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孩子的社会常识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作为一名的社会成员去参与社会生活。成人必须注意丰富、扩充孩子的社会常识,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1、扩大孩子的视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范围狭窄,而且爸爸妈妈包办代替得太多, 这就造成了孩子视野狭窄,知识贫乏。因此,成人要注意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带孩子去参观、去游览,随时进行教育。
2、利用多种手段丰富社会常识。现在许多家庭都有录音机、电视机,甚至录像机、电脑等。成人要充分利用这些手段,让孩子来了解有关的社会常识。在看的过程中,成人可给孩子加以讲解。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孩子有选择地观看电视,且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以半小时为宜。另外,还可多给孩子提供较好的图书,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3、要尽量给孩子提供一定的机会,放心让孩子自己去行动,去实践。这一点最重要,应特别注意。因为孩子通过实践努力掌握的知识,是进一步掌握更多知识的基础,对于孩子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成人要耐心地给予纠正,千万不要说损伤孩子自尊心的话。
4、注意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那么孩子的成长速度才是持续的、快速的。
让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教育方式
有两位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特殊教育意义的空间,想出了一个叫做“小留学”的好主意,这个办法,既简单,又有效,孩子也非常欢迎。
所谓“小留学”,就是两家的孩子,都到对方的家中去住一两个月,上学仍在原来的学校。 别看这么一个空间的变化,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却十分突出。现在回忆起来至少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培养了自理能力。初到别人家,孩子比较重视对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他们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家务活抢着干,作息时间也安排得很紧,不会的事情努力学着做,这一段时间虽然不长,但进步得非常快。
二是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留学”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着的都是陌生人,这正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机会。孩子们学习着如何对待家中的长辈,如何对待新的邻居,如何对待来访的客人,在新的家中听到长辈的教导,结合着原有的人际交往经验,感到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是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孩子先后在两个不同的家庭生活,如果能注意观察,进行思考,也算是一种比较研究。两个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成员有不同的性格、观念和生活习惯。分析着两个家庭的种种不同,可以起到从一个小窗口,加深对社会认识的作用。
孟母教子的故事
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学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语言动作。孟母就把家迁到闹市,他又学了商人做买卖的吆喝、举动;再迁到学校旁边,他才学到了礼仪和待人接物的细节,孟母终于定居下来。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孟子稍长,在外求学。一天因疲倦逃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举刀砍断了布匹,并严厉责斥儿子说:“你读书就像织布一样,积丝成寸,积寸成尺,于是成丈匹。半途而废,怎能学好?”“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历代传为美谈。
二00九 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