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组 梁波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学校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我们学校尤其如此。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试方案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初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应该说,我还没有找到最佳的道路,这就需要我在实践中摸索和探索,在此把我高一教学上学期以来的教与学情况做一总结和反思:
教学方式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高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
高一刚开学,我就分发了一套语文基础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将这份资料定为学生平时积累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和语文基础的提升。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高一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读本上的文言文我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我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话题作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以上是一些还不成熟的教学方式,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加以总结和提升。
教与学的反思
一、学的方面
(1)学生基础较差,而试卷重点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综合渗透性较强,学生还未适应高中学习和考试。命题越灵活,考查能力越强,学生的不足和被动显现的越清楚。
(2)学生的态度、心态与学校的要求、高中发展趋势有较大差距。许多学生上高中心态不稳,持徘徊态度,老在原来的框框内打转转,碰到困难和紧张学习阻力就开始动摇,缺少狠劲和拼劲,缺乏高昂的理想和激情。
(3)高中适应和过渡太慢。面对较多的科目不知计划统筹,乃至于把地理、历史当“副课”,不认真对待;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不懂唯有拼搏和刻苦才是道路,总感不好学;面对不懂和茫然,不去啃,不主动与老师沟通,而是等待老师来讲。
(4)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不动手整理,不认真过课本,不认真做相关资料,动手少、动笔少、交流少;一说记忆就乱翻书,不知与笔记相对照,不知重、难点,机械零乱成份多;说复习就把书乱看一通,没有计划与练习,建构不起知识体系。
(5)缺少严谨、规范。书写不工整,格式不规范。
二、教的方面
(1)整体素质不高,对高中教材的把握和理解、高中教育的整体性认识、高中学生人格培养等方面还有缺陷。
(2)对教材理解不透,课堂驾驭能力还不强,对课堂上一些问题出现缺少灵活变通和发挥加深。
(3)课外辅导跟不上,培优工作做得不好。
(4)教学研究不细, 榜样示范缺乏。
(5)学生管理方向不明,手段过少过简,对学生的引领和激发不够,情感交流浅显。
(6)敬业奉献吃苦耐劳精神不够,缺少工作激情和下功夫拼着上的狠劲。
三、学校管理上的不足
对高中教育规律认识不深、急躁,奖励鼓励少,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以上为我对高一上学期的教学反思,不够成熟,请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