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是涉及全民的社会性协调行动。人类活动即可减灾又可致灾。大量事实说明,自然灾害的产生并不完全由于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或诱发的。例如,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工程开挖使边坡失稳,引起滑坡;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工程防洪设施的破坏、年久失修造成洪灾等等。因此,要普及灾害知识,提高全民的减灾意识,自觉节制违反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支持国家的各类减灾行动,自觉地保护减灾的监测和抗灾防灾设施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实力的提高,减灾对策的制定,减灾措施的完善都是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重要方面,因此要树立相信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的观念,提高全民的减灾能力。
总之,只有提高全民的减灾意识和能力,才能使更多的人在灾害发生前自觉地避防,灾害发生时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从而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面对自然灾害个人应该做些什么?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提出的“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针,就是对这些经验纲领性的总结。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侵袭,全国每一个成员都必需为之做出贡献。人人奉献,众志成城,既保小我,又有利大我的社会公德。面对自然灾害,每一个人都应尽量按以下10个字去做:
1、学:学习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经常注意收听国家或地方和主管灾害部门发布的灾害信息,不听信谣传。
3、备:根据面临灾害的发展,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保护灾害监测、防护设施。
4、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某些测试研究。
5、报: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现象,不必惊恐,但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
6、抗:灾害一旦发生,首先应该发扬大无畏精神,召唤群众自卫。
7、避:灾前作好个人和家庭躲避,抗御灾害的行动安排,选好避灾的安全地方,一旦灾害发生,个人并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8、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救:要学习一定的医疗救护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以便在灾害期间医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为减少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损失,除了个人和单位保护以外,还要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防灾、防风险保险。
防灾减灾及应急逃生知识
一、触电
触电包括交流电和雷电击伤。损伤包括外损伤和内损伤。触电可造成体表人口和出口伤,均由电能通过身体产生的热能所致。触电伤员轻者造成机体损伤,功能障碍,重者死亡。
◆触电现场表现
•轻伤 触电部位起水泡,组织破坏,损伤重的皮肤烧焦,甚至骨折、肌肉、肌腱断裂,能发现两处伤口。
•重伤 抽搐、休克、心率不齐。有内脏破裂。触电当时也可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现场急救 :
1、切断总电源。如电源总开关在附近,则迅速切断电源,否则采取下一步措施。
2、脱离电源。用绝缘物(木质、塑料、橡胶制品、书本、皮带、棉麻、瓷器等)迅速将电线、电器与伤员分离。要防止相继触电。
3、心肺复苏。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4、包扎电烧伤伤口。
5、速送医院。
二、溺水
溺水是游泳或摔入水坑、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水进入呼吸道及肺中引起窒息。另外,泥砂等异物堵塞鼻腔及口腔也是窒息的原因之一。溺水现场急救致关重要,应争分夺秒。
◆现场急救 :
1、迅速将溺水者脱离溺水现场;
2、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畅;
3、令溺水者头低位拍打背部,使进入呼吸道和肺中的水流出(注意时间不要长);
4、如有呼吸抑制,迅速行人工呼吸附;
5、如有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6、换上干的衣服、注意保暖;
7、尽快转送医院。
三、火灾
(一)基本常识:
1、由起火层,采取低姿势迅速往横的方向由安全门梯逃生。
2、非起火层,则可使用防烟袋,采取低姿势逃生,如无法逃生可在窗口、阳台呼救。
3、沿墙壁逃生易找到出口,且不被掉落物击伤。
4、千万不可冒然跳楼。
5、安全门梯是最主要、最好的逃生途径(安全门保持常关,但不可上锁,遇火灾才能隔绝烟火,才能利用安全梯逃生)。
6、火警发生时第一任务,先叫醒大家,通知邻居大家尽早逃生。
7、逃生过程需要换气,应将鼻尖靠近墙角或阶梯角落来换气。
8、为了保住安全,要经常维护消防安全设备性能。
(二)火灾发生时被围困在二、三楼的居民应该怎样逃生:选一长杆或长木板,在一头捆绑上较沉的器物,然后将捆物的一头朝下,抱着另一端往楼下跳,这样可以使长杆或木板着地后稳定性增强,从而减轻受伤的程序;如果没有绳或杆子,可将棉被、沙发等先从窗户扔到楼下,铺好落地点。之后,应先用被子将老人或孩子包在里面,然后用绳子系牢,从窗户或阳台慢慢放下去,让楼下救援的人配合接好,然后青壮年人再跳楼逃生。跳的时候应该用手攀住窗台或阳台外沿,身体垂直向下跳,这样可以避免受伤。
(三)怎样利用楼梯逃生
1、应冷静,不要推拥,防止前面的老人、孩子摔倒,欲速则不达。
2、向下走时应留出楼梯的另一半供消防队员和行动快捷者使用。
3、人们可以沿着指示灯逃生。
(四)如果所有安全通道均被切断了该怎么办
1、进入卫生间后要把门窗关紧。
2、拧开水龙头放水,将浴缸放满,这样即可用水灭火,又可进入水中避难。
3、此时应不断向卫生间门上泼水,使门降温。
四、台风
台风来临时应做哪些准备
1、检查房屋是否牢固安全,若是危旧建筑应马上离开避险。
2、缚牢有可能被风吹落的物体,如花盆、护栏、遮雨棚、晾衣杆、室外天线等。
3、准备适量的水及食物、蔬果,并确保冰箱里的食物新鲜。
4、准备好蜡烛、手电筒,以备风中停电时使用。
5、检查煤气及电路,留心火源。
6、门窗玻璃用胶带粘好,准备好胶合板、塑料板、毛毯等,以备加固窗户。
五、水灾
(一)洪水来临时,哪些地方是危险地带
城市:
1、危房里及危房周围;
2、危墙及高墙旁;
3洪水淹没的下水道;
4、马路两边的下水井及窨井;
5、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
6、化工厂及贮藏危险品的仓库。
(二)怎样防止洪水涌入室内:
1、房屋的门槛门窗是进水部位。用沙袋土袋在门槛和窗户处筑起防线。
2、用胶带纸密封所有的门窗缝隙,可以多封几层。
3、老鼠洞穴、排水洞等一切可能进水的地方都要堵死。
(三)暴雨时为什么不要在马路两侧行走:
1、因低洼的地形,马路两侧是最易存水的地方,在积水中不易辨别情况。
2、两侧埋有下水管线及其他管道,当窨井的盖子丢失时,一旦贸然踏入,就会伤及自身。
3、马路积水中可能存在其他危险,如遇旋涡应绕行,否则会落入窨井中。
(四)洪水袭来时,来不及转移怎么办:
1、向高处转移。如在基础牢固的房顶搭建临时帐篷。
2、身处危房时,要迅速撤离,寻找安全坚固处所,避免落入水中。
3、除非在水可能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被迫撤离,否则呆着别动,等水停止上涨再逃离。
4、扎制木排等逃生用品。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可利用眼镜片、镜子在阳光照射下的反光发出求救信号。
5、夜晚利用手电筒及火光发出求救信号。
6、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应及时挥动鲜艳的衣物、红领巾等物品,发出救援信号。
(五)被洪水围困在建筑物上怎么办:
1、被困时,要注意房屋是否有经过洪水浸泡而坍塌的可能。如可能坍塌,马上向安全处转移。
2、发生饥饿口渴时,要挑选水性好、身体健康的青壮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及洁净的饮水。
3、保管好通讯工具,及时与救援部门联系,以取得帮助。
4、利用燃火、放烟、呼喊及挥动鲜艳衣物等求救方法,以便让搜救人员发现,得到救助。
(六)注意事项: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下水!
不要在高山和坡谷处避灾。
不要忘记任何可能进水的地方。
不可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
暴雨若持续不停,就该提前做好防洪准备。
要树立生存观念,坚持就一定能够获救!
原地不动等待水退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
自然灾害应急知识宣传资料(滑坡及泥石流)
一、滑坡到来前有许多前兆,应如何正确辨别
1、当斜坡局部沉陷,而且该沉陷与地下存在的沿室以及地面较厚的人工填土无关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2、山坡上建筑物变形,而且变形有一定的规律。
3、泉水、井水的水质浑浊,原本干燥的地方突然渗水或出现泉水蓄水池大量漏水现象。
4、地方发生异常响声,而在出现这种响动的同时,家禽、家畜有异常反应。
二、如何选择临时避灾场地
1、应在滑坡隐患区附近提前选择几处安全的避难场地。
2、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
防灾自救小知识
u烫伤后,应在第一时间用冰矿泉水或清水冲伤口10分钟以上。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如伤口严重,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油剂,不可刺穿水疱。
u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把整个面部泡在清水里,连续做睁眼和闭眼的动作。冲洗后,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u地铁或城铁发生事故时,不要擅自扒门,以防触电。即使全部停电,列车上还有可维持45分钟至1小时的应急通风,不必担心缺氧问题。
u人被宠物抓伤、咬伤后,首先要挤出污血,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并涂擦75%的酒精,然后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疫苗。
u如果衣服着火,立即躺下并用手遮住脸部,身体不断滚动以扑灭火焰——遮住脸部可预防脸部被烧伤,制止热气和烟雾进入肺部。油锅起火,要迅速关上煤气,并将锅盖平推到锅上,或将大量生菜倒在火上灭火。
u微波炉工作时,人应当离开炉体1米以上,防止微波辐射伤人。电器起火时,要先断电,再用湿棉被、湿衣服把火压灭。电视机、电脑起火时,要从侧面靠近灭火,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雷雨天气,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切忌洗澡。
u发生地震时,如果在家中,应躲在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用衣服捂住口鼻防尘防烟并保持低姿。如果在外,切勿在立交桥等高大建筑物附近停留。
u每个家庭应当准备一个应急包并放在离门口较近的位置。家庭应急包中的必备品包括:可供3天的不易坏食物和水、电池供电的收音机、手电筒、多用刀具、卫生纸、雨具、口哨、地图、绳子、药品和亲友通讯录。一、触电
触电包括交流电和雷电击伤。损伤包括外损伤和内损伤。触电可造成体表人口和出口伤,均由电能通过身体产生的热能所致。触电伤员轻者造成机体损伤,功能障碍,重者死亡。 ◆触电现场表现 •轻伤 触电部位起水泡,组织破坏,损伤重的皮肤烧焦,甚至骨折、肌肉、肌腱断裂,能发现两处伤口。 •重伤 抽搐、休克、心率不齐。有内脏破裂。触电当时也可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现场急救 : 1、切断总电源。如电源总开关在附近,则迅速切断电源,否则采取下一步措施。 2、脱离电源。用绝缘物(木质、塑料、橡胶制品、书本、皮带、棉麻、瓷器等)迅速将电线、电器与伤员分离。要防止相继触电。
3、心肺复苏。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4、包扎电烧伤伤口。 5、速送医院。 二、溺水
溺水是游泳或摔入水坑、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水进入呼吸道及肺中引起窒息。另外,泥砂等异物堵塞鼻腔及口腔也是窒息的原因之一。溺水现场急救致关重要,应争分夺秒。 ◆现场急救 : 1、迅速将溺水者脱离溺水现场; 2、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畅; 3、令溺水者头低位拍打背部,使进入呼吸道和肺中的水流出(注意时间不要长); 4、如有呼吸抑制,迅速行人工呼吸附; 5、如有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6、换上干的衣服、注意保暖; 7、尽快转送医院。 三、火灾
(一)基本常识: 1、由起火层,采取低姿势迅速往横的方向由安全门梯逃生。 2、非起火层,则可使用防烟袋,采取低姿势逃生,如无法逃生可在窗口、阳台呼救。 3、沿墙壁逃生易找到出口,且不被掉落物击伤。 4、千万不可冒然跳楼。 5、安全门梯是最主要、最好的逃生途径(安全门保持常关,但不可上锁,遇火灾才能隔绝烟火,才能利用安全梯逃生)。 6、火警发生时第一任务,先叫醒大家,通知邻居大家尽早逃生。 7、逃生过程需要换气,应将鼻尖靠近墙角或阶梯角落来换气。 8、为了保住安全,要经常维护消防安全设备性能。 (二)火灾发生时被围困在二、三楼的居民应该怎样逃生:选一长杆或长木板,在一头捆绑上较沉的器物,然后将捆物的一头朝下,抱着另一端往楼下跳,这样可以使长杆或木板着地后稳定性增强,从而减轻受伤的程序;如果没有绳或杆子,可将棉被、沙发等先从窗户扔到楼下,铺好落地点。之后,应先用被子将老人或孩子包在里面,然后用绳子系牢,从窗户或阳台慢慢放下去,让楼下救援的人配合接好,然后青壮年人再跳楼逃生。跳的时候应该用手攀住窗台或阳台外沿,身体垂直向下跳,这样可以避免受伤。 (三)怎样利用楼梯逃生 1、应冷静,不要推拥,防止前面的老人、孩子摔倒,欲速则不达。 2、向下走时应留出楼梯的另一半供消防队员和行动快捷者使用。 3、人们可以沿着指示灯逃生。 (四)如果所有安全通道均被切断了该怎么办
1、进入卫生间后要把门窗关紧。 2、拧开水龙头放水,将浴缸放满,这样即可用水灭火,又可进入水中避难。 3、此时应不断向卫生间门上泼水,使门降温。 四、台风 台风来临时应做哪些准备 1、检查房屋是否牢固安全,若是危旧建筑应马上离开避险。 2、缚牢有可能被风吹落的物体,如花盆、护栏、遮雨棚、晾衣杆、室外天线等。 3、准备适量的水及食物、蔬果,并确保冰箱里的食物新鲜。 4、准备好蜡烛、手电筒,以备风中停电时使用。 5、检查煤气及电路,留心火源。 6、门窗玻璃用胶带粘好,准备好胶合板、塑料板、毛毯等,以备加固窗户。 五、水灾 (一)洪水来临时,哪些地方是危险地带
城市: 1、危房里及危房周围; 2、危墙及高墙旁; 3洪水淹没的下水道; 4、马路两边的下水井及窨井; 5、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 6、化工厂及贮藏危险品的仓库。 农村: 1、河床、水库及渠道、涵洞; 2、行洪区、围垦区; 3、危房中、危房上、危墙下; 4、电线杆、高压线塔下。
(二)怎样防止洪水涌入室内: 1、房屋的门槛门窗是进水部位。用沙袋土袋在门槛和窗户处筑起防线。 2、用胶带纸密封所有的门窗缝隙,可以多封几层。 3、老鼠洞穴、排水洞等一切可能进水的地方都要堵死。 (三)暴雨时为什么不要在马路两侧行走: 1、因低洼的地形,马路两侧是最易存水的地方,在积水中不易辨别情况。 2、两侧埋有下水管线及其他管道,当窨井的盖子丢失时,一旦贸然踏入,就会伤及自身。 3、马路积水中可能存在其他危险,如遇旋涡应绕行,否则会落入窨井中。 (四)洪水袭来时,来不及转移怎么办: 1、向高处转移。如在基础牢固的房顶搭建临时帐篷。 2、身处危房时,要迅速撤离,寻找安全坚固处所,避免落入水中。 3、除非在水可能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被迫撤离,否则呆着别动,等水停止上涨再逃离。 4、扎制木排等逃生用品。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可利用眼镜片、镜子在阳光照射下的反光发出求救信号。 5、夜晚利用手电筒及火光发出求救信号。 6、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应及时挥动鲜艳的衣物、红领巾等物品,发出救援信号。 (五)被洪水围困在建筑物上怎么办: 1、被困时,要注意房屋是否有经过洪水浸泡而坍塌的可能。如可能坍塌,马上向安全处转移。 2、发生饥饿口渴时,要挑选水性好、身体健康的青壮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及洁净的饮水。 3、保管好通讯工具,及时与救援部门联系,以取得帮助。 4、利用燃火、放烟、呼喊及挥动鲜艳衣物等求救方法,以便让搜救人员发现,得到救助。 (六)注意事项: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下水! 不要在高山和坡谷处避灾。 不要忘记任何可能进水的地方。 不可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 暴雨若持续不停,就该提前做好防洪准备。 要树立生存观念,坚持就一定能够获救! 原地不动等待水退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
一、基本知识
1.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2.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3.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
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4.麻疹
麻疹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患病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大多持续38℃以上)、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二、预防要点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8.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
9.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
学校和托幼机构防控手足口病知识要点
一、个人卫生
1、饭前便后洗手。洗手必须用洁净、流动的水。不要共用一盆水洗手。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尽量不去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4、避免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5、尽量避免与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6、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7、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二、环境卫生
1、经常对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通风换气。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2、做好学校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
3、加强校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
4、已出现手足口病病人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在当地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病人学校、生活过的教室、寝室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三、疾病控制
1、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到宣传教育工作全覆盖。
2、落实晨检制度。学校在晨检中发现疑似病人,应立即通知家长带其到医院检查治疗,并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3、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4、患有手足口病的学生,必须按照医疗机构的要求,在必要的隔离期结束后,方可到校上课。
5、学校应与患病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了解掌握患病学生治疗、康复情况。在患病学生隔离期结束后方可通知其到校上课。
人感染猪流感预防知识
一、基本知识
猪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
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人感染猪流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猪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猪流感,但人感染猪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二、防护措施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烹制猪肉时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