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 小学语文班级四(1)班 | 人数 | 45人 执教者 | 时间 | |||
课题 | 《王戎不取道旁李》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1课时 | ||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戎、尝、诸、竞、唯”这五个生字。 2、会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感悟人物形象,从王戎身上学会善于观察、思考等品质。 4、能根据连环画背出原文。 | |||||||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感悟人物形象,从王戎身上学会善于观察、思考等品质。 | |||||||
二、制定依据(教材及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第八单兀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代的经典故事,而《王戎不取道旁李》则是 较为特殊的一篇课文,因为它是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课文写王 戎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推断路边李树上的李子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在故事中,王戎年仅七岁,就能 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充分赞扬了他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启示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细心观察勤 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学生分析:虽然我们的孩子在三年级开始时就接触了文言文,到目前为止已学了《司马光》、《守株待 兔》、《精卫填海》这三篇文言文,但由于年龄的,他们对于文言文的停顿、断句无意识,因此我 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除此以外,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 事也是学生的一大难关,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理解词语,让孩子通过练说去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感悟人物形象,得到启示。 | |||||||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谈话导入 | 1、师:同学们,之前我们 已经学习了《司马光》、《守 株待兔》、《精卫填海》, 这几篇课文都是文言文,它 | 通过书写课题,展开本节 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 |
们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今 | 书写课题。 |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
天咱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 | |||
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一 | |||
起来写写课题。 | |||
2、“戎”是生字,短横竖 | |||
撇表示铠甲,戈指兵器, | 学习生字“戎”。 | 学习课题中的生字。 | |
“戎”就是古代兵器的总 | 通过分开朗读,能更好理 | ||
称,也指。这“戎”是 | 齐读名字。 | 解课题。 | |
“戎马一生”的“戎”,看 | |||
来,王戎这名字还挺豪迈 | |||
的,读一读。 | |||
3、继续写课题。谁来读读 | |||
课题? 一起读。“王戎不取 | 理解课题意思。 | 理解课题后,提出自己的 | |
道旁李”说的是什么意思 | 疑惑,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 ||
呢?你解释了 “不取”就是 | 更有针对性。 | ||
不摘的意思,那“道旁”又 | 提出自己的疑问。 | ||
是指哪儿?我们读懂了课 | |||
题,那你有什么疑问吗?翻 | |||
开语文书,让我们在文中去 | |||
找找答案吧! |
1、师:孩子们,看,课文 | 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 | 通过领读,齐读等方式将 | |
中有五个生字,谁来带领着 | 齐读,认读课文中的五 | 字音读准确。 | |
核 | 大家读一读?小老师领读, | 个生字。 | |
心 | 其他同学跟读一遍。 | ||
推 二、初读,读 | 2、生字大家都读准了,那 | 指名朗读课文。 | 通过朗读文章,为接下去 |
进 通读顺 | 谁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 | 的学习打下基础。 | |
过 | 准字音。 | ||
程 | 3、同学们,读文言文既要 | ||
读准字音,又要注意停顿, | 指名读、齐读。 | 通过朗读,读好句子的停 | |
也叫明句读。这里老师要教 | 顿。 |
大家一个小技巧,我们在读 文言文时,要在谁做什么或 者谁怎么样的谁后面停顿, 来看看这几句话,谁来读? 我们一起来读读。 4、那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应 该怎么停顿呢?看看哪句 话你觉得有困难? 5、说说“看”什么?结合 插图,你知道“多子折枝” 是什么意思吗?你看,这句 话前面讲的是道路边的李 树,后面讲的是树上果实特 别多,所以在这里很显然要 做一个停顿,请你来读读看 看。还有谁来读读?同学 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6、这个长句子会读了,相 信这句话你也肯定会读了, 谁来试试?说说你这么读 的理由。所以这两层意思就 明明白白地出来了,再响亮 地读一读。 7、还有没有哪句话也觉得 比较难读? 8、这个“尝”在课文当中 是什么意思?曾经干什么 呀?读读这句话。 9、同学们,看来读文言文 咱们得根据意思来判断词 语间的停顿,这样通过停顿 | 提出质疑。 结合图片,理解“多子 折枝”的含义;读好停 顿。 读好停顿。指读、齐读。 理解“尝”,根据句意 读好停顿。 | 通过提出疑问,便于自己 读好停顿。 理解较难懂的词语,便于 接下来用自己的话讲这 个故事。 通过刚刚学习的内容自 行停顿,做到学以致用。 |
把每句话中的多层意思给 读清楚。现在请各位同学在 座位上完整地练读整篇课 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 停顿、声音响亮。谁来读? 她能得几颗星? 10、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好 了停顿、读顺了课文,那在 一百多年前,文言文它是这 样呈现的,谁来挑战? 同学们看,在古书中文言文 是没有标点的,有谁可以来 挑战一下? | 练读课文。生生评议。 通过不同形式朗读课 文。 | 此时整篇课文的停顿清 晰,通过练读读出课文的 节奏。 通过不同方式朗读课文, 加深学生的印象,反复朗 读,读出节奏。 | ||
-- m、土 、土 三、思读,读 懂意思 | 1、同学们,《王戎不取道 旁李》是个有趣的故事,要 是我们能用自己的话讲出 来该多好,现在就请大家结 合注释,弄清词句的意思, 然后再用自己的讲讲这个 故事吧!同桌两人一起去读 读吧! 2、有谁可以来说说课文中 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注 释读得很认真,一下子就理 解了它们的意思。 3、那“诸小儿”又是什么 意思呢?你们在哪些词语 中见过这个字?古代分封 的君主咱们称它为“诸侯”;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术流 | 结合注释,自己讲讲这 个故事。 解释课文悭难懂的词 语。 理解“诸小儿”的含义。 | 通过自己的话讲出这个 故事,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注释理解词语。 通过拓展理解“诸”的含 义,从而知道“诸小儿” 就是很多小孩子的意思。 |
派的总称是“诸子百家”, 它们就是和“诸小儿”的 “诸”是同个意思,解释为 “许多”,那“诸小儿”意 思就是? 4、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 不理解? 5、这篇课文中“之”一共 出现了几次?那它分别指 什么呢? 6、同学们看,文言文就是 这样,能简则简。再来看看, 在“答曰”的前面和“取之” 的前面,省略了谁?孩子们 看,我们的文言文就是这 样,能省则省,这就是咱们 老祖宗的智慧。 7、同学们,意思我们都弄 明白了,接下来就要来讲故 事了。在讲故事之前,我们 先来捋一捋故事的脉络。谁 来找一找故事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 8、瞧,故事虽然短小,情 节却一波三折,真是言简意 丰呢!那现在就让我们用自 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要 求意思准确,尤其是这些红 色的字词,还要做到内容清 楚,过程完整。 | 理解三个“之”分别是 什么意思。 找出“答曰”、“取之, 信然”前面省略谁。 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 结果。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 事。 | 理解三个“之”的含义, 更利于接下去用自己的 话讲这个故事。 找出省略的主语,明白文 言文能省则省的特点。 找出起因、经过、结果, 便于文章的梳理。 通过停顿、理解字词后, 用自己的话来讲这个故 事,;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主要内容,同时锻炼了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四、悟读,读 出形象 | 1、同学们,课文读了,故 事也讲了。当看到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时,王戎与诸儿的 表现可是截然不同的,谁能 快速地从文章当中找出 来?多么鲜明的对比啊!看 到一动不动的王戎,有人去 问他,王戎回答? 2、老师就纳闷了,为什么 王戎那么肯定李子就是苦 的?用了一个假设就将王 戎的思考过程说清楚了。 3、当看到道边李树多子折 枝时,他就开始思考,如果 这个李子是甜的,人们早 就,树上肯定;可是如今树 上,这说明人们,由此断定 这李子肯定是苦的。 4、同学们,有谁可以把王 戎的思考过程说明白,可以 用因为 所以 或者如果 那 么 这些连接词把它 说通顺了? 5、听了王戎这么一解释, 诸小儿们你有什么话想对 他说吗? 6、刚才同学们都说到了既 要学习他的善于观察,也要 学习他爱思考。 7、孩子们,我们来看看, |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王 戎、诸小儿面对多子折 枝的李树的表现。 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说 此必苦李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说说王戎思 考的全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 | 通过快速浏览文章,找出 他们的不同表现,从而思 考原因,感悟人物形象。 猜测王戎此必苦李的原 因,从而去了解王戎思考 的全过程。 通过表达,明白王戎不取 道旁李的原因,从而去感 悟王荣这个人物形象。 通过学生的发言,总结人 物特点。 |
诸儿竞走取之,只有王戎没 有没有被影响,这说明王荣 的思考和其他小朋友的思 考有什么不一样? 8、大众的思考千篇一律, 只有的思考那才是万 里挑一的,那王戎的思考就 是思考,老师将这个词 以送给大家。王荣正是通过 自己的观察,又联系生 活经验,通过思考才能 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9、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对 | 了解王戎善于观察、独 立思考的特点。 | 带着情感再读课文,使情 | |||
王戎的钦佩,再来读一读这 一篇课文。 | 带着钦佩再读课文。 | 感得到升华。 | |||
10、这个智慧的故事影响着 中国的一代又一代人,今天 老师就为这个智慧的故事 带来了四幅插图,哪位同学 可以根据这几幅插图将课 文背出来? 11、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文 令一土口差7工田% 土Zr圭 工用 | 根据插图背诵课文。 | 能根据插图背诵课文,让 学生在课堂有所收获。 对课文进行巩固,学会书 写生字。 | |||
字起看了王戎的故事,现 在请各位同学将习字册拿 出来,用笔来写一写这个故 事。 | 练写生字。 | ||||
开 | 1、师总结:同学们,在生 | ||||
放 | 五、总结, | 拓 | 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甘李, | ||
式 | 展学习 | 也会遇到很多苦李,我们要 | |||
延 | 像王戎一样善于观察、 |
伸 | 思考,这样才能收获人生的 甘李。 2、课后将这个故事讲给爸 爸妈妈听,要求要讲生动。 2、这个故事就是选自《世 说新语》,里面还有许多有 趣的故事,课后同学们可以 去读一读。 | 完成作业。 | 通过课后作业对本节课 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 | |
板书设计 |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善于观察思考准确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