑:人工智能会否超越人类智能?如果人工智能超过人类、奇点时代来临,人类的处境将如何?

⑵2005年,一本名叫《奇点临近》的书在美国出版。在这本书中,作者雷-库兹韦尔首次提出了技术发展的“奇点”概念,并且认为人类将在2045年左右开始进入“奇点时代”,即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技术变革的节奏如此迅速,其所带来的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人类生活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巨变。其中最为深远的改变,莫过于人工智能将可能超越人类智能。

⑶所谓人工智能就是人造的智能,它是一门通过计算过程力图理解和模仿智能行为的学科。其基本目标就是使机器表现出类似人类的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通信、设计、思考、规划、学习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使机器具有人类的智能行为,使机器思维能拥有人类的思考方式。

⑷人工智能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有灵魂的机器”。到了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图灵提出了“自动化理论”,把研究会思维的机器和开发计算机的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也因此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但是,“人工智能”这个概念真正诞生的标志是1956年夏季在美国达特玛斯大学召开的以“人工智能”为名的学术讨论会。随后的几十年中,人们从问题求解、逻辑推理、定理证明、自然语言理解、博弈、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以及机器人学等多个角度展开了研究,并建立了一些具有不同程度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曾一度因为计算机能力的无法模仿人脑思考以及与实际需求的差距过大而走入低谷。但是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以指数级增长,加之网络技术的蓬勃兴起使得目前的计算机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来运行一些要求较高的人工智能软件。

⑸目前一般按人工智能的实力大小,将其分为三类: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擅长单方面的技能,例如和李世石下围棋的“阿尔法狗”就属于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则是拥有和人类相当的人工智能,能够处理诸如图像识别、语音处理、专家咨询诊断等这些人类才能拥有的智能。而超人工智能,顾名思义就是超过人类智能的机器智能。

⑹那么,超人工智能究竟能否成为现实呢?

⑺大家都听说过计算机行业的“摩尔定律”,即每隔18个月左右,电脑芯片的性能(运算速度)就会提高一倍,而其成本却不断在降低。“因此,随着电脑芯片性能的不断提高,毫无疑问电脑的智能总有一天必将超越人类”。这一貌似正确的推论,隐含着一个假设:人类的大脑只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电脑芯片而已。

⑻这个假设遭到了很多心理学家、脑科学家的质疑。因为人类的智力机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被彻底破译。现代心理学认为,大脑是人类感知、知觉和思考的器官。而脑科学进一步指出,由数以百亿计脑细胞组成的神经网络,正是人类智力的源泉。遗憾的是,无论是现代心理学还是当代的脑科学,都没有完全揭示大脑工作的秘密。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建立在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基础上。如果对智能的模式都无法明了,想要模仿就更无从说起了。

⑼举例来说,“阿尔法狗”的硬件基础是超级计算机芯片,但运行在芯片上的算法程序,才是真正击败李世石的关键。类似“阿尔法狗”的电脑硬件,其实在5年前就已经能制造出来(想想战胜国际象棋大师的“深蓝”计算机)。而真正战胜李世石的关键——围棋算法程序,则到最近才被开发出来。而开发围棋电脑算法的,是一个集中了数十名精英包括熟知套路的拥有业余围棋段位的科学家、程序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⑽换句话说,人工智能是否超越人类智能的关键不在于硬件,而在于能否搞清楚人类智能产生的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研发出能够模拟人类大脑的算法程序。因此我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程度,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脑科学、心理学的发展,而非完全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⑾任何技术都是双刃剑。核技术可以做成杀人的原子弹、氢弹,也可以成为造福人类的核电站。从当前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于把人类从重复性的脑力体力劳动出来,是会有很大助益的。但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了某个临界点后,将可能会产生自我迭代(也就是人工智能具备了自我开发研究更好的算法程序的能力),到那时人类将彻底失去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主导控制权,从而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这个还有待观察。

⑿聪明的读者朋友们,我相信通过刚才对人工智能的简要介绍,大家已有了自己的判断。至于我的看法,我比较乐观,我认为应该继续发展人工智能。而且即使人工智能超过了人类智能,也未必就意味着悲惨的人类末日。

1.下列对“奇点时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奇点时代”大约出现在2045年左右。

B.“奇点时代”技术变革的节奏非常迅速。

C.人类生活在“奇点时代”将发生巨变。

D.在“奇点时代”,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

2.下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是一门通过计算过程力图理解和模仿智能行为的学科。

B.人工智能的目标是使机器具有人类的智能行为,使机器思维能拥有人类的思考方式。

C.弱人工智能指拥有稍逊人类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则是拥有和人类相当的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就是超过人类智能的机器智能。

D.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基础上。

3.下列对文本中“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关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B.研究人类智能产生的机制

C.研发出能够模拟人类大脑的算法程序

D.脑科学的高度发展

(二)统一与——疆域空前的元帝国

3世纪初在中国范围内存在着七个的政权或区域:蒙古地区、西辽、西夏、金、南宋、大理、吐蕃地区。这七个单位中,五个是由一个政权统治着的,其中又以宋、金统一程度最高;吐蕃和蒙古地区内部也是的。但将这七个单位统一起来的历史任务却由蒙古完成了。

蒙古族领袖奇渥温铁木真于1206年首先统一了蒙古各部,被称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四年(1209年)蒙古进攻西夏,围国都中兴府,迫西夏求和而去。又攻西辽属国畏兀尔,取得今乌鲁木齐、吐钽番和哈密一带。六年(1211年)攻取西辽另一属国剌钽,将疆域扩展到今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同年秋,蒙古进攻金国,不久就攻入居庸关,威胁金的中都(今北京),并攻陷了今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大批州县。九年(1214年,金贞祜二年)初,蒙古军进抵中都,金宣宗求和,成吉思汗退兵。五月,金宣宗迁都南京(汴京,今河南开封)。蒙古军再次南下,并在次年二月破金中都。

十三年(1218年),蒙古军杀及蛮王屈出律,原西辽疆域全部由蒙古占领。蒙古军又先后攻下河东(今山西)、河北和山东。至成吉思汗十六年(1211年,金兴定五年),金黄河以北土地基本上已落入蒙古手中,只剩下河南的半壁江山了。二十一年(1226年),成吉思汗亲自率军攻西夏,夺取甘、肃等州,次年六月灭西夏。七月成吉思汗病死在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行营。

他的儿子窝阔台汗(元太宗)继位后,继续对金的进攻,并与南宋议定南北夹击。六年(1234年)正月,蒙、宋军破蔡州(今河南汝南),金哀宗自杀,末帝死于乱军,金亡。同年窝阔台就与臣下议定攻宋,蒙古军袭败北上宋军。此后,灭宋的军事行动持续了四十多年,在长江上游的四川、中游的襄阳和淮河中游,战争进行得尤其激烈。蒙哥汗(元宪宗)二年(1252年),命忽必烈征大理。次年攻破大理城。四年大理国主段智兴被擒,大理国亡。

大约在此前的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吐蕃宗教领袖八思巴的叔父萨斯迦班智达曾会见过蒙古的大将阔端,表示接受蒙古大汗的管辖;但一部分吐蕃贵族不愿服从蒙古。因此在灭大理后,蒙古军进入吐蕃,了不服的贵族,完全控制了吐蕃地区。

在攻占了襄阳,夺取了四川大部以后,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宋咸淳十年)下诏伐宋,发动全面进攻。至元十三年(宋德祜二年)正月,元兵逼近临安(今浙江抗州),宋廷奉表投降。尽管文天祥、张世杰等在继续抵抗,但终于回天无力,到十六年(宋祥兴二年)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上)战败,宋朝的残余势力也覆灭了。

从消灭南宋残余势力的至元十六年开始,到元末红巾军并形成割据的至正十二年(1352年),元朝的统一局面维持了七十三年。

从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年)进行第一次西征开始,蒙古帝国的疆域迅速扩张到中亚、西亚直至欧洲。成吉思汗晚年实行分封,将今天山、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以西的土地都封给了三个儿子,由于大家服从成吉思汗,帝国还是统一的。窝阔台当大汗时,也还可以指挥各部。但到蒙哥(宪宗)、忽必烈(世祖)时,各部已不相统属,互相争夺大汗的位置,蒙古帝国成元帝国与三大汗国。

从元朝开始,整个青藏高原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与中国其他部分结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根据吐蕃地区普遍信奉喇嘛教的实际,元朝将它划归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机构——宣政院(至元初设时称总置院,二十五年改名)管辖;并根据当地需要设分院驻理。这些机构有的管理军事,有的办理民事,有的兼管军民。因此尽管元朝在吐蕃地区实行不同于汉族地区的,但同样建立了一整套行政和军事机构,行使着完全的主权。

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大大超过了它们,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远胜于它们,除了吐蕃地区以外,元朝在全国都设置了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其中包括汉唐时从未正式设置过政区的阴山山脉和辽河以北地区。

1.对“元帝国获得疆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古消灭了西夏、西辽、大理和金,占领了这些政权的领土。

B.从元朝开始,吐蕃地区、整个青藏高原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C.成吉思汗攻占宋朝,将其领土纳入版图。

D.元帝国从成吉思汗时期开始就拥有欧洲部分领土。

2.下列历史事件不属于成吉思汗时期亲自作为的一项是(    )

A.蒙古占领了西辽全部疆域。

B.蒙古帝国成元帝国与三大汗国。

C.蒙古各部落实现了统一。

D.金国和西夏分别向蒙古投降。

3.下列表述最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根据管理地的实际情况,元朝设置了宣政院管理当地的军事或民事。

B.宋朝最终的灭亡时间是公元1279年。

C.元朝的控制远胜于汉、唐的原因之一是设置了行中书省。

D.在元帝国时期,吐蕃是一个行使着完全主权的政权。

(三)离开“表情包”,还能愉快聊天吗?

微信聊天中,当对方说了一件糗事,或者讲述了一段奇葩的经历后,你会怎么回复?说“太好笑了”或者“天呐,竟然会有这样的事”?实际上,大多数人的第一动作是,从表情包库里找到一个“笑哭了”的表情,点击发送。然后,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个表情,能代替文字,甚至比文字更具表达效果。这不是夸张,而是很多人的共识。

    “笑哭了”是Emoji表情包中的一个,它被官方解释为“喜极而泣的笑脸”,但网友们更愿意在具体情境下赋予它各种不同的含义。这个来源于日本的Emoji表情包,如今已经席卷全球。今年年初,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称,76% 的成年人会在工作交流中用到Emoji。这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年头,不用表情包,真是没办法聊天了!”

    在国内,表情包更是社交网络上的聊天“标配”。2015年4月,腾讯社交用户体验设计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中国网民表情报告》。这份报告借助QQ表情商城的后台大数据,呈现了2014年的表情故事。报告显示,2014年QQ全年表情发送量超过5338亿次,在8亿QQ用户中,超过90%在聊天时使用过表情。其中,“呲牙”表情以超过10亿次的发送量拔得头筹,“亲亲”排名第三,广受欢迎的“抠鼻”表情位列第七。

“喜欢用表情或动图来表达自己,这符合人际沟通的自然规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与行为科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楠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说。

    人在面对面交流时,除了语言之外,还会通过表情、动作、姿态等非言语行为传达自身的情绪、态度、偏好等,这些非言语行为在人际交流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固有的、自然的行为模式。“但最初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人际交流,以文字形式为绝对主导,这实际上只保留了面对面交流中的言语信息,而且还是去掉了语气、语调的,表情等各种非言语信息被完全忽略了。”赵楠说。

    这种并不符合人际沟通自然规律的交流方式,主要受限于技术条件。所以,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更好的交流方式当然也随之出现了。

    “社交媒体的活跃和表情包的大量出现,使得人们在文字之外,还可以传达一定的非言语信息,以弥补单纯文字交流的不足,使之更加接近面对面交流的效果。”赵楠说道,“可以说,表情包的大量使用,是电子环境中人际交流的形式不断进步、不断向面对面交流贴近的自然结果。”

除了日常交流外,现在年轻人喜爱的表情包还部分承担着“黑”的功效。它们往往是电影、电视剧中表现夸张的片段画面,再搭配以生动的文字。比如,尔康的鼻孔、雪姨的眼睛等。

在赵楠看来,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些图片能够很好地实现在人际交流中传达情绪、调节气氛的功能。同时,这些图片在内容上往往来源于年轻人所熟悉的动漫、影视剧等流行文化产品,因此更容易得到年轻人的接纳和喜爱。”赵楠说,“另外,社交网络兴起后,具有不同年龄、爱好、教育与职业背景的用户自发形成了大量不同的网络社群,不同网络社群在表情包的选用上可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社群的成员选用在该社群中流行的表情包,既是缘于收藏保存的便利,也是自我身份认同的一种体现。”

对于表情包的风靡,有人认为,因为冷冰冰的、没有语调的文字信息很容易被人们处理成偏向于负面的讯息,所以表情包的使用并不是给原有的文字增加多少意思,而是非常有效地给出了这条信息应该被解读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技术,表情包这种情绪指引作用在当前也可能会适得其反。虽然现在国际统一码联盟已经开始将Emoji规范化了,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还是对Emoji容易造成的理解分歧表示了担忧。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无论在情绪色彩还是含义上,Emoji造成理解分歧的情况还相当普遍。在不同的系统平台上,同一个代号的Emoji长相可能差别很大,发送者和接收者看到的Emoji可能根本就不同。这样看来,Emoji一个用不对,友谊的小船说不定说翻就翻了。

对此,研究者建议,将Emoji图标的设计统一,将更加有利于交流,减少误解的可能性。同时,可以改善Emoji设计,让它传递的信息变得更清晰。在未来的研究中,他们还会将文化差异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考虑到表情包设计中,并帮助人们开发适应网络时代的语言分析新技术。

1.下列对“表情包的火爆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微信聊天中,很多人的共识是一个表情甚至比文字更具有表达效果。

B.人们普遍认为,这年头,不用表情包,真是没办法聊天了。

C.在国内,表情包是社交网络上聊天的标准配置。

D.报告显示,2014年QQ全年表情发送量超过5338亿次,8亿QQ用户中的90%使用过表情。

2.下列对“表情包大量使用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在面对面交流时,除了语言外,还会有表情、动作、姿态等非言语行为传达情绪、态度,所以在网络聊天时喜欢用动图或表情来表达自己,符合人际沟通的自然规律。

B.由于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给网络聊天使用表情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撑。

C.电子环境中人际交流形式不断进步,不断向面对面交流贴近,导致表情包大量运用。

D.部分表情包承担着“黑”的功效,能很好的传达情绪,调节气氛,广受欢迎。

3.下列对“表情包的使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情包的使用并不是给原有的文字增加意思,而是非常有效的给出这条信息被应该被解读的方向。

B.在技术不够完善的背景下,表情包有可能被错误理解从而导致适得其反。

C.研究者认为,只要将Emoji图标的设计统一,就减少了聊天误解。

D.为了使表情包传递的信息更清晰,表情包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文化差异等因素,并需要开发适应网络时代的语言分析新技术。

(四)转基因作物会种下“恶果”

英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作物会种下“恶果”,导致田间蝴蝶和蜜蜂数量急剧下降,威胁生态平衡,而且这种破坏效应会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处于食物链更高层次的动物,如麻雀、灰雀等,甚至还可能沿食物链而上,危及到更多动物甚至人类。

英国近年牵头试验了一批转基因冬油菜田。研究者发现,这种转基因作物可能改变田间野草物种的平衡,导致田间蝴蝶和蜜蜂等昆虫的数量急刷下降,而且还威胁到多种动物的生存。研究者们担心,如果转基因生物大规模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将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生态灾难,其中包括基因扩散、生长失控、危害其他生物、物种异化和产生病毒等。这一研究结果刊登在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转基因产品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并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然而,正当科学家们在试验田里忙着扩大转基因作物的成果时,一些转基因的反对派们却不时地找出转基因的种种弊端,这就是“马铃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4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未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BT转基因玉米是为玉米抗病虫害能力而培育的,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种子中植入一种可以有效杀伤危害玉米害虫的基因。一些科学家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动物方面,转基因的生物终对人工改造,比同类的生物更具生存优势。比如,被植入人类生长激素的三文鱼,要比普通的三文鱼大3倍以上,并且生长速度也变快;人们将黑樱桃数从德国移到北美,就灭绝了当地原有的樱桃树;将尼罗河鲈鱼放到非洲的维多利亚湖中,使得湖中原有的鲈鱼大大减少。生态学研究专家很担心,因为有生存优势的转基因生物会在“物竞天择,汰弱留强”的进化过程中,淘汰自然界原有的物种。由此,生态的自然规律被搅乱,生态平衡被打破。

基因污染可能在以下情况发生:附近生长的野生相关植物被转基因作物授粉;邻近农田的非转基因作物被转基因作物授粉;转基因作物在自然条件下存活并发育成为野生的、杂草化的转基因植物;土壤微生物或动物肠道微生物吸收转基因作物后获得外源基因。基因污染之所以非常特殊,非常危险,原因在于,它是世界上惟一一种能够不断增殖、扩散且又无法清除的污染,其潜在的威胁不亚于核扩散。

1.下列对“转基因灾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间蝴蝶和蜜蜂等昆虫的数量急剧下降,而且还威胁到多种动物的生存。

B.转基因生物大规模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将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生态灾难,其中包括基因扩散、生长失控、危害其他生物、物种异化和产生病毒等。

C.把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4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

D.被植入人类生长激素的三文鱼,要比普通的三文鱼大3倍以上,并且生速度也变快。

2.对基因污染造成恶果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胁生态平衡,而且这种破坏效应会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处于食物链更高层次的动物。

B.有生存优势的转基因生物会在“物竞天择,汰弱留强”的进化过程中,淘汰自然界原有的物种。

C.它是世界上惟—种能够不断增殖、扩散且又无法清除的污染,其潜在的威胁不亚于核扩散。

D.人们将黑樱桃树从德国移到北美,就灭绝了当地原有的樱桃树;将尼罗河鲈鱼放到非洲的维多利亚湖中,使得湖中原有的鲈鱼大大减少。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基因污染会在以下情况发生:附近生长的野生相关植物被转基因作物授粉;邻近农田的非转基因作物被转基因作物授粉。

B.转基因产品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并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但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C.BT转基因玉米是为玉米抗病虫害能力而培育的,可以有效杀伤危害玉米害虫的基因。一些科学家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

D.转基因作物会种下“恶果”,导致田间蝴蝶和蜜蜂数量急剧下降,威胁生杰平衡,而且这种破坏效应还可能沿食物链而上,危及到更多动物甚至人类。

(五)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

近日,河南长垣县一家歌舞厅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24人受伤,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使其1分钟内连爆近10次。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

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前者为氟烃类物质(如氟利昂),后者为低级饱和性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类(二甲醚)。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的压力的产品。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申,都可能发生爆炸。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产生污浊空气,往往用“香”来除臭。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符实,它是靠香味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的同时或多或少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早在2012年9月,中科院专家就通过对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清新剂进行检测发现,绝大部分空气清新剂,超过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0.1微米的超细微粒。

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入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唤者体验到某种感受后,会产生精神依赖。成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的每日重复吸入,结果引起慢性中毒。

因此,专家建议,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尤其在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节。当然,专家也特别强调,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气清新剂都有毒害作用。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可靠一些。

1.对于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以具体实例开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指出起火原因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

C.引出“空气清新剂”这一说明对象。

D.突出空气清新剂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巨大灾难。

2.下列对“空气清新剂的危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空气清新剂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爆炸。

B.空气清新剂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甚至会引入新的污染物质。

C.空气清新剂可能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引起慢性中毒。

D.空气清新剂中的萜类化合物会与空气反应,生成甲醛和超细微粒。

3.下列“使用空气清新剂的注意事项”中,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少用或慎用空气清新剂,最好不用。

B.尽量避免在日照强烈的夏秋季节使用空气清新剂。

C.应该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

D.选择成分提取自自然植物的空气清新剂就没有毒害作用。

答案

(一)1.D  2.C  3.C

(二)1.C  2.B  3.C

(三)1.D  2.D  3.C

(四)1.D  2.D  3.A

(五)1.B  2.D  3.D

文档

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十三)(word版有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十三)(一)人工智能⑴3月15日,阿尔法狗(AlphaGo)与韩国围棋天王李世石九段的围棋对战尘埃落定,不管是一上来就直落三局,还是4∶1大胜,都极大刺激了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和忧虑:人工智能会否超越人类智能?如果人工智能超过人类、奇点时代来临,人类的处境将如何?⑵2005年,一本名叫《奇点临近》的书在美国出版。在这本书中,作者雷-库兹韦尔首次提出了技术发展的“奇点”概念,并且认为人类将在2045年左右开始进入“奇点时代”,即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技术变革的节奏如此迅速,其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