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一、作家
1、莫怀戚,当代作家,其文学创作以小说见长。
1、史铁生,当代作家,著有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屑碎笔》。
2、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3、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家有《往事》《寄小读者》等。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她的创作最显示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描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冰心于1923年发表的两部诗集《繁星》《春水》在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被矛盾成为“春水体”“繁星格”其作品在当时吸引了很多青年的模仿。总的来说,《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冰心早年艺术上追求“满盈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境界,她的诗也具有这些特点。
4、刘义庆南朝宋临川王,他组织编写了一部小说集《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5、魏巍,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东方》、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6、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除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代表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
7、丘吉尔,英国政治家,曾于1940-1945、1951-1955年两度担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
8、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论语》,其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9、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品有《绿》《匆匆》《背影》《春》《荷塘月色》。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北京市人。因1950年创作的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授“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话剧《茶馆》《龙须沟》。
11、贾平凹,当代作家,陕西丹凤人,擅长写小说,1978年短篇小说《满月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
12、何其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比较出名的诗歌有《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3、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的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
14、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现存诗10首,期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备受读者喜爱。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15、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诗人。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观刈麦》《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16、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与郑光祖、关汉卿、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原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17、宗璞,原名冯钟璞,其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中篇小说《三生石》,曾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8、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19、小思,原名卢玮銮,作家。作品短小精炼,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又往往流露出家国情怀。
20、席慕蓉,画家、作家。著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她的作品有三大主题:爱情、生命和乡愁。其作品语言浅白却清新淡雅,具有浓郁的中国韵致。
21、王家新,诗人。
22、戴圣,西汉人,编撰有《礼记》(《小戴礼记》)。
23、张锋,当代诗人,科普工作者。代表作有小诗《本草纲目》、《化石吟》。
24、朱泳燚,当代科普作家。
25、法布尔,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其代表作品是《昆虫记》。
26、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
27、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他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28、吴承恩,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书中的孙悟空的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看,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9、安徒生,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出生在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夜莺》。
30、袁珂,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31、金波,著名儿童文学家。
32、伊索,相传是公元6世纪欧洲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流传下来的故事。《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33、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34、张之路,著名作家。
35、马及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二、作品
《繁星》《春水》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用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繁星》《春水》体现了两大主题:一是纯真的童心;二是圣洁的母爱。主要内容是对母爱、童真及大自然的讴歌。《繁星》共1首,抓哟体现纯真的童心。《春水》共182首,主要体现圣洁的母爱。
《伊索寓言》
收集了两百多篇故事,大多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生活中每日可见的性格各异、生活习惯千差万别的飞禽走兽,对照世间不同阶层、不同出身地位形形色色迥然不同的人和事。以揭示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
西游记
人物 | 性格特征 | 主要故事情节 |
唐僧 | 性情和善、慈悲心肠、有时偏听偏信 | 黄风岭唐僧有难、尸魔三戏唐三藏、落难女儿国 |
孙悟空 | 艺高胆大、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 大闹天宫、云栈洞收八戒、三调芭蕉扇,车迟国猴王显法 |
猪八戒 | 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傅忠心耿耿 | 高老庄娶亲、大战流沙河、偷吃人参果、四圣试禅心 |
沙和尚 | 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 八戒大战流沙河、大战金角银角怪 |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中人物和事件是最基本的要素。
2、记叙文的叙述方法分为顺叙、倒叙与插叙。
3、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体裁。说明文从说明的对象分可分为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按说明文语言特征分为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 ,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 的方法,凡举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5、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6、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四、艺术手法
1、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散步》中有多处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细节。如母亲和孙子发生分歧时,“我”经过考虑后,决定“走大路”,这就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后来,母亲又改变了主意,这反映了她对孙子的疼爱。这两处细节描写,具体真切地表现了这个幸福家庭的各个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情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以小见大: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如《散步》通过散步这件小事表现祖孙三代之间深沉的爱,昭示中年人应当肩负起对上 赡养老人、孝敬长辈,对下爱护儿女、教育幼辈的责任。如《羚羊木雕》以一件平凡的家庭琐事反映出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再如《蝉》,作者选取了生活中额细微事物“蝉”,让读者思索每一细小之处所蕴含的大道理,从而引起人们对生命的追问与思索,提醒人们珍爱生命,让短暂的生命充实而又意义。再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通过记叙我爬悬崖后遇险后经父亲的帮助脱险的全部经历表达了这样一个人生感悟:将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终将战胜苦难。
大词小用: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在一个范围、概念较小的事物上,或者说,将一个小事物故意说成大事物,以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如《散步》中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散步》的深意,他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3、对比手法: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想、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者说明,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如《秋天的怀念》中我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不理解母亲与母亲的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母爱的伟大。再如同是写秋,结尾处与前文一处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对比:文章第三段通过对秋天落叶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萧条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消极态度;而结尾通过描写绚丽多彩的菊花展现了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变化与对生活态度的改变,而这一切的转变来自伟大的母爱。
4、托物言情:借写物来抒发情感。如《金色花》托金色花表达纯真的母子之情。
5、借物抒怀:借助事物来抒发情感。《荷叶·母亲》全诗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看到荷叶遮盖着莲花,这触动了她,使她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华儿女的情景。于是,作者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赞美之情。6、寓理于事。把生活中某个道理用通俗化、趣味化的方法,以典型的故事表现出来。如《陈太丘与友期》通过客与元方的对答将做人应该诚信懂礼这个道理表达出来。
7、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表达方式就文章写作内容而言;修辞手法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表现手法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巧而言。
8、常考的修辞
八种常见修辞知识清单 | ||||
名称 | 定义 | 作用 | 造句 | 备注 |
比喻 | 用一对象来比方另一与其性质不同但有相似点的对象的方式。 | 浅显生动具体。 | 1、牛的眼睛像铜铃一样大 2、校园里的梅花是寒风中的高士。 3、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有七八点钟的样子。 4、愁是一江春水,愁是满城风絮,愁是梅子黄时雨。 5、明媚的阳光,像嘹亮的歌声,带着人飞过人山人海。 | 1、明喻、2、暗喻3、借喻4、博喻5、通感 |
比拟 | 或物比人,或人比物,或此物比彼物 | 生动形象,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 1、夏天总是有蚊子在耳边唱歌。 2、人群中两名警长飞了过来,制止了歹徒继续行凶。 | 1、拟人 2、拟物 |
借代 | 借一事物来替代另一事物。 二者只有替代关系,无比喻关系。 | 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凡为奇,化抽象为具体。 使语句具有鲜明的特点,使语言精炼生动。 | 1、刘邦进入关中,秋毫不敢有所犯,与民约法三章,抢先赢得民心。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举酒欲饮无管弦。 4、在揭不开锅的时候,他们都选择了外出打工。 5、我们都要争做活雷锋。 6、今天在网上看了一个段子,真是令人捧腹。 7、我们班的眼镜学习成绩一流,调皮捣蛋一流。 | 1、用部分代替整体2、用特征代替本体3、用具体代替抽象4、用工具代替本体5、专名代泛称6、用结果代原因 7、用形象代本体 |
夸张 | 用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说明对象的性质、特征、作用等情况。 | 突出对象的某特征,增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引起读者的遐想。 |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乌蒙磅礴走泥丸。 3、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 1、夸大夸张 2、缩小夸张 3、超前夸张 |
对偶 | 对子,上下句字数相同,结构一样,词语的词性相同。上下句意思相同或相反。 | 有节奏感,方便朗诵记忆。能凝练地表意,酣畅地抒情。 | 1、千山万水山不在高,五湖四海湖不在深。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 |
排比 |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内容、语气相同或相似或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 形成鲜明的节奏,整齐的形式,凝练的内容,酣畅的气势,使得叙事透辟,条分缕析,抒情绵长。 | 1、《雨巷》里三个“丁香一样的……”偏正短语,结构、语气一致构成排比;三个“丁香一样的”,强调“颜色”“芬芳”“忧愁”集于丁香一身,从多个侧面丰富了丁香这一形象的内涵。 2、《大堰河——我的保姆》里八个“在……之后”这一状语构成排比,写出了大堰河的勤劳、贫困和对“我”关爱。 3、《大堰河——我的保姆》里六个含着笑构成单句排比,写出大堰河的勤劳乐观。 4、读书令人充实,讨论令人机智,笔记令人准确。(三个分句构成的并列关系的复句,分句结构一致,构成排比,分别说明读书、讨论、笔记的作用。) 5、如果是春天,我们会去踏青,感受春的妩媚;如果是夏天,我们会去游泳,品尝夏的味道;如果是秋天,我们会去远足,撷取秋的果实,如果是冬天,我们会呆在家里,听听冬的静谧。 | 1、2成分排比 3、单句排比4、分句排比5、复句排比。 排比不少于三个侧重于语句的结构、内容、语气一致;反复不少于两个侧重于句子的文字相同。 |
设问 | 故意提问, 自问自答。 | 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结构紧凑,井井有条,;更有力地表情达意;突出表达对象。 | 1、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回到庄子那里,回到陶渊明那里,回到苏东坡那里。 2、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平凡生活中的一粥一饭。 | 先问再答。 |
反问 | 无疑而问。看似问句实质是肯定的意思。 | 增强语气及语言说服力引人思考。营造某种情感基调。 | 1、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难道不该好好活着吗? 2、我还有什么话要说呢? | 无疑而问,加强语气。 |
10、寓情于景:把作者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中。
11、借景抒情:借助景物抒发作者的情感。如《紫藤萝瀑布》通过对藤萝花的描写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12、侧面烘托: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所所写事物。如贾平凹的《风雨》文中无“风雨”二字但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描写风雨。这就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13、白描: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如《天净沙·秋思》仅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14、欲扬先抑:想要赞扬什么先贬低它。如《蝉》。写蝉的聒噪使人心烦是抑,写一只病蝉又是一抑。当作者明白蝉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并被蝉感动时对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变成了坚忍、令人尊敬。
15、托物言志:通过写物来表达情感或志向。《贝壳》由贝壳联想到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借贝壳传递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力量,引起读者的深思。
16、象征手法:根据事物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如《在山的那边》“山”象征实现理想途中的困难,“海”象征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