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2 Part B Read and write
教 材:人教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P19
单元主题:My week
课 型:阅读课
一、教材解析
本课时是五年级上册Unit2的第六课时||,学习Read and write部分文段。通过吴一凡和机器人Robin之间关于课程安排和周末活动的对话情景||,再次呈现了本单元学习的核心句型What do you have on …?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 Do you often play sports?及部分核心词组。
二、目标预设
1. 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吴一凡和机器人的对话||,完成判断信息正误的活动。
2. 能够根据提供的信息模仿对话、补全新的对话。
三、重难点预设
教学重点:读懂吴一凡和机器人的对话并完成练习。
教学难点:schedule的发音||;创编对话对于后进生来说较难。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入 (Warm-up/Lead-in)
1. 师生相互问候||,练习课堂口语。
2. TPR activity
教师请一名学生做动作||,其余学生猜出对应的词组:play sports||, read books||, …
3. 转盘游戏
教师呈现星期转盘||,学生猜星期几。转盘停止后||,学生回答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或者Do you often … on Tuesdays? 通过这一活动复习本单元已学的核心句型。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做趣味性较高的TPR活动及转盘游戏||,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学过的词组及句型||,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 Task1: Listen and answer
教师将转盘停在周五||,并提问:What do you have on Fridays?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提问:What does Wu Yifan have on Fridays? Do you know? 教师播放对话录音||,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
学生听完录音后回答:Wu Yifan has PE on Fridays.
2. Task2: Read and answer
教师提问:Does Wu Yifan often play sports? 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play sports的含义。学生自读对话后回答问题。
3. Task3: Read and tick or cross
学生自读对话||,判断正误。
(1) Wu Yifan often watches TV on the weekend.
(2) Wu Yifan often reads books on the weekend.
(3) Wu Yifan likes sports.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一周安排表||,分别在watch TV||, read books次数下方打钩||,引导学生注意often和sometimes所表示的频率差别。
教师引导学生用often和sometimes分别谈谈自己的周末活动。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 Listen and imitate
教师播放日记录音||,学生跟读||,提醒学生注意意群、语气、语调和语气。学生读1-2遍后||,小组合作朗读||,并进行朗读展示。
2. Role play
学生读1-2遍后||,同桌合作朗读||,并进行朗读展示或者对话表演。教师在课件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对话的主要内容||,给学生以提示。
【设计意图】根据思维导图表演对话||,便于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让学生自己评价表演。
3. Read and answer
教师请学生思考:Is Wu Yifan’s habit good or bad?
然后学生看书找答案:What advice does Robin give him?
教师呈现Robin的建议:You should play sports every day. Here is a new schedule for you. 并在语境中教学单词every||, day||, schedule。
4. Look at the schedule above and complete the dialogue below.
(1) 学生根据Robin给吴一凡安排的课程表||,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2) 学生两人一组||,仿照书上对话||,一人扮演Sarah||,一人扮演吴一凡||,进行对话。教师可以对程度较好的学生提高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内容||,模仿书上对话||,创编对话。
5. 请学生集思广益||,给吴一凡提一些好的建议。
6. Pair work
请列出自己一周的课程安排及周末活动||,然后跟同桌相互讨论并对话。
如果同桌有坏习惯||,可以给出建议。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7. 提醒学生:Arrange your time reasonably and take an active part in exercise.
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设计意图】 从教材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多运动。
(四)作业设计(Homework)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1.完成本部分听读作业||,进行口语测评。
2. 把你与同桌关于一周课程安排及周末活动的对话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