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其设计步骤和内容是什么?工艺规程设计卡片的形式。
2 生产类型分为哪几类?零件的生产纲领与哪些因素有关?
3 什么是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工序划分在工厂设计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4 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的概念。
5 试举例说明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定位基准(包括粗基准和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6 什么是某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
7 了解典型表面的加工工艺路线。
8 什么是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各有什么特点?
9 如何把零件的加工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和精加工阶段,为什么要这样划分?
10 确定工序加工余量应考虑哪些因素?
11 工艺尺寸是怎样产生的,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进行工艺尺寸的换算,在工艺尺寸链中,封闭环是如何确定的?
12 什么是机械产品生产过程?
13 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包括哪些?
14 什么是基准?基准的类型有哪些?
15 什么是工艺基准?工艺基准有包括哪些?定位粗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及含义。
16 T形螺杆如图7-1所示。其工艺过程如下,请分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
在锯床上切断下料Φ35×125;
在车床上夹一头车端面,打顶尖孔;
用尾架后顶尖顶住工件后,车Φ30外圆及T20外圆(第一刀车至Φ24,第二刀车至Φ20),车螺纹,倒角;
在车床上车Φ18外圆及端面;
在卧式铣床上用两把铣刀同时铣Φ18圆柱上的宽15的两个平面,将工件回转90°(利用转台),铣另两个面,这样作出四方头。
图7-1
17图7-2所示套筒零件,加工表面A时要求保证尺寸10+0.10mm,若在铣床上采用静调整法加工时以左端端面定位,试标注此工序的工序尺寸。
18图7-3所示定位套零件,在大批量生产时制定该零件的工艺过程是:先以工件的右端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左端端面、外圆及凸肩,保持尺寸5±0.05mm及将来车右端端面时的加工余量1.5mm ,然后再以已加工好的左端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右端端面、外圆、凸肩及内孔,保持尺寸60-0.25 mm 。试标注这两道工序的工序尺寸。
图7-2 图7-3
19图7-4所示为一锻造或铸造的轴套,通常是孔的加工余量较大,外圆的加工余量较小,试选择粗、精基准。
20 图7-5所示工件中A1、A2、A3的尺寸为设计要求尺寸,其中A3不便直接控制和测量,试用尺寸链计算加工中应控制和测量的尺寸及其偏差,并在图上标注。
图7-5
20图7-6所示的轴类零件,在卧式铣床上,采用调整法且用两把铣刀组合在一起同时加工两个槽。当此工序以大端端面为轴向定位基准时,根据零件图,重新标注工序尺寸A。
22 某零件的最终尺寸要求如图7-7(a)所示,加工顺序见图7-7(b),求钻孔工序尺寸F。
23 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
24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25 有一工件内孔为mm,表面粗糙度为Ra=0.2m,现采取的加工工艺为:钻孔、扩孔、铰孔、研磨。试求
(1)内孔加工的各工序尺寸及偏差;
(2)内孔加工的各工序余量及其变动范围;
(3)绘制内孔加工的各工序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关系图。
工序名称 | 加工余量 (mm) | 工序所能达到精度等级 | 加工余量公差(mm) | 工序尺寸 (mm) | 工序尺寸偏差(mm) |
钻孔 | IT13(0.33mm) | ||||
扩孔 | 4.50 | IT9(0.052mm) | |||
铰孔 | 0.20 | IT7(0.021mm) | |||
研磨内孔 | 0.05 | IT6(0.013mm) |
27 加工如图7-8的一主轴时,要求保证键槽深度t=mm,有关加工工艺过程如下:
(1)设磨削外圆与车削外圆时的同轴度为φ0.02,试用极值法求铣槽工序尺寸HδH。
(2)车外圆至;
(3)在铣床上按尺寸HδH铣键槽;
(4)热处理;
(5)磨削外圆至,同时保证键槽深度t=mm。
图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