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2:43:26
文档

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第一节。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章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倡导学生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科学方法。用培养基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是认识细菌和真菌的一项重要方法。教材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内容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从而更深的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
推荐度:
导读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第一节。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章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倡导学生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科学方法。用培养基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是认识细菌和真菌的一项重要方法。教材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内容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从而更深的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第一节。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章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倡导学生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科学方法。用培养基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是认识细菌和真菌的一项重要方法。教材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内容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从而更深的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一定基础,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将涉及的“菌落”“培养基”和“接种”等重要的生物术语会起到铺垫的作用。这一节也对下面学习细菌和真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养成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引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培养的实验操作,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                                                  只有掌握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操作过程,才能理解和掌握细菌和真菌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学生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初二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动手能力有限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发生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说学法

由于细菌和真菌微小、抽象,单凭教材的文字介绍让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会很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展示,自主观察、合作探究,与组内成员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变机械学习为主动求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用发霉的面包、长毛的桔子等,通过视觉和嗅觉感知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现象,并结合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创设真实的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满脑袋的问号,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

2、讲授新知

第一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手上、鼻腔内和口腔内的细菌,酵母菌、乳酸菌和蘑菇、木耳等,结合导入中的直观感知,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真菌的同时,也引发学生的思考:细菌和真菌都分布在哪呢,怎样才能看到它们?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第二步:将准备好的培养基分发到各小组,由组内成员确定一人进行菌种的接种,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由教师指导,用无菌棉签蘸取蒸馏水,在手心或口腔内部轻轻擦取,然后再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贴好标签,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第三步:通过多媒体展示菌落的图片,归纳菌落的概念,比较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结合以上操作,总结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需要怎样的条件,上面的接种实验是否存在不妥之处。通过小组内交流、讨论,最终获得答案。

第四步:预习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中环境中更多一些?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对学生的探究指导,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设计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汇总全班各组的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3、总结归纳

归纳本节所学,强化重难点。最后理论联系实际,请同学自行列举出怎样的环境含有细菌和真菌多,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可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侵染,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说板书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观察菌落

2、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课后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高温灭菌的培养皿中一般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    (√ ) 

(2)由于细菌和真菌都能够形成茵落,所以无法从菌落上区分细菌和真菌。  (×)

2.在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C ) 

  A干燥的皮鞋;      B.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   c潮湿的粮食堆;    D.潮湿的沙土地。 

3.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A、B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一天后,盐纸片周围只有A细菌生长。你对这个实验结果怎样解释? 

答:这个实验结果表明A、B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区别。A细菌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而B细菌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说明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是不同的。 

4.你见过泡菜坛吗?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利用泡菜坛制作泡菜时,既要给泡菜坛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你能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答:泡菜坛加盖后用水封口,目的是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坛内,造成坛内缺氧的环境,泡菜发酵所需的乳酸菌能够在缺少氧的环境下生存,把蔬菜中的有机物转变为乳酸。 

P57探究  讨论

1.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以防止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同样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提示4中的操作相当于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3.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如手、硬币上附着的细菌和真菌较多。

4.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经高温灭菌后一直密封的培养皿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因为灭菌后一直处在密封状态。

5.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1.说明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火山爆发也未能使它们绝灭,这也说明了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2.因为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宜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吃了变质的食品,就容易患肠胃炎。洗净晾干的衣服干燥、缺乏营养物质,这种环境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不会长霉;反之,脏衣脏鞋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就容易长霉。

3.这个实验结果表明A、B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区别:A细菌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而B细菌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这说明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

4.泡菜坛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的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生存,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文档

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第一节。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章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倡导学生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科学方法。用培养基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是认识细菌和真菌的一项重要方法。教材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内容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从而更深的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