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情况评审报告
********公司
二〇二一年二月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运行情况评审报告
一、评审目的及范围
(一)评审目的
结合双体系实际运行情况,对双体系运行效果等进行评审、评价,为双体系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二)评审对象
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
(三)评审范围
本次评审范围为:1.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变更情况;2.各风险点危险源辨识、分析情况;3.各风险点管控措施落实情况;4.风险告知情况。5、隐患排查频次、内容;6.隐患治理是否到位。
二、评审依据
1、《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2、《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省令第303号)
3、《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4、《山东省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字[2017]194号)
5、《关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
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2-2016)
7、《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2883-2016)
三、评审组织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小组成员:
组 长:王** 总经理/法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郭** 安全副总经理、安全科科长
成 员:崔** (调度科科长)、董** (技术科科长)
孙** (财务科科长)、张** (维修车间主任)
张** (驾驶员代表)、樊** (押运员代表)
代** (GPS监控员)、董** (安全员)
四、评审方式方法
1、各生产部门依据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要求,由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组织岗位相关技术人员全面辨识部门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存在的危害因素,形成部门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和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进行风险辨识,使用风险矩阵法(LSR)对风险度进行定量辨识。
2、根据风险分析出的风险点危险程度划定风险等级,形成部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体现出风险点主要管控责任人和监督人。
3、依据部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逐项制定相关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隐患排查表,体现风险防控措施落实人和监督人;公司和部门安全管理人员每月检查安全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五、“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评审情况
(一)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变更情况
公司近1年来,设备设施、作业活动风险点无减少、增加,通过运行情况来看,风险点排查全面、无遗漏,确定合理。
(二)各风险点危险源辨识、分析情况
各风险点危险源辨识全面、分析到位,在日常运行中,公司员工及各层级注重对危险源识别、管控,确保消除隐患,近一年来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实现了生产安全。
(四)各风险点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1.基本情况。各风险点管控措施基本到位,确保风险点有效管控,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2.存在问题:在运行中,未按规定进行日常检查、维护不到位、安全警示标志损坏等管理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不佳、员工安全知识掌握不全等教育培训措施不到位等情况。
3.改进措施:(1)进一步明确安全检查、设备维护责任人,建立安全检查台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及隐患排查记录表,设备维护台账等记录表,如实记录。(2)每半年对安全警示标志进行集中维护、更换。(3)增加教育培训频次、学时,保证班前安全教育时间,增强教育培训效果。(4)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日常考核奖惩,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五)风险告知情况
设置风险告知牌,对风险点等级、危险源、管控措施进行告知。制定了2021年度教育培训计划,进行双重预防体系知识培训,确保风险告知到位。另外,加强外来人员管理,明确安全员、保卫人员责任,对进入厂区人员,及时告知存在风险。
(六)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1.基本情况。公司制定了隐患排查治理计划,明确时间、排查人、排查内容,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了公司级、部门级安全检查记录台账及安全隐患奖惩记录台账,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级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发现隐患落实整改时间、措施、责任人,确保了隐患整改到位。
2.存在问题:部门级日常隐患排查不到位,走过场。
3.改进措施:加强巡查频次,将隐患排查情况纳入落实考核奖惩,确保排查效果对隐患排查不到位的,实现惩处。
六、评审结论
经评审,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良好,风险点无变化,管控措施基本到位,隐患排查治理基本到位,基本能够满足公司风险分级管控要求。
后期工作中,要注重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结合,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公司
2021年02月26日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评审内容 | |
组织部门 | |
评审时间 | |
参加人员签名 | |
评审结论 | |
审定人(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