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 ) 形貌昳丽 ( ) 朝服衣冠( ) 孰视之( )
窥镜自视( ) 谤讥于市朝( ) 期年之后( ) 邹忌 ( )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 ( ) 形貌昳丽 (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齐王纳谏 ( )
朝服衣冠 ( ) 孰视之 ( )
何能及君 ( ) 私我 ( )
客之美我者 (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期年之后 ( ) 闻寡人之耳者 ( )
王之蔽甚矣 ( ) 皆朝于齐 ( )
旦日 ( )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
窥镜 ( ) 时时而间进 ( )(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能谤讥于市朝( )( )
3、翻译句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4、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词性变化及其意思。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原为________词,这里活用作________词。意思是________。
(2)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美:原为________词,这里活用作_________词(意动用法),意思是________。
(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原为_________词,这里活用作________词,意思是
5、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6、下列加粗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B.民各甘其食,美其服。
C.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7、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例句中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A.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
B.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C.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D.卒廷见相如。
8、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中“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B.彼不我恩也。
C.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D.城不入,臣请完壁归赵。
9、选出下面句中“朝”字读音及意义全不相同的一项 [ ]
A.朝花夕拾 B.于是入朝见威王
C.改朝换代 D.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二、语段阅读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以下三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们合理的排序是[ ]
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③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2.下列给“王之蔽甚矣”翻译正确的是[ ]
A.大王的毛病实在太多了 B.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C.大王的私心太重了 D.大王受蒙蔽得太深了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答:
8、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江乙对楚宣王
《战国策》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②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①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②专属,单独地托付。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
(1)群臣莫对: ______________
(2)虎求百兽: ______________
(3)天帝使我长百兽: ______________
(4)子以我为不信: 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黑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3、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虎求百兽而食之 天帝使我长百兽
子无敢食我也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
A.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
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
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
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
C.“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
敌国不敢谋( )
百姓不信( )
方是之时(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3、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
②
4、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4分)
十年春,齐师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