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科 段 考试卷分析
试题分析 |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大数的改写和求近四十;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填空、选择、判断、动手量一量、计算、解决问题。 | |||||||||
成绩统计(62 人) | 及格率 | 优秀率 | 平均分 | 分数段 | ||||||
100--90 | ---80 | 79---70 | 69---60 | 60以下 | ||||||
98.4% | 72.6% | 87.9 | 36 | 14 | 7 | 4 | 1 | |||
题 项 | 填空 | 选择 | 判断 | 动手量一量 | 计算 | 解决问题 | ||||
分 值 | 26 | 5 | 5 | 8 | 31 | 25 | ||||
平均分 | 22.5 | 4.4 | 4.4 | 7.7 | 26.9 | 22.7 | ||||
得分率 | 86.7% | 87.7% | 88.1% | 96% | 86.9% | 90.6% | ||||
失分人数 | 46 | 24 | 30 | 10 | 48 | 44 | ||||
主要失分题目及相应知识点 | 一、填空题: 1、测量角的度数时,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 )重合,一条边与量角器的( )重合。 主要考察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操作步骤的知识点,每个学生都会量角,但是梳理操作步骤起来就说不出来,第一个空全班学生都对,第二个空很多同学写成“0刻度线”,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0°刻度线”说明学生在认识量角器的组成部分不够牢。 2、6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主要考察这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做错是因为没有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进率。 三、判断题: 1、最小的八位数比最大的九位数少1。( ). 这道题主要考察最小的八位数和最大的九位数是多少,然后再比较,在平时经常会有“最大的八位数比最小的九位数少1”题目,所以学生误以为是与平时训练的题目一样,说明学生存在一些刻板心理,同时也说明学生做题时没有根据题目举例子的习惯。 2、钟面上秒针走60秒形成一个周角。( ) 这道题学生错的多的原因是缺乏生活常识,秒针走60秒到底是怎么走的。如果学生意识到秒钟走60秒就是走钟面一圈,那自热就会想到周角。 四、量一量、画一画。 大部分同学做的比较好,只有个别同学量角的时候把内外刻度混淆,同时也说明这部分学生对如何量角掌握还不够。 五、计算: 1、列竖式计算:例如43×170, 这道题主要考察因数末位有0的竖式计算,如何处理0的对位问题?积的末尾0的个数怎样确定?有些学生用简便的方法写竖式,但是在最后积的末尾忘了加0,导致计算出错。 2、用递等式计算:725+234÷9 这道题主要考察递等式计算中的运算顺序很重要,先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是有些学生习惯从左往右计算,导致失分。 | |||||||||
失分 原因 分析 | 教的原因:1、概念教学不到位。2、计算教学有所欠缺。3、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学的原因:1、概念理解不透彻。2、计算的正确率不高。3、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 |||||||||
今后 教学 对策 | 教的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比较浮躁。这是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概念教学,避免学生的认知错误。教学中努力做到“两个吃透”。一是“吃透教材”,二是“吃透学生”。狠抓教学内容的本质,在本质属性的揭示和掌握上下功夫。 3、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总的来说班级计算正确率较高,但极个别同学的计算还需要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课前计算天天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开展“计算大王”和“计算小能手”评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优辅差和学困生的转化仍需加强。教学中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基础题型和能力拓展题型并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加强后进生的情感教育,增强他们学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并适当的进行分层教育、个别指导,对学困生的课前辅导、课堂观察和课后“跟踪”, 使他们都能在自己适应的条件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努力使每一个知识点都过关。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教育教学,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教材的知识点,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的对策: 1、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 2、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反复检查。 3、生活中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 4、加强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