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题在语文试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学生的得分率相对来说较低,这是大多数学生和老师深感头疼的问题。对文章赏析的深浅、得分率的高低,这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高低,更有赖于老师的指导。我们知道,做数学题时讲究的是做题的方法,只要方法会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样,语文也是这样,针对一篇阅读文章或一道理解题,老师不能只追求学生是否知道了答案,而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得出答案。老师教给学生的应是点金术,而不是大量的金子。这样学生才能在反复的训练中找到做题的窍门,其文学素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如何教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我认为可从读和做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 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理解文章的第一要着。那么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怎样教学生读文章呢?我觉着可教给学生“三读法”。
第一读,让学生从头到尾完整地读完课文。此读重点在于整体感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还是介绍了什么物什么景,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个大体的了解。为后面做题做好基础。
第二读,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如开头、结尾、过渡以及抒情、议论性的段落或句子进行精读揣摩。此读重在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和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再进行做题时就会有的放矢。
第三读,针对所考问题读。让学生找到问题出现的段落或句子,联系上下文或语言环境,仔细揣摩阅读,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 做
做题时,老师应重在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指给学生到达目的的方向,学生才不至于无从下手,甚至南辕北辙。我认为可从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首先,让学生抓住问题中给出的信息提示和答题的关键。题目中的一个句子,一个词语都可能成为打开问题大门的钥匙,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答案也许会自然牵出。再有让学生仔细审清让我们答什么,不要东扯葫芦西扯瓢,乱答一气,结果离题十万八千里。
其次,要让学生储备下应有的知识。如常见的修辞、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文章结构特点、段落或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等,这样学生在做题时自然就有方向性,或套用,或选择,或灵活处理。
再次,教给学生做具体题的具体方法。不同类型的题有不同的方法,如怎样概括故事内容,怎样理解句子含义,怎样赏析语句等,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学生在做题时才会得心应手,不至于怵手不愿做。
应注意的是,读和做并不是单一进行的,二者应相互结合。特别是第三读,更应边读边做。还应注意,平时要注重对做题方法的揣摩总结及学生的反复训练,这样阅读鉴赏水平才会逐渐提高,文学素养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