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分析习作对象,明确选材范围,选择恰当的“你”。
二、运用六何法建构故事情节。通过具体的事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和分享习作快乐的习惯。
二、运用六何法建构故事情节。通过具体的事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一、教师:相关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回忆生活中令自己感动的人或瞬间,储备习作素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步感知
(一)同学们,从我们呱呱坠地,到慢慢长大,如今,大家已经成为了十一二岁的少年。在成长的岁月里,有的人陪伴我们成长;有的人只是偶尔相遇,而有的人被我们关注后便消失在茫茫人海,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中,总有一些人,我们想对他们说:“有你,真好!”
(二)谁能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你想对谁说有你真好。出示目标(作文题),引导审题。
1.教师板书习作题目:有你,真好
2.就题目展开讨论。
(1)习作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在你最难过的时候,是( )安慰了你;在你烦躁不安的时候,是( )疏导了你;在你骄傲自大的时候,是( )点醒了你。
(2)大家刚刚提到的亲情的关爱,友情的快乐,陌生人的给予,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一些人物,大家觉得我们还能对谁说有你,真好呢?
(3)课件出示选材范围。扩大“你”的范围:人物、事物、精神。
(4)大家再回顾上课之初我们提出的问题,再次思考,确定你要写谁?
和刚上课相比,你的想法有什么变化吗?
示例: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每天对我的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每天她送我上学,接我放学,周末我们总是一起去公园或郊外,有她陪伴的日子,我总是特别开心。
二、研究立意,用心选材
(一)阅读课本上的习作要求,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重点内容。
(二)拓展思路,指导选材。
1.回归课本,观察题目要求,分析目标要素,根据内容提示提取信息,为研究六何法做铺垫。
2.让学生找出习作的关键要素:用心选材 感情真挚(板书:用心选材 感情真挚)
3.根据课本提示,挖掘习作中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为分析下一环节课文内容做铺垫。
三、分析方法 学写六何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我们学过的课文,说说在这几篇文章中都用了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特点吧!(板书:典型事例。)
交流示例:
(一)一个完整的事件
通过列举教材中单一事件,让孩子寻找人物关系,体会事件的特点。
1.《青山不老》中乡亲们对老乡说:“有你,真好!”
2.《月光曲》中兄妹俩对贝多芬说:“有你,真好!”
(二)几个情节不完整的事件
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确:所选事情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是几个情节不完整的事件。
1.《少年闰土》一文中通过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这几件事来突出表现闰土是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少年,并说明鲁迅对闰土说有你,真好的原因。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先写伯父逝世后受人爱戴,又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几件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来突出表现伯父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并说明车夫等对鲁迅说有你,真好的原因。以此来提炼出六何法中的何人、为何、何事。
(三)出示任务单,根据自身经历,利用六何法完成习作框架。
四、交流方法 学写六何
(一)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情感真挚的重要性。
1.教师提出如何写出情感真挚的内容呢?生自由回答。
2.举例说明,生拓展内容。
3.总结方法,强调文章要突出一个“真”字。
(二)教师布置任务,课下完成一篇完整的习作《有你,真好》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身边人:同学们,我想这次习作是一次重温感动的过程。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一位或几位令我们不禁感叹“有你,真好”的人或物。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更温暖。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是否也可以成为别人信赖的人,成为一个给别人带去欢乐和幸福的人?“有你,真好”是相对的,我们接受关爱,也付出关爱。所以,这次习作引发我们去关注身边事、身边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爱,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