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思想品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2:39:13
文档

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思想品德)

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思想品德)一、编写说明本纲要是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省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实际制定的。本纲要对我省2013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的考试性质与目标、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作了具体说明,提出了明确要求。二、考试性质和目标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
推荐度:
导读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思想品德)一、编写说明本纲要是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省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实际制定的。本纲要对我省2013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的考试性质与目标、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作了具体说明,提出了明确要求。二、考试性质和目标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
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

(思想品德)

一、编写说明

本纲要是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省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实际制定的。本纲要对我省2013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的考试性质与目标、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作了具体说明,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考试性质和目标

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课程标准》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理念,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应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尤其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坚持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课程标准》确定的要求。

考试目标分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两部分。“考试要求”的能力要求划分为: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分别以A、B、C表示。这三个层次的能力评价要求分别是:

A.了解  是指在考试内容范围内,学生对有关事实、知识、概念和观点的再认能力。

B.理解  是指学生在了解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的转换或解释、推理能力。

C.运用  是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考试水平”的三个能力要求是递进式的,即每一较高层次的要求同时包含较低层次的要求。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同时包括一年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底)(见省编《2013年初中时事政治教育材料》)。《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宗旨、目标和要求,是本学科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应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一版本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确定的考试内容,注意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

本学科考查的内容注重学生终生发展所需的必备知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并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情景之中,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逐步形成与发展。注重考查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同时,在材料选择、问题设计等方面还蕴涵着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考查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目的是要使考试评价真正成为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的依据和标准,成为促进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重要手段。

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见下表:(共90个考点)

一、成长中的我

㈠(认识自我)(8个考点)

考试内容考试水平
ABC
1101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10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1103理解通过主动锻炼个性主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104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1105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增加)

1106说明当自已情绪冲动或低落时,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

1107根据收集到的“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说明中学生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修改)

1108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调整)

㈡(自尊自强)(6个考点)

考试内容考试水平
ABC
1201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现生命的价值

1202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203能够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1204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1205通过调查或观察到的某个物种或某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分析说明生命世界的神奇,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增加)

1206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的事例特别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事例,或以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增加)

㈢(学法用法)(8个考点)

考试内容考试水平
ABC
130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1302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30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1304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1305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拓展)

1306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拓展)

1307根据搜集的案例,理解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1308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容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我与他人的关系

㈠交往与沟通(8个考点)

考试内容考试水平
ABC
2101能够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2102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2103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2104能够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2105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

2106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107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说明解决矛盾的方法,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

2108根据与人交流的不同感受,说明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㈡交往的品德(8个考点)

考试内容考试水平
ABC
220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220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2203知道人与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204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友善,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2205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2206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地区)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2207分析在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或其他方式来化解矛盾

2208结合社会生活中与诚信有关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㈢权利与义务(13个考点)

考试内容考试水平
ABC
2301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降级)

2302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303分析维护受教育的途径,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整合)

230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2305分析说明学生中打架斗殴,使他人致伤、致残等违法案件,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2306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自觉尊重他人

2307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308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2309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个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2310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2311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312根据搜集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分析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2313理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的理由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㈠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7个考点)

考试内容考试水平
ABC
    310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3102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3103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3104正确认识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3105根据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3106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分析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

   3107分析在自然灾害中的社会救且活动和英雄事迹所反映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㈡承担社会责任(6个考点)

考试内容考试水平
ABC
320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320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203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

3204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3205理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有利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3206能够设计一个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的活动方案

㈢法律和社会秩序(7个考点)

考试内容考试水平
ABC
3301知道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意识

330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据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330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304知道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整合)

3305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修改)

3306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树立法制观念,自觉维律的权威

3307以“我是中国公民”为题,分析群众举报和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㈣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19个考点)

考试内容考试水平
ABC
3401了解中国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的指导思想

3402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3403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修改)

3404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修改)

3405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3406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407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408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

3409根据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设计一个保护环境或珍惜资源的公益广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410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风情

3411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3412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413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414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3415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增强忧患意识

3416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417理解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3418以“我的理想和选择”为题,探讨为实现理想应如何努力

3419根据搜集的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巨大变化的资料,分析说明只有在中国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四、例证性试题(略)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的形式、时间及各部分内容的比例

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思想品德与历史同场考试。考试时间共为120分钟,满分共150分(其中思想品德占80分)。思想品德试卷总分80分中,时事政治约占10℅,“成长中的我”约占20℅,“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30℅,“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40℅。

(二)试卷的结构、分数比例及呈现方式

试卷结构由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题型组成,其中,单项选择题约占本学科分值的30℅;非选择题约占本学科分值的70℅。非选择题部分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生产、社会、科技以及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文字与图表、材料分析、观察与思考、实践与探究、活动与感悟、漫画赏析等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回答呈现的问题。试卷以栏目主题的方式呈现(详见“例证性试题”),以突出体现《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特征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要求。非选择题部分“例证性试题”中提供的答案仅供参考。根据我省思想品德学科开卷考试及存在使用多种版本思想品德教材的实际,命题时,对于考生从参以外的角度回答问题,只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答题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分析问题言之有理、符合给分条件的,均可同样给分。对此,在确定参和评分标准时将作说明。

(三)考试水平和难度分布

考试水平分布:了解层次的约占15℅,理解层次的约占45℅,运用层次的约占40℅;考试难度分布:基础题约占70℅,稍难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

考试时,考生可携带教科书和省编《2013年初中时事政治教育材料》等相关资料。考试时学生应答题,不得相互讨论,借阅资料、课本等,杜绝互相抄袭行为。

六、参考试卷(略)

文档

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思想品德)

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思想品德)一、编写说明本纲要是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省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实际制定的。本纲要对我省2013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的考试性质与目标、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作了具体说明,提出了明确要求。二、考试性质和目标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