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实词虚词专题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意思
1.便要还家: ,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3.诎右臂支船: , 4.左手倚一衡木: ,
5.选贤与能: , 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7.荡胸生曾云: , 8.略无阙处: ,
9.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古义 | 今义 | |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6.不足为外人道也 | ||
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
8.高可二黍许 | ||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
10.矫首昂视 | ||
11.一男附书至 |
1.便舍(shě)船 屋舍(shè)俨然
2.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3.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4.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长约八分有奇
6. 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7. 妇啼一何苦 一男附书至
8.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9.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10.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1. 会当凌绝顶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绝巘多生怪柏
12. 农忙无闲人 闲人免进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体会其词类活用现象。
1.无案牍之劳形( )
2.不蔓不枝( )
3.石青糁之( )
4.居右者椎髻仰面( )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8.空谷传响( )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1.武陵人捕鱼为业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
3.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
5.为宫室.器皿______________ 6.为人五______________
7.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______________ 8.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
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______________
10.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 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
12.闻之,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 1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
14.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 15.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___
16.随波而逝______________ 17.溯迎而上______________
18.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______________
19.启窗而观______________ 2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 2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
23.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 24.其色墨______________
25.而竖其左膝______________ 26.其人视端容寂______________
六、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而两狼并驱如故。 D.无丝竹之乱耳。
七、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八、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
A.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 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九、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数百 腾身百变 D.而:溯迎而上 而僦赁看幕
文言实词虚词专题
一、1.要:通“邀”,邀请 2.有:通“又”,再加,还有 3.诎:通“屈”,弯曲 4.衡:通“横”,横着 5.与:通“举”,选择 6.甫:通“父”,男子美称 7.曾:通“层”,层次 8.阙:通“缺”,空缺 9.矜:通“鳏”,劳而无妻的人。
二、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4.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的连词。 6.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7.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8.可,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9.曾,古义:还,尚。今义:曾经。 10.矫,古义:抬,举。 今义:矫正。 11.书,古义:书信。今义:书本。
三、1. 舍:放弃;房屋 2. 寻:寻找;不久 3. 志:做标记;标记 4. 可:大约;可以 5. 奇:奇异;余数 6. 端:一端;端正 7. 一:多么;一个 8. 自:在;如果 9.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跟 10.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 11. 绝:陡峭;消失;极
12. 闲人:无事情要做的人;与事无关的人;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四、1.使动用法,使……劳累 2.蔓,名词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节 3.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4.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5.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6.意动用法,“以……为亲”; 意动用法,“以……为子” 7.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马 8.响、动词用作名词,回声
五、1.动词,作为 2.介词,向。“向”后省略了“向”的对象,即“渔人” 3.介词,对 4.是 5.做,这里指雕刻 6.刻有 7.是 8.成为 9.被 10.代词,代“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11.结构助词:“的” 12.代词,代指发现了桃花源这件事。 1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14.宾语前置的标志 15.助词,的 16.表修饰 17.表修饰 18.表转折 19.表承接 20.表并列 21.表转折 22.哪里 23.从这里
24.它,代字 25.他,代佛印 26.那个,指居左者
六、B 七、C 八、C 九、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