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要求
1 通过粗食盐提纯,了解盐类溶解度知识在无机物提纯中的应用,学习中间控制查验方式①
2 练习有关的大体操作:离心、过滤、蒸发、pH试纸的利用、无水盐的干燥和滴定等。
3 学习天平的利用和用目视比浊法进行限量分析②。
二、原理
氯化钠(NaCl)试剂由粗食盐提纯而得。一般食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及SO42-、
Ca2+、Mg2+和K+等可溶性杂质。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转变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方式纯化,而需用化学法处置,使可溶性杂质都转化成难溶物,过滤除去。此方式的原理是,利用稍过量的氯化钡与氯化钠中的SO42-反映转化为难溶的硫酸钡;再加碳酸钠与Ca2+、
Mg2+及没有转变成硫酸钡的Ba2+,生成碳酸盐沉淀,过量的碳酸钠会使产品呈碱性,将沉淀过滤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CO32-,有关化学反映式如下:
Ba2++SO42-==BaSO4↓
Ca2++CO32-==CaCO3↓
2Mg2++2OH-+CO32-==Mg2(OH)2CO3↓
CO32-+2H+==CO2↑+H2O
至于用沉淀剂不能除去的其它可溶性杂质,如K+,在最后的浓缩结晶进程中,绝大部份仍留在母液内,而与氯化钠晶体分开,少量多余的盐酸,在干燥氯化钠时,以氯化氢形式逸出。
三、实验内容
1 溶盐
用烧杯称取食盐,加水20mL。加热搅拌使盐溶解,溶液中的少量不溶性杂质,留待下步过滤时一并滤去。
2 化学处置
(1)除去SO42-
将食盐溶液加热至沸,用小火维持微沸。边搅拌,边逐滴加入 mol·L-1BaCl2溶液,要求将溶液中全数的SO42-都变成BaSO4沉淀。记录所用BaCl2溶液的量。因BaCl2的用量随食盐来源不同而异,应通过实验肯定最少用量。不然,为了除去有毒的Ba2+,要浪费试剂和时刻,因此,需要进行中间控制查验,其方式如下:
取离心管两支,各加入约2mL溶液,离心沉降后,沿其中一支离心管的管壁滴入3滴BaCl2溶液,另一支留作比较。如无混浊产生,说明SO42-已沉淀完全,若清液变浑,需要再往烧杯中加适量的BaCl2溶液,并将溶液煮沸。如此操作,反复查验、处置,直至SO42-沉淀完全为止。查验液未加其它药品,观察后可倒回原溶液中。
常压过滤。过滤时,不溶性杂质及BaSO4沉淀尽可能不要倒至漏斗中。
(2)除去Ca2+、Mg2+、Ba2+
将滤液加热至沸,用小火维持微沸。边搅拌边逐滴加入 mol·L-1Na2CO3溶液(如上法,通过实验肯定用量)Ca2+、Mg2+、Ba2+便转变成难溶的碳酸盐或碱式碳酸盐沉淀。
确证Ca2+、Mg2+、Ba2+已沉淀完全后,进行第二次常压过滤(用蒸发皿搜集滤液)。记录Na2CO3溶液的用量。整个进程中,应随时补充蒸馏水,维持原体积,以避免NaCl析出。
(3)除去多余的CO32-
往滤液中滴加2 mol·L-1盐酸,搅匀,使溶液的pH=3~4,记录所用盐酸的体积。溶液经蒸发后,CO32-转化为CO2逸出。
(4).在滤液中还滴加入2mol·dm-3HCl,并用玻璃棒沾取滤液在pH试纸上实验,直到溶液呈微酸性为止(pH≈6)。
(5).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用小火加热蒸发,浓缩至稀粥状的稠液为止,但切不可将溶液蒸发至干。
(6)冷却后,用布氏漏斗过滤,尽可能将结晶抽干。将结晶移入蒸发皿中,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干燥。
(7)称出产品的质量,并计算产量百分率。
试探题:
1.加入20mL水溶解5g食盐的依据是什么?加水过量或过少有什么影响?
2.怎样除去实验过程中所加的过量沉淀剂BaCl2,NaOH和Na2CO3?
3.提纯后的食盐溶液浓缩时为什么不能蒸干?
4.在检验BaSO42−时,为何要加入盐酸溶液?
5.在粗食盐的提纯中,(1)(2)两步,可否归并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