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完成文章架构。
作者 : __________ | |||
体裁 : __________ | |||
题材 : 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为了共创__________而在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 |||
意义段 | 自然段 | 内容大意 | |
1 | 1 | 说明________起事的__________。 | |
2 | 2 | 形象刻画________这人物。 | |
3 | 从________的直观视角叙述________的角色。 | ||
4 | 二人志________道________,要________效命。 | ||
5 | 从________的直观视角叙述________的角色。 | ||
6 | 三人决定________,同心________,共图________。 | ||
3 | 7 | 描写三人在________结义的________。 | |
4 | 8 | 叙述三人的________,出发投靠________对抗________。 | |
9 | 三人率领部众________解决了________起事,________渐大。 | ||
语言特色: | 善用________及__________刻画________形象。 | ||
结构: | 从________起事的原因,顺序的带出三个________人物,他们的相逢,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的美事 ,然后完成报______安______的伟大事业。全篇以三个人物为________,展开________的故事情节。 | ||
表现手法: | 在________方面,作者用了白描手法,将________刻画得活____ 活____,此外作者也善于通过________营造临场感,宛如置____其____。 | ||
在________方面,作者通过描写,设置________,为后来的三结义作________。故事层层展开,________紧凑。 | |||
主题: | 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为了共创________而在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体现了________相投,共同实现人生________的美好情意。也进一步的赞颂,所谓的________气概,应该是为________分担,为________解忧的精神。 |
答案:
汉王朝好比风浪中的小船,面临着被波涛覆灭的危险。 |
答案:
4 文中第二段,作者采用什么修辞手法介绍刘备?有何作用?
答案:
5 文中第三段,为何刘备看了榜文会叹息?
答案:
6 文中的刘备和张飞有什么共同喜好?
答案:
7 文中第四段,作者安排刘备、张飞二人到村中酒店饮酒有何用意?
答案:
8 文中第六段,关羽说了什么让刘备听了又是敬佩,又是高兴?最后有何决定?
答案:
9 文中第七段,三人在桃园燃香对天起誓显示了什么?
答案:
10 文中第八段,两位路过的大商人为何大喜?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11 根据文章内容,整理刘备、张飞和关羽的外貌特征。
答案:
人物 | 身高 | 特征1 | 特征2 | 特征3 | 特征4 | 特征5 |
刘备 | ||||||
张飞 | ||||||
关羽 |
1 试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完成文章架构。
作者 : 罗贯中 | |||
体裁 : 小说 | |||
题材 : 讲述刘备、张飞、关羽三人为了共创大业而在桃园结义的故事。 | |||
意义段 | 自然段 | 内容大意 | |
1 | 1 | 说明黄巾起事的始末。 | |
2 | 2 | 形象刻画刘备这人物。 | |
3 | 从刘备的直观视角叙述张飞的角色。 | ||
4 | 二人志同道合,要为国效命。 | ||
5 | 从刘备的直观视角叙述关羽的角色。 | ||
6 | 三人决定结义,同心协力,共图大事。 | ||
3 | 7 | 描写三人在桃园结义的情景。 | |
4 | 8 | 叙述三人的装备,出发投靠刘焉对抗黄巾。 | |
9 | 三人率领部众成功解决了黄巾起事,名声渐大。 | ||
语言特色: | 善用修辞及形容词刻画人物形象。 | ||
结构: | 从黄巾起事的原因,顺序的带出三个英雄人物,他们的相逢,完成了桃园结义的美事 ,然后完成报民的伟大事业。全篇以三个人物为主线,展开结义的故事情节。 | ||
表现手法: | 在人物方面,作者用了白描手法,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此外作者也善于通过视角营造临场感,宛如置身其中。 | ||
在布局方面,作者通过描写,设置伏笔,为后来的三结义作铺垫。故事层层展开,结构紧凑。 | |||
主题: | 通过刘备、张飞、关羽三人为了共创大业而在桃园结义的故事,体现了志气相投,共同实现人生理想的美好情意。也进一步的赞颂,所谓的英雄气概,应该是为国分担,为民解忧的精神。 |
参:交代故事背景。
汉王朝好比风浪中的小船,面临着被波涛覆灭的危险。 |
参:比喻。
形象生动地说明当时国家岌岌可危的情况。
4 文中第二段,作者采用什么修辞手法介绍刘备?有何作用?
参:设问。
以第三人称介绍刘备,既能客观反映刘备的性格特征,又能营造娓娓而谈的效果,增加亲切感。
5 文中第三段,为何刘备看了榜文会叹息?
参:因为他身为汉王朝的宗室,见天下大乱,却恨不能为国尽力。
6 文中的刘备和张飞有什么共同喜好?
参: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7 文中第四段,作者安排刘备、张飞二人到村中酒店饮酒有何用意?
参:为了铺垫关羽出场的情景。
8 文中第六段,关羽说了什么让刘备听了又是敬佩,又是高兴?最后有何决定?
参:刘备听了关羽要从军的意愿,心生敬佩,同时高兴于他们想法一样。
最后三人因为志趣相投,决定结拜为兄弟,同心协力,共图大事。
9 文中第七段,三人在桃园燃香对天起誓显示了什么?
参:显示三人对结义的重视和诚意,也表现出他们视彼此为亲兄弟,愿意共同实现人生理想的美好情谊。
10 文中第八段,两位路过的大商人为何大喜?这说明了什么?
参:两位商人听说刘备三人有保民的意愿而大喜。
表明了当时人民渴望安定和平的生活,从侧面突显当时社会絮乱,人民生活愁苦。
11 根据文章内容,整理刘备、张飞和关羽的外貌特征。
参:
人物 | 身高 | 特征1 | 特征2 | 特征3 | 特征4 | 特征5 |
刘备 | 七尺五寸 | 两耳垂肩 | 双手过膝 | 面如白玉 | 唇似红脂 | - |
张飞 | 八尺 | 豹头圆眼 | 满脸络腮胡 | 形貌异于一般 | 声音粗犷洪亮 | - |
关羽 | 九尺 | 胡须足有二尺长 | 面色枣红 | 唇如涂脂 | 眼如丹凤 | 眉似卧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