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测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2:31:09
文档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测试一、选择题1.下表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类型来源生徒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乡贡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制举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举荐者A.彻底消除了贵族.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C.地方举荐的选拔制度.绝对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2.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说:“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此上下两层社会被打成两截,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黄仁宇先生旨在强调,科举
推荐度:
导读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测试一、选择题1.下表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类型来源生徒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乡贡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制举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举荐者A.彻底消除了贵族.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C.地方举荐的选拔制度.绝对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2.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说:“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此上下两层社会被打成两截,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黄仁宇先生旨在强调,科举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

1.下表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

类型来源
生徒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
乡贡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
制举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举荐者
A.彻底消除了贵族 .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C.地方举荐的选拔制度 .绝对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

2.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说:“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此上下两层社会被打成两截,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黄仁宇先生旨在强调,科举制度

A.反映了选才标准的多样化 .阻断了世家大族入仕的途径

C.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3.研究发现,唐代宰相多来自世家大族;而五代宰相出身却复杂得多,有出身行伍、官吏、幕僚、寒门甚至家奴等,进士出身者在整个宰相群体中超过了半数。这一变化反映出

A.社会阶层的流动 .集权的强化

C.农耕经济的繁荣 .门阀制度的兴盛

4.清初统治者重视"人臣服官,首重廉耻之节"。清初直隶社会秩序的重建,与的良好示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于成龙"天性忠直,并无交游,惟知爱民……直隶地方百姓旗人无不感戴称颂"。这说明,清初统治者

A.强调道德与秩序互动 .重视理学观念的渲染

C.重视的垂范作用 .激起了的荣辱感

5.2009年以来,全国常委会废止了8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对59部法律作出修改;废止了7部行规,对107部行规作出修改;地方及其常委会共废止了455部地方性法规,对1417部地方性法规作出修改。这反映了我国

A.法制建设日益完善 .法律体系基本成熟

C.法律法规行之有效 .民众法制观念增强

6.下表所示是摘自赵晓耕《新中国民法典起草历程回顾》的部分目录。这反映出新中国

A.法制建设不断健全 .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C.法制观念日益普及 .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

7.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从“战争与”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而发展国家间关系,并主动创建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转变始于

A.“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采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70年代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 .不结盟的制定

8.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对1950-2005年中美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定量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中美良性关系波动最小时期的出现主要缘于

A.中美双方国家利益和务实外交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美苏争霸,美国转移外交重点 .美国放弃了称霸全球战略

9.下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0%2%14%
消极报道95%87%24%
中性报道5%11%62%
①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

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

④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A.①③ .②④ .①② .③④

10.嘉靖年间,广东地区的几次改革都以定额赋税为中心,赋役按丁粮征收,土地税增大,人丁税减少,最终实现以土地为唯一征派对象;赋役统一用银计算、合并编排,最终完成“由役人赋”的改革。这一做法客观上

A.压制了新生产因素的发育 .改变了封建租佃生产方式

C.削弱了封建制度统治基础 .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

11.唐代实行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作为国家的赋税征收方式。两税法“不以丁身为本,惟以资产为宗”。这一的作用是

A.打击了地方藩镇的势力 .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2.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盐城、市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大宗商品港口物流等国家级产业基础。在此过程中,可以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资金援助

A.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贸总协定 .上海合作组织

13.下面为汉代郡、县、乡、里的组织图。图中信息反映出汉代

A.封建割据隐患彻底消除 .地方行政机构相互制衡

C.地方治理体系臻于完善 .官僚政治日益成熟

14.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代福利国家产生于19世纪中叶

B.二战中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

C.罗斯福新政中社会福利的实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D.到80年代,福利国家得到更大的发展

15.二战后,西欧国家盛行一种“生产中的资本主义,分配中的社会主义”。其中“社会主义”是指

A.马克思主义 .平均主义 .混合经济 .福利制度

二、填空题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是________

17.秦代的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________。

18.君主强化

(1)仿照样式,完成古代中国“行政制度(举措)”创设的具体内容。

(2)补充完成古代中国在其他领域制度创设的史实。

19.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地表现出________不断加强、________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军机处的设置就是其表现之一。

20.自秦以后,中国出现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皇帝位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任命各级宫员处理全国政务,从而建立起较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随着________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也不断发生变化。

三、简答题

21.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构建了“三民主义”的宪政理论,并由此而产生了中华的国典——《中华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华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临时约法》从根本大法的角度,对“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等作了制度性规定,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

——摘编自郭钦《(中华临时约法)研究》

材料二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五四”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巩固了中国人民胜利的历史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反映了全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意愿。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礼赞70年:从五四到全面依法治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分析《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的主要原则。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保障就是“新政”的一个主要内容。因为社会保障维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弱势群体”面对生存的考验,急需进行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与罗斯福的个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罗斯福正值壮年时得了骨髓炎,在加上治疗不当导致他腰部以下的瘫痪,以至于他后半生的行走中一直需要人的扶持,两腿还得装上笨重的钢撑架。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他认为联邦应承担起保障人们生活的责任,罗斯福的主张为《社会保障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1934年6月,罗斯福任命了一个经济保障委员会用来研究经济和社会保障问题,并且为研究成果制定立法纲领。这个委员会于1935年1月向国会提交了一个关于社会保障的法案,这个法案经过激烈的争论于1935年8月14日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这便是著名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为年老、儿童,妇女、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

——摘自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4.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福利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二 近来随着财政赤字激增,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福利制度的认识。

1.B2.D3.A4.B5.A6.A7.B8.A9.D10.D11.C12.A13.C14.C15.D

16.《中华临时约法》

17.官僚体系

18.(1)内外朝;三省六部制度;

(2)行省制度、刺史、科举制度

19.皇权 相权    

20.皇权

21.分封制:①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受封的诸侯王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周王作战,保卫王室。②特点: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世袭的等级制度。宗法制:①内容:以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②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22.(1)时间:1912年。

表现:是国家根本大法,建立理论;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否定了封建君主;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人民主权理念。

(2)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23.(1)背景:经济危机下,失业人口庞大。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罗斯福个人因素。罗斯福就任总统,推行新政。

(2)特点:“抑富济贫”(救济贫困和抑制富人结合起来);立法保障(社会保障走向法律化、制度化);主导;保护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得到基本保障)。

24.(1)措施: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作用: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提高购买力,刺激消费,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对后来福利制度的出现产生影响。

(2)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民众和政治团体既要照顾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更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文档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测试一、选择题1.下表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类型来源生徒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乡贡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制举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举荐者A.彻底消除了贵族.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C.地方举荐的选拔制度.绝对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2.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说:“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此上下两层社会被打成两截,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黄仁宇先生旨在强调,科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