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一代伟人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 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用塑料吸管吸易拉罐内的饮料,饮料经吸管进入嘴中,这是因为( )
A.吸管本身有吸水作用 B.管内气体变少,气压变少
C.果汁本身产生的压力较大 D.人体对果汁有吸引力
4.蜡烛火焰通过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像,这个像的形状是( )
A.与火焰形状相同,正立 B.与火焰形状相同,倒立
C.与三角形形状相同,正立 D.与三角形形状相同,倒立
5.电视机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 )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
6.如图是冰的熔化曲线,下面有关该图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BC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CD段呈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7.夜晚走在路灯下,就会形成影子,这说明( )
A.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曲线传播的
B.光在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C.光在空气中很难传播
D.人能够透过比较少的光
8.小明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纸不是可燃物 B.没有达到着火点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水能灭火
9.夏天人们常穿浅色衣服,而冬天人们常穿深色衣服,这是为了( )
A.在夏天能吸收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B.在冬天能少吸收太阳的光和热
C.在夏天能少吸收太阳的光和热
D.在冬天能少散失身体的热量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任何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千米/秒
D.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可以用一条直线来表示
11.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C.茶壶上留有小孔 D.钢笔吸取墨水
12.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B.二氧化碳可以像到水一样倒入一个容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有流动性
C.夏天雷雨过后,天边会出现一道彩虹﹣﹣光的直线传播
D.人们将盛液氮的钢瓶漆成黑色﹣﹣液氮是黑色的
二、简答题(26~30每空1分,31、32、33每空2分共36分)
13.马德堡半球试验证明 存在,而且 .
14.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 ② ;炒菜时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 ;草原着火时,在火场周围把草割成防火道的目的是 .
15.试指出下列生活实例(或现象)反映的科学原理或规律:
(1)阳光下脏雪比干净的雪熔化的快: .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
16.写出下列物质转化的名称,并注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①铁在高温下变成铁水
②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
③打开锅盖时冒出“白气” .
17.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的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则圆筒的 (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这个观察仪观察静物时,只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18.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
温度/℃ | … | 91 | 93 | 97 | 98 | 98 | 98 | 98 | 98 | … |
(2)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摄氏度有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
(3)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2016-2017学年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爵溪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一代伟人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考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从熔化、凝华、凝固、液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答】解:A、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冰的形成属于凝固;雪的形成属于凝华.故A错误;
B、凝固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冰的形成属于凝固;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雪花的形成是凝华过程.故B正确;
C、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北方的冬天气温比较低,水结成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而雪的形成属于凝华.故C错误;
D、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 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1)首先根据物质状态的前后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再判断吸放热情况;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解:
①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②自来水管“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③露珠 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④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吸热.
物态变化成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①④.
故选A.
3.用塑料吸管吸易拉罐内的饮料,饮料经吸管进入嘴中,这是因为( )
A.吸管本身有吸水作用 B.管内气体变少,气压变少
C.果汁本身产生的压力较大 D.人体对果汁有吸引力
【考点】8J: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分析】用塑料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塑料管内的空气吸走、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
【解答】解: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体变少,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
故选B.
4.蜡烛火焰通过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像,这个像的形状是( )
A.与火焰形状相同,正立 B.与火焰形状相同,倒立
C.与三角形形状相同,正立 D.与三角形形状相同,倒立
【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当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很小的孔时,就能形成物体的像,即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蜡烛火焰通过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在光屏上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会形成光源的像,光斑的形状与光源的形状一样即与火焰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是倒立的.
故选:B.
5.电视机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 )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
【考点】AT:红外线.
【分析】遥控器上用的是红外线.
【解答】解:由于红外线是眼睛看不到的,且对人体无害,故遥控器用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
故选B.
6.如图是冰的熔化曲线,下面有关该图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BC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CD段呈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晶体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解答】解:A、读图可知,AB段冰还没有开始熔化呈固态,此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A正确;
B、BC段时冰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D正确;
C、CD段冰已经熔化完毕,呈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C正确.
故选B.
7.夜晚走在路灯下,就会形成影子,这说明( )
A.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曲线传播的
B.光在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C.光在空气中很难传播
D.人能够透过比较少的光
【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要掌握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正确.
故选:B.
8.小明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纸不是可燃物 B.没有达到着火点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水能灭火
【考点】1I: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有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着火点.
(2)水蒸发吸热.
【解答】解:A、纸是可燃物,故A错误;
B、水的蒸发吸热导致温度没有达到纸船的着火点,所以纸船不会燃烧,故B正确;
C、纸船与氧气接触,故C错误;
D、水和火没有接触,故D错误.
故选B.
9.夏天人们常穿浅色衣服,而冬天人们常穿深色衣服,这是为了( )
A.在夏天能吸收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B.在冬天能少吸收太阳的光和热
C.在夏天能少吸收太阳的光和热
D.在冬天能少散失身体的热量
【考点】AR:物体的颜色.
【分析】先要明确光可以传递能量,吸收光的多少即代表吸收的能量的多少.然后结合深色物体与浅色物体反射光的本领的强弱来解决此题.
【解答】解:
AC、由于浅色的衣服反射光的本领较强,照在浅色衣服上的光,大部分被反射出去,即光携带的可以使人发热的能量被反射出去,使人觉得凉快.故A错误,C正确;
BD、由于深色的衣服吸收光的本领较强,照在浅色衣服上的光,大部分被吸收进去,即在冬天能多吸收热量,使人觉得暖和.但衣服颜色深浅对人身体的热量散失影响不大,故BD错误.
故选C.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任何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千米/秒
D.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可以用一条直线来表示
【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真空中光速最大,是3.0×108m/s;
(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4)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叫做光线.
【解答】解:A、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故A错误;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故B错误;
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即光在真空中每秒钟通过的距离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他介质的速度可能会改变,故C正确;
D、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C.茶壶上留有小孔 D.钢笔吸取墨水
【考点】8J: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分析】大气压的应用大多是利用内外的气压差,所以要判断是否是大气压的应用,要注意有没有形成这个“气压差”.
【解答】解:A、把药液注入肌肉,是靠活塞推进产生的压强,不是利用大气压强.故A符合题意;
B、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强.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故B不合题意;
C、茶壶盖上的小孔使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倒水时使得壶内和壶外的气压相互抵消,使得水由于重力的原因能流出壶外,是利用大气压.故C不合题意;
D、钢笔吸墨水时,需先把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就被压进滴管中,利用了大气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2.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B.二氧化碳可以像到水一样倒入一个容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有流动性
C.夏天雷雨过后,天边会出现一道彩虹﹣﹣光的直线传播
D.人们将盛液氮的钢瓶漆成黑色﹣﹣液氮是黑色的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28:密度及其特性;AP:光的色散;AR:物体的颜色.
【分析】(1)根据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解答;
(3)根据彩虹的成因分析解答;
(4)为方便运输和使用,很多气体都用钢瓶储存;为了方便识别,不同气体的钢瓶漆成不同的颜色.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A、从冰箱中刚取出的易拉罐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故错误;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以像倾倒水一样倒入一个容器,故正确;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错误;
D、为了方便识别,不同颜色的气体钢瓶所装的气体是不一样的,通常黄色的钢瓶装氨气,黑色的钢瓶装压缩空气或氮气,白色的钢瓶装乙炔气体,绿色的钢瓶装氯气,蓝色的钢瓶装氧气,纯净的液态氮是无色的,故错误;
故选B.
二、简答题(26~30每空1分,31、32、33每空2分共36分)
13.马德堡半球试验证明 大气压 存在,而且 证明大气压是朝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
【考点】8E:大气压强的存在.
【分析】著名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著名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得大气压值的实验.
【解答】解:
历史上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证明大气压是朝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故答案为:大气压;证明大气压是朝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14.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②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炒菜时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 ;草原着火时,在火场周围把草割成防火道的目的是 移走可燃物 .
【考点】2R:物理常识.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原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物质燃烧必须具有可燃性(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通过锅盖盖在锅上而使锅内的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
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是移走可燃物.
故答案为:①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隔绝氧气;移走可燃物.
15.试指出下列生活实例(或现象)反映的科学原理或规律:
(1)阳光下脏雪比干净的雪熔化的快: 深颜色的物体比较容易吸热 .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光的直线传播 来解释.
【考点】1B:熔点和凝固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1)深颜色的物体比较容易吸热,白色会反射阳光的照射,吸热能力较差;
(2)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需要吸热.排队时,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个人挡住前面所有人,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1)脏雪颜色较深,吸热能力比干净的雪吸热能力强,故脏雪熔化的快;
(2)排纵队时,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如果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
故答案为:(1)深颜色的物体比较容易吸热;(2)光的直线传播.
16.写出下列物质转化的名称,并注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①铁在高温下变成铁水 熔化,吸热
②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 升华,吸热
③打开锅盖时冒出“白气” 液化,放热 .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判断每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再确定是吸热还是放热.用到以下知识: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化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3)物质由液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
【解答】解:①铁在高温下变成铁水属于熔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②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是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该过程吸热;
③打开锅盖,看到上方冒出了大量的“白气”是汽化后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该过程放热.
故答案为:①熔化,吸热;②升华,吸热;③液化,放热.
17.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的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则圆筒的 A (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这个观察仪观察静物时,只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故答案为:A;变大.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18.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
温度/℃ | … | 91 | 93 | 97 | 98 | 98 | 98 | 98 | 98 | … |
(2)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摄氏度有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
(3)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水量多 (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水沸腾前,上层水温比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的水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的水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气泡越来越大.
(2)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会保持不变.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由于温度计不准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有差异;
(3)沸腾实验中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初温的高低、酒精灯火焰的大小、烧杯是否加盖等.
【解答】解:(1)水从第8min开始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再改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就是98℃.
(2)水的沸点是98℃,可能是此时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水中有杂质.
(3)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量多或水的初温低或酒精灯火焰小造成的.
故答案为:(1)98;(2)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3)水量多.
2017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