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隐患自查标准 | 二级隐患自查标准 | 三级隐患自查标准 | 自查标准项具体描述 | 检查方法 | 自查登记情况 |
基础管理 | 资质证照 | 驾驶人员条件 | 从事货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二)年龄不超过60周岁; | | |
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具备规定的条件,经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审核同意,领取经营许可证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后,方可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 | | |
货运经营条件(普通货运) | 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 |
车辆要求 | 车辆技术要求: (1)车辆技术性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载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 | |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道路运输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 |
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 | 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安委会职责明确,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 | |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 按规定足额配备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人员 | | |
应急管理机构 | 设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 | |
安全规章制度 | 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 |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7、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 | |
安全生产会议记录档案 | 1.企业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2 生产经营单位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 | |
基本要求 |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 |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安全费用管理制度,明确办理交接手续,填写归档交接单,交接双方签字。 | | |
安全管理制度 | 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 | |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 | |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 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内容包括:(一)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制定依据;(二)安全生产事故的概念;(三)安全生产事故的分类;(四)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程序;(五)安全生产事故现场保护的要求;(六)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七)安全生产事故资料的归档要求;(八)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经验教训总结。 | | |
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 | 1、对由于“三违”行为、破坏安全生产设施、给单位或他人造成损失的给予严厉的惩戒,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2、对遵章守纪、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3、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 | |
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对货运车辆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货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 | |
|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 建立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 | |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或文件 | 有规定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职责的制度或文件 | | |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1.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特点,组织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保证其有效实施。 2.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程的学习和培训,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 | |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 | 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3、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 | |
安全检查记录 | 应当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检查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 | | |
货运车辆技术档案 |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货运车辆技术档案,并妥善保管。对相关内容的记载应当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随意更改。 | | |
安全培训教育 |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 | 应当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情况进行记录,并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 | | |
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 有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记录至少保存2年。新聘任从业人员,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不得上岗作业。 | | |
安全投入 | 安全生产资金使用 | 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 | |
应急管理 | 应急预案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 | |
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制定有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以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报告程序、应急指挥、应急车辆和设备的储备以及处置措施等内容。 | | |
应急装备物资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 | |
应急队伍 | 企业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 | | |
应急演练 | 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 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 | |
预案备案 | 企业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与当地应急预案保持衔接,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并定期进行演练。 | | |
现场管理 | 作业场所 | 安全值班 | 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值班计划和值班制度,重要时期实行领导到岗带班,有值班记录。 | | |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车辆要求 | 禁止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拼装的、检测不合格的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 | | |
许可证管理 |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按照《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核定的经营范围从事货物运输经营,不得转让、出租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 | | |
《道路运输证》管理 |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要求其聘用的车辆驾驶员随车携带《道路运输证》。 《道路运输证》不得转让、出租、涂改、伪造。 | | |
车辆检测 |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定期进行货运车辆检测,车辆检测结合车辆定期审验的频率一并进行。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机动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 | |
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 |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其重型货运车辆、牵引车上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防止驾驶人员连续驾驶时间超过4个小时。 | | |
设备设施 | 消防安全 | 按国家有关规定配足有效的安全和消防设施,设备及器材,并确保齐全有效。 | | |
登记及检验标志 | 应有在检验有效期内检验合格标志和有效牌照 | | |
消防设施器材 | 配置符合规定的消防设施器材 | | |
作业许可 | 主要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 主要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经法定主管部门考核合格;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必须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运营中携带车辆营运证件,驾驶员资格证件以其它规定的证件。 | | |
“三违”行为 |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