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2:44:19
文档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1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53~54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用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2.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拨计数器和交流汇报活动,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在理解连加、连减意义的基础
推荐度:
导读1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53~54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用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2.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拨计数器和交流汇报活动,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在理解连加、连减意义的基础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53~5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用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拨计数器和交流汇报活动,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连加、连减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圆片;学具:计数器、小棒、小方块、图形。

[教学流程]

    一、口算接龙,激发兴趣

同学们,听说最近花果山可热闹了,让我们一起跟随着美猴王乘坐小火车一起去看看吧!来,让我们一起合作将小火车开动起来! (见图1)

【设计意图】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口算题虽然具有知识性,但对学生吸引力不大,有些枯燥。上课伊始,将简单的口算练习题设计成口算接龙,并配上有趣的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为连加、连减的计算做好铺垫。

    二、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初步感受图意。

    (1)整体读图,找准数学信息。

     同学们,从上到下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看看哪个同学能从这三幅图中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

    预设1:树下有4只小白兔,第二幅图还有3只小黑兔,最后一幅图有2只小灰兔。

    预设2:树上有5只小猴子,跳下水里1只,第三幅图跳下水2只。

    ……

    (2)抓住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整理数学故事。

   (出示课件见图2)在这三幅连续的画面当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数学信息,那我们能不能根据小兔子和小猴子来说一个有关它们的数学小故事呢?

        小兔子的数学故事。

引导学生用“有……先……又……”来完整表达。(树下有4只小白兔,先跑来3只小黑兔,又跑来2只小灰兔。)

再引导学生用“有……第一次……第二次……”来完整表达。(树下有4只小白兔,第一次跑来3只小黑兔,第二次跑来2只小灰兔。)

    小猴子的数学故事。

谁能用刚才的“有……先……又……”或“有……第一次……第二次……”来说说跟小猴子有关的数学小故事。

预设1:树上原有5只小猴子,先跳下水里1只,又跳下水里2只。

    预设2:树上有5只小猴子,第一次跳下水里1只,第二次跳下水里2只。

    (3)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你能根据刚才说的数学小故事,来说一个跟它们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1: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预设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设计意图】情境图的学习是青岛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如何引导刚上学的小朋友看图读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是一年级数学课成败的关键。本环节的设计主要采取逐图分析、逐步推进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应用题语言建模的过程,在引导学生在整体观察情境图、欣赏情境图之后,为避免学生说得杂、乱、多,通过引导学生说简单、说清楚从而初步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简练、严谨,让表达清楚的学生带领大家结合图画反复说数学故事,从而加深对图意的理解,为后续的将生活问题顺利地转化为数学问题做好有利的铺垫。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兔子?

1.理解“一共”的意思。

(见图3)你能说说图中的小兔子有哪几种颜色?(生交流: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要求“一共有几只小兔子”,是求几部分的总和?

2.自主探究。

学生用不同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数一数。(见图4)

3.探究算法,明算理。

 4+3+2=?怎样算?(利用准备的小圆片进行摆放)

   

明确算理,掌握计算顺序。(见图5)

                        

                                                                   

4.巩固练习。(见图6)

  

   【设计意图】前一阶段加法意义的学习已经为本节课的连加学习起到了积极的铺垫作用,本节课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体会加法的含义。此环节的设计本着“依据学情,顺势而导”原则,由情境图抽象到熟悉的手指来摆一摆、再由熟悉的手指抽象到具体的实物摆放逐步体会、加深理解连加的含义。在整个环节中结合具体情境,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语言、手势、集合圈、动手摆一摆、做一做、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形式体现三部分合并的过程。在动手摆放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学生“你是怎样数的”,为后续的算理做好铺垫,由意义感知到算式表达,再到结果呈现算式解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现由“情境—图形—模型”的建模过程。

    (二)解决问题二: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1.利用学具,自主探究。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用画笔画一画、列算式算一算,比一比看谁能够得出“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2.展示汇报交流。

预设1:可以用图片摆一摆

预设2:列算式5-1-2=2

3.探究算法,明算理,掌握计算顺序。(见图7)

   

图4

4.巩固练习。(见图8)

   【设计意图】在解决了“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后,逐步采取放的策略,由“一共有几只小兔子”的半扶半放,到小组合作的交给学生自主探究中的完全开放,课堂空间逐渐变大,这期间紧紧围绕着加法的意义,突显“情境—信息—问题—算法—算式”的解决问题思路。

     四、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基础巩固练习。(见图9)

2.花果山的好朋友——看图列示计算。(见图10)

   3.花果山的小超市——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见图11)

五、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威海市文登区葛家小学    丛妮滋        

文档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1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53~54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用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2.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拨计数器和交流汇报活动,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在理解连加、连减意义的基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